随师笔记——避免陷入感情模式的信仰心理

文摘   文化   2024-09-05 20:14   江苏  

佛法是教育,不是信仰。教育的精神是多方观察、反复求证;信仰则倾向于情感因素的认同。

有心学习佛法的人,须避免陷入感情模式的信仰心理。何谓感情模式的信仰心理呢?

若一个人经历某次经验,有过某种感受之后,根据那次的经验感受,从此相信或不相信什么。只因为一次的经验,即认定或否定什么,这便是感情模式的信仰心理。

实际上,人总有不注意或疏忽的地方,大多数的人不至于认为一次的经验就能代表什么,然而,有某些性格倾向或感情模式的人,却很容易出现这样的信仰心理。

如果一个人的感情模式是需要别人肯定或喜欢别人肯定,那么他就会相信:对别人好,可以得到别人的接纳。这类容易一厢情愿地相信:只要我对人好,别人也会对我好;只要我对人亲切,别人也会对我亲切。这是过度乐观的信仰。

相反的,如果一个人的情感模式是对自己没自信,缺乏安全感,并且在成长过程中,有过不愉快的情感经历,对人总是多加防范,不太愿意相信别人,这样的人则倾向相信:别人都不会善待他。即使有人对他好,他也认为那人别有居心。这是反面的信仰。

所以,有些人是过度的正面信仰,有些则是过度的反面信仰,总之都是以“感情模式的信仰”在面对人生,不论是哪一种都有问题。

人生在世,不要惯用感情模式的信仰来面对人生。学佛的人得学会冷静,懂得拿捏情感的收放。感情如同水一般,应当灌溉在需要的地方,灌溉多少也得适量。

简单来讲,如果人家只愿当我们的朋友,没打算当我们的另一半,我们可以对人家有感情,但要刚刚好就好;或者别人只是要当我们的同事,不打算和我们做朋友,我们就要理智一些。

反过来,人家真心待我们,我们却处处提防人家,不也容易错过一段美好的友谊吗?这些都要注意,免得情感受挫了,又产生错误的相信。

欢迎转发朋友圈利益更多人

本文所有图片均已注明来源网站及作者,且均被授权无偿使用于除售卖、欺诈或误导消费之外的一般用途,若图片细节包含原作者未知的额外知识产权或隐私权,当事人可持所有权属证据联系本公众号删除图片。

另:该图片并不代表原始佛教任何观点,仅为美化版面之用途。


● 修行的提升,有时候在一念之间

● 双赢的思维,让人际关系更宽广

●  看待“无常”的三种心态

●  学佛人过好日子,就是安逸懈怠吗?

 中道僧团官网

   原始佛法

  人间佛教 

华人原始佛法
推广原始佛法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