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的人对于自己的人生,大多持有美好的理想与期望,但是有些人只想要美好的境遇与成果,却不愿着重于努力的过程。例如:希望自己有钱,却又不想努力工作。简单来讲,就是只想拥有,却不想努力于过程。许多人耽想着美好成果,却不愿付出努力。如果期待的成果未能实现,便经常心情郁闷,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很困顿,毫无成就感。因为没有成就感,对自己就愈缺乏自信。那么,倘若成果是来自于别人的给予呢?例如:有人送了我一大篮苹果,而且是每天送一篮。刚开始自己天天有苹果吃,也是很高兴,但是吃着、吃着,内心又不平衡了。为什么?因为自己觉得需要依靠别人的帮助,所以对自己很不满意,内心一直过不去,心情老是郁闷。换句话说:得自他人给予的美好成果,内心会过不去;生活没有美好的成果,内心也过不去。怎样都不对劲。原因是——只想要美好的成果,却不想努力付出与经历耕耘成果的过程。如果是这般的心态或是有这种行为模式与习惯,可以确定——不论现在有着什么样的处境,大概都会是心不踏实、不快乐的。没有好成果,不开心;有好的成果,也不开心。内心虚虚,总不踏实。人生的遭遇多属两种:一、符合我们“要”的处境,二、遭遇“不要”的处境。如果我们只想获得美好的成果,却不想经历耕耘的过程,无论哪一种结局,自己都不可能踏实、幸福。
世尊教导的“四圣谛”告知我们:务实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重点是在过程,不是结果。唯有务实、实际地耕耘,可贵的生命价值才会达至。只要努力于过程,无论结局如何,内心必然因踏实而充满自信。认真努力于当前,一步一步地成长,即使是很小的一步,也是往前迈进。无论处境是如何,在人生过程有努力过,便能够稳定与平安。生活的重点放在过程,好好地耕耘便无憾,不用总想着结局。行动的习惯如何养成?其实很简单:只要专注于何事可及、可行、可为,自利且利人,便值得展开准备与行动!如同坐在椅子上,见到地上有垃圾,马上起身去处理。先从简易可及的事开始,培养自我督促及行动的模式,并从中获致行动的回馈,当经过1~3个月后,行动的习惯便形成了!我们要培养“具备行动”的习惯,不要养成“只是想”的习惯,更不要养成“只是讲”的习惯。只是讲比空想更糟糕,有些人只会讲,不会做,讲得旁边的人都烦!放在内心想,烦也只烦自己;只会讲理想,不仅自己烦,旁边的人也跟着烦。因此,生活的重点是“有行动”!佛法离不开现实生活,学习佛法不能脱离现实人生。世间处处值得学,对现实生活要能看得清楚,懂得如何处理,并在人生做出自利利人的判断、抉择与作为。学习佛法的好处是让人头脑灵光,学习能力更好,看什么更快看得懂,IQ会提升,EQ变得更好,行动力会加强。在人生中,使自他都成为朝走在光明路上的人。本文由书记组整理自2022年5月28日,随佛长老于内觉禅林向僧众开示的部分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利益更多人
本文所有图片均已注明来源网站及作者,且均被授权无偿使用于除售卖、欺诈或误导消费之外的一般用途,若图片细节包含原作者未知的额外知识产权或隐私权,当事人可持所有权属证据联系本公众号删除图片。
另:该图片并不代表原始佛教任何观点,仅为美化版面之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