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
构建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的
理论与实践(一)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从“中国特色”到“中国自主”,这是思想认识上的一次深化,提出中国特色的目的是实现中国自主,构建中国特色的本质是完成中国自主。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都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本刊以“构建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的理论与实践”为题,约请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阐释与讨论,以期为构建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这一宏大而紧迫的课题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和尝试。
■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建构的元理论思考/谭好哲
内容摘要:在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当下时代,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已成为摆在文艺理论和批评界面前的一项重大时代任务。这是一个包含不同理论面向的宏大系统工程,需要在面向现实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的实践维度上展开具体理论之思,更需要在面向文艺评论“元理论”问题的思辨维度上展开抽象思想之辨。就后一维度而言,需要解决许多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些问题有大小、主次之分,其中哲学基础、建构路径、文艺观念、标识概念、批评标准等是最为主要的几个方面。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的建构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其具体建构路径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走“两个结合”的道路,而文艺观念、标识概念和批评标准则是其不可缺少的内容构成,它们既是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建构的核心或主体内容,也是实践维度上文艺评论话语生产得以生成的思想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文艺评论话语 知识体系 中国自主 哲学基础 建构路径 内容构成
■从传统诗文评到当代文艺评论/袁济喜
内容摘要:诗文评是中国固有的文艺评论形态,来自于古代学术分类与目录学。它具备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将价值思想、知识体系与文艺评论融为一体,讲究文艺鉴赏与文艺评论的直觉象喻,同时又有形而上的思辨性与日常生活的趣味性,通过论文、品第、选篇等方式进行评论。诗文评与现代文学批评和而不同,彰显出民族审美方式的特征,在当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可以与文艺学相会通。通过深入的研究,诗文评必将融入现代文艺评论体系,成为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关键词:诗文评 价值观念 品第方式 中西互融
■在精神会通处找寻建构路径——“第二个结合”与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建构初论/王德胜 李雷
内容摘要: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的深度结合。二者的高度契合及融通,主要不在于概念、范畴、命题等的相近或相同,而在于它们都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作为文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不仅有着共同的理论问题域或话题关注点,而且在文艺性质与功能、文艺批评标准与原则、人物形象塑造等核心问题的观念主张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或精神相通性。
关键词: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 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
■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的问题指向与方法创新/段吉方
内容摘要: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中国文艺评论理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文艺评论具有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话语自主建构是其重要呈现方式。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不仅仅是话语本身的问题,还应该深植于它的问题指向与方法创新过程。从学科角度看,中国文艺评论有其独特的思想资源和文化特性,这方面的内容是其“中国”属性的标识;从学术角度看,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评论、评析、鉴赏、论说层面,“建构”之所以是“建构”,还需要展现出对当代文艺问题的理论把握的高度、思想表达的厚度、时代观照的深度,最终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服务。
关键词:中国文艺评论 话语建构 自主知识体系 方法创新
艺坛对话
■中国自主电影知识体系建设的挑战与愿景——对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CCKS的讨论及其延展/李道新、侯光明、饶曙光、丁亚平、吴冠平、陈刚、李镇、赵丽芳
理论探索
■比较艺术的哲性思考/蓝凡
