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人群之中,我们必需与人往来。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是否留意:我们与之相处的人,他们是“在乎”我们,或者只是“需要”我们?
在实际的现实中,出现在身边的人,主要是两类人,一者是在乎我们的人,一者是需要我们的人。
谁是真正“在乎”我们的人?
真正“在乎”我们的人,他们大多会努力地不成为我们的负担,也会想办法帮助我们减轻问题或困难,总是乐于见到我们的人生可以更好。
谁是不在乎我们,只是需要我们的人?
某些人纵使是长期地与我们相处与生活,但是他们既不在乎我们的困难与痛苦,也不在乎我们的发展及喜悦,却很在意可以从我们身上获得什么,以及我们如何对待他们。某些人只是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照顾、陪伴,或是需要我们提供资源罢了!
如何分辨:何人在乎我们?
何人只是需要我们?我们必须先确认清楚,自己是否有“我需要被别人需要”的心理问题。
如果某个人是“需要被别人需要”,那么只要有人需要他,他便会禁不住地想要满足对方,即使做牛做马也愿意。
在此之下,这个人容易有一种错觉:误以为需要自己的人,便是在乎自己的人。若有“需要被别人需要”的心理,自己真的需要注意:可能会将真心实意用在不对的人身上!
为何需要善分别以上两者呢?
对那些只是需要我们,却不在乎我们的人来说,他们真正在意的不是我们,而是他的需要有没有被满足。
纵然我们满足对方九次,但只要有一次未能满足对方,他还是会抱怨,抱怨我们对他不够好!无论我们付出再多的善意,最终还是招来怨怼。
我们耗尽了心力,终究不能满足对方!
仔细想想:人的时间和体力终究有限,谁能经得起无止尽的索求?最重要的是,满足了对方又如何?对方真正在意的地方,原本只是自己而已!
费尽心力地满足一个不在乎自己的人,不仅不值得,而且也只是“不甘心”的反应,是自己在与对方较劲罢了!人生宝贵,时间有限,何必?
不在乎我们的人,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他在乎别人,但是他不在乎我们。
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他不喜欢我们。我们为人处事再怎么好,他就是不喜欢,改不了;二、他视我们为竞争对手。我们表现愈好、愈妥善,他是愈焦虑、愈不安、愈不高兴,他是在和我们争输赢,对我们没有什么善意,当我们付出予他,他感到的是压力与不适,或认为是我们在炫耀,因此既不会感谢,更不会在乎、接纳我们。
二、他只在乎自己,不在乎任何人。
此人是人格扭曲的不健全者,这类人是对谁都不在乎,即便是家人也一样。若是遇到只在乎自己的人,既不必勉强对方什么,更不必期待对方怎么样。因为改变人格的扭曲与缺损,是很不容易的事,不是旁人可以撼动,必须是对方知道、接受自己有问题,并且愿意改变,这才有改变的可能。
由于每个人的生命、时间、精力、能力、资源皆是有限,宝贵的人生,要用在对的时间、对的事、对的人,切勿浪费自己的善意。
我们想要协助他人,还是先要学会善观因缘。如果某人是既在乎自己,也会在乎别人,那么此人便可以教化。为什么?因为,此人对其他的生命有温度。当一个人对其他的生命有温度,在乎其他生命的好坏及苦乐,他必然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时刻留意不伤害他人。
反之,如果一个人只在乎自己,却不在乎别人,那么此人就难以教化。为什么?虽然这个人未必会犯法,但不会在意自己的言行对他人的影响,他不挂念这事,他对旁人的好坏及苦乐,难有内心的触动。这样的人是很难指望什么!
此外,一个视我们为竞争对手,不在乎我们的人,亦不要企图教导对方。为什么?因为对方缺乏“欣赏”我们及向我们“学习”的心态,而是吸收、窃取我们的优点及长处。
有心“学习”的人,内心会有真诚的感谢,肯定对方的教导;反之,夹带着竞争心态的人,表面是“学习”,实际是为“吸收、窃取”对方的优点,怀抱着“抢夺、竞争”的心态,目的是为超越对方、打击对方。这种类型的人,别人的善意指导,反而会恼怒他们,除了满肚子的愤怨不平之外,很难奢望他们会心存感谢。
至于,不在乎我们,但会在乎别人的人,他只是对我们没感情,并未视我们为对手。这样的人,我们表达善意、结善缘即可,其余不要勉强太多了。
本文所有图片均已注明来源网站及作者,且均被授权无偿使用于除售卖、欺诈或误导消费之外的一般用途,若图片细节包含原作者未知的额外知识产权或隐私权,当事人可持所有权属证据联系本公众号删除图片。
另:该图片并不代表原始佛教任何观点,仅为美化版面之用途。
中道僧团官网
原始佛法
人间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