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帮你缓解亲密关系中的人际紧张

文摘   文化   2024-07-21 19:42   江苏  


人际关系紧张来自完美期待

大家都有缺点,当我们提出别人的缺点时,除非我们觉得要帮助对方;如果没有打算帮助对方,也没有提出改进的方法,试问:批评对方的缺点做什么?只会徒增烦恼而已!

每个僧人都有优、缺点,不用对僧团抱持不切实际的完美期待。因为,没有完美的人与事,“期待完美”会让自己痛苦,使人际关系紧张或挫败。

追求完美往往造成人际关系的困难,特别是亲近的关系。追求完美的人即使待人很有礼貌,不与人争吵、冲突,但是在现实生活上,人际关系依然不会真正地热切。

为什么?因为人们不喜欢不完美的人、事、物;面对现实的环境,内心与环境容易陷入对立的处境,不是真能接受现实。所以,即使与人家相处,有礼貌、言谈客气、不得罪人,公共关系处理得体,但事实上彼此都知道关系并不真诚。

人是很敏感的,当我们心里没有真正地接纳对方,对方会很清楚,既瞒不住,也骗不了,彼此关系难以建立在相互接纳的基础上。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放下对自己与环境的完美期待与要求。

人不会完美,有缺点是正常,不用为此而焦虑,并且要接纳自己有很多方面不如别人。否则,事事要求完美,处处与人争,不知不觉地变成一辈子都在争。

争什么?争求完美!为什么?因为希望自己能够完美,期待生活的环境要能完美,所以不自觉地,难以自制地要求环境完美、要求人完美。 如此一来,人际往来变得关系紧张。这种人际紧张,不只是彼此争吵,也包含对环境的不满、厌恶或失落。

完美主义源于缺乏安全感


其实,完美主义原本即是一种心理疾病,是出自缺乏安全感的情绪焦虑,转为对自己与环境的过度要求,或是强迫行为。

譬如掌控欲、洁癖、面对现实环境的焦虑、不切实际的道德理想、脱离现实的完美信仰,都是心理障碍的表现。

如果能够接纳自己与环境是不完美,才能与人进行正常的合作,而不是心绪焦虑地比较、竞争。接纳自己的不足,才能平怀地和其他的人协调合作,解决问题,一起发展。

反之,我们的心绪焦虑,面对周围的人、事、物,就会难以自制地比较、批评、排斥,或是要求环境配合自己的需要,也难以发现、思考、接纳别人的长处。

最后是人际关系不良,生活也过得不平安、不快乐,徒浪费生命。事实上,这类型的行为模式,带着焦虑下的强迫行为,既强迫自己,也强迫别人,很难与别人协调合作,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友谊。

放下完美期待 人际关系才会正常

唯有放下完美的要求,舍弃完美自我的期待,人我的相处质量才会正常,大家才能合作。

如此,人际关系如同花园,是个协调、合作、共荣的世界。

先要接纳自己与环境的不足,才能放下完美的期许与要求;只有放下完美的期待,才能够发现、接纳彼此的优点,彼此欣赏、接纳;能够彼此欣赏、接纳,才有和谐、合作的基础;具备和谐、合作的基础,才能开展出彼此得益、繁荣的道路。


如果僧人没有这样的体会与觉悟,是难以待在僧团中生活、修行的。对自己的完美期许,对环境不正常的要求、期待,心绪焦虑地自他比较、人我竞争,肯定是无法和众共处,也难以健全地安顿身心,只会有心因性的群体适应不良。这样的僧人很难和众化世,只能表现自我,独行一路。

若是遇到难以与人合作的人,离远即可,不必强求。离远一点,远离为烦恼障碍而难以自觉度越的人,以避免无谓的人我是非。

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不足,有长处也有他的困难,彼此不同。因彼此不同,而互相比较、竞争,实是无谓之举!

生在世,若要与人相弃、相争,不如相知、相惜地合作。

因此,人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多体会他人的不足及困难。任何人都有许多的困难,我们要多了解与帮助他们。

本文据2013年8月23日 随佛长老 早斋后为僧众开示整理原文刊登于电子报2013年9月4日第六期
欢迎转发朋友圈利益更多人
本文所有图片均已注明来源网站及作者,且均被授权无偿使用于除售卖、欺诈或误导消费之外的一般用途,若图片细节包含原作者未知的额外知识产权或隐私权,当事人可持所有权属证据联系本公众号删除图片。
另:该图片并不代表原始佛教任何观点,仅为美化版面之用途。

● 修行的提升,有时候在一念之间

● 双赢的思维,让人际关系更宽广

●  看待“无常”的三种心态

●  学佛人过好日子,就是安逸懈怠吗?

 中道僧团官网

   原始佛法

  人间佛教 

华人原始佛法
推广原始佛法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