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10周年”专栏
编者按: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十年来,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践行好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开设“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10周年”专栏,通过约稿、征稿、选载等方式刊发相关文章,以期通过广泛交流,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
深入文艺现场,沟通观众心灵
王雪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文汇报》高级编辑
十年前,在万山红遍、果实飘香的金秋十月,迎来了文艺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为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给全国文艺工作者带来极大启迪和鼓舞。十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塑造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的新人形象,讲述有温度、有深度、有感染力的中国故事,以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书写,推出更多与读者和观众双向奔赴的精品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影像中国网 姚进摄
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的“比翼展翅”和“双轮驱动”是吸引我们探索的理论和实践命题。创作与评论的互动不断丰富和提升着当代文学艺术的品质与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文艺评论者应该更新知识系统,以探索者和学习者的心态重新认识理解不断发展的时代、新变的文艺形态,探索属于当下时代的评论文体,运用贴切、生动的艺术语言,寻找有感染力的评论“腔调”,写出有专业深度、思想力度和人文温度的文艺评论,不断发挥沟通广大读者、观众和艺术佳作的桥梁作用,做好时代精神的“阐释者”。
文艺批评应阐释时代发展的精神气象
十年来当代作家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以鲜活的文学叙事呈现中国经验,以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真诚回应人民的精神文化期待,努力攀登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艺术高峰。在中国作协实施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中,不同代际的作家倾情投入新时代农村题材的文学创作,创作出《雪山大地》《宝水》《花灯调》《亲爱的人们》等长篇力作,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描绘出一幅幅中国大地上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文艺评论人应做时代精神的阐释者,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应切中肯綮、研精阐微,如鲁迅所说:“取其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文学评论看起来面对的是作家的文学作品,而文学创作来源于作家对社会生活复杂经验的真切感受与敏锐洞察,是作家对人物在时代洪流中个人选择与命运的理解与描述,所以评论家在解读文学作品、分析人物形象时,也离不开对时代氛围与社会结构的敏感,对人民有温度的日常生活的体认。
习近平总书记引导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评论家应理解不断发展着的中国经验,认识复杂的社会现象,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把握时代脉动,成为时代精神的阐释者;应提高对时代生活的认识能力、思考能力,构建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的大格局,将心、情、思融于人民之中的大情怀,构成写好文艺评论的坚实基础。文艺评论应深入时代的内在结构中,触摸到文学人物、艺术形象与时代的血肉联系,通过分析文艺作品呈现出时代的精神气象和深刻变革。
文艺评论应破译艺术作品的审美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经典作品总能穿越历史的烟云,打动不同时代读者的心灵。经典作品内部蕴含的有文化传统的血脉,还有与我们时代相通的审美密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要阅读与理解中外经典作品,积累自身文化底蕴和美学素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艺评论人应做敏锐细致的“解密者”,去探寻和发掘经典作品跨越时空依然动人的魅力。
一篇评论的功力就在于发现和开掘艺术作品中的艺术个性与艺术魅力,一代代评论家的阐释让莎士比亚戏剧活在一代代观众心里。中国文学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时光长河中熠熠生辉。文艺评论应破译艺术作品的审美密码,解析创作者的内心情结与创作方式,作品的艺术结构与人物塑造,演员表演等。“我命由我不由天”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出现,这是蕴含传统文化的作品找到了与当代观众的对话方式。取材于《西游记》的《黑神话:悟空》是面向全球市场的原创游戏,专注于原味、鲜活地展开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吸引了全球游戏玩家的追捧青睐,这是中国新一代游戏开发者拥有文化自信和传承能力的真切体现。
△中国文学四大名著
文艺评论应做连接受众与作品的桥梁
随着科技进步和传媒更新,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文艺形态发生巨大变革,不断催生新的文艺类型,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网络文学、网剧、短视频等网络文艺作品正在介入我们的日常经验和审美活动,网络作品以奇特的想象力、巧妙的悬念设置以及多种题材和类型吸引着广大受众。将我们看到的新鲜的艺术风景、富有魅力的文学人物展现分享给更广大的受众、读者,是文艺评论的初心。文艺评论如何为读者和艺术创作提供可信有效、恳切真诚的声音?文艺评论应面向活跃的艺术现场,对话艺术创作新潮,文艺评论应有真知灼见、有鲜明个性,与读者产生共鸣,做好受众的“摆渡人”。
在被大量信息产能深刻变革的文化生态里,文艺评论应坚持正确方向和导向,倡导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增强文艺评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激励创作更多优秀作品,提高文艺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我们要开展建设性的文艺评论,“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解读、鉴赏和评价中,要分析和阐释作品的人民性与时代性;同时加强文艺领域前沿性问题、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注重对新人新作的专业评论,针对热点文艺现象开展有力评论。为什么《觉醒年代》《人世间》《山海情》《装台》《叛逆者》《狂飙》《繁花》等电视剧会引发观众追剧?为什么《1921》《长津湖》《流浪地球》《长安三万里》《你好,李焕英》《志愿军:存亡之战》等电影叫好又叫座?这些都是值得重点分析的审美现象、重点评论的创作方法与人物形象。
△电视剧《觉醒年代》海报
文艺评论是连接广大受众与文艺作品的桥梁,是文学艺术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评论者应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努力创造新的评论文本形态,改进评论文风,破除僵化的语言和套路,倡导生动活泼、富有真知灼见的文艺评论,避免空话、套话,对不同的现象和作品做具体的、个性的、深入的分析;发现有生命力的作品、有创造力的写作,使文艺评论更好地进入现代传播体系,抵达更多受众的心灵深处,扩展我们的精神空间。
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工作者,生逢伟大时代,当心怀“国之大者”,把握时代大势和历史主动,倾心书写文质兼美的文艺评论,“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
签发:袁正领
审核:张利国
责编:申谦
【相关阅读】
点“阅读原文”,查看中国文艺评论网“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10周年”专栏~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