内容摘要:比较是人类艺术发展的根性,艺术的理论研究与批评,更是只有在互为比较的思维中,才能得以确立与成熟。比较是人类感官存在的全部,比较的本质也就是人类感官的本质。艺术比较的三大基本原则是同一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等时性原则。艺术比较的目标,就是跳出“本能”比较和“超能”比较——第一维度感觉意义上的比较和第二维度理性意义上的比较,达到第三维度的自由王国的比较,即依赖人类的文明进步,突破感性与理性两个维度的限制,发展出完全由人类的思维产生的艺术知识体系,从而到达艺术比较的“元”目标。这就是:比较的意义就是实现艺术的“多样性”,从而推动人类的艺术不断革新与创新。可以这样说,艺术的比较就是人类运用自身的意识对这一精神世界的比较认识,是比较的比较。
关键词:哲性思考 比较三原则 比较三维度 比较目标意义
■“但有心印无雷同”——王国维“人间”“境界”观念再辨析/韩振华
内容摘要:探究王国维词学观念的形成与西方思想之间的关系,既需要细致地比照两边文本中相关思想、理论和观点的同与异,也需要超越文本细部层面,从治学宗旨、思维调适等层面来作整体宏观把握。王国维《人间词》标题中的“人间”主要表现出对“天眼”所观的悲吟,既包含了王国维此时哲学、文学思考的诸多信息,也折射出王国维经历诸多人生变故之后的生命体验。从《人间词》到《人间词话》,从“有生气”地“写之”(创作)到“有高致”地“观之”(赏析),由生命体验到自我超越,直至达到对人生理念的认识,这些都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寻求内心亲证和超越的意味。《人间词话》所倡“境界”说之内涵亦中亦西(中西之间互为体用),但亦可说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示其“取镕”多元;“不中不西”,明其“自铸伟辞”。
关键词:王国维 人间 境界 叔本华
艺海杂谈
■大历史的图典 新时代的史诗——从“五星出东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看中国当代美术的价值指向/张晓凌
内容摘要:近年来,一系列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美术展览如“五星出东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譬如青春——第十七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无问西东2023:中国当代艺术学术研究展”先后面世,这些展览不仅以多元的形态与风格昭示着当代美术创作的繁荣,还提出了多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命题。本文从展览的主题、作品与学理层面上,对这些展览尤其是“五星出东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予以系统性的评价。本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跨文化、跨国别的创作提供了机遇与可能,其代表性作品印证了一个真理:“丝绸之路精神”将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惠及全球,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同时,本文还较为深入地讨论了各个展览所提出的学术命题,如“新中国画”“新水墨”的历史属性与当代意义,“中国油画学派”主张的建立,版画、雕塑的当代性探索,科技与艺术的关系等。本文最后将各个展览的意义指向了“文化主体性建构”这一重大理论课题上。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当代美术的价值指向。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 新时代史诗 文化主体性建构
■造型艺术跨媒介传播中的融合创新——从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谈起/孔德琛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一系列致敬经典的美术类电视节目,如《美术里的中国》《诗画中国》等,以数字视听媒介再现经典美术作品,形成跨媒介的融合创新艺术形式,超越造型艺术的固有边界,建立多重维度的文本叙事,促使“精英艺术”走向“大众艺术”。这种跨媒介传播和融合创新可进一步挖掘出原作潜藏的精神意蕴,有效扩大美术作品的传播力、审美感染力,培育提升受众的艺术鉴赏能力。数字时代造型艺术的跨媒介传播和融合创新为文艺发展带来新的启示。如何有效应用新技术新媒介推动这种创新,并有效抑制其负面影响,是今后需要探索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造型艺术 跨媒介传播 融合创新《美术里的中国》
名家专访
■敬畏艺术 舞动“东方”——访舞蹈家邢德辉/采访人:唐坤
邢德辉简介:1935年生于北京,一级编导。1951年至1961年任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和中央歌舞团舞蹈演员,曾参与《孔雀舞》创作。1961年参与筹建东方歌舞团,1964年参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为编导组成员之一。20世纪80年代任东方歌舞团艺术室主任,在国内率先倡导建立总导演制。90年代调至文化部艺术局,参与国家级重大演出总编导工作六十余台。2009年获中国舞蹈艺术“卓越贡献舞蹈家”称号,2024年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舞蹈)。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24年第10期
《中国文艺评论》2024年第10期的封二
中国文艺评论家
金永兵
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8年),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和理论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语言文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国家高端智库理事、西藏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西藏自治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指委主任、国家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西藏大学)主任、中国文艺评论(西藏大学)基地主任、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四川大学“天府学者”特聘专家、吉林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导、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兼职博导、中国社科院大学兼职教授等。
出版专著四部、合著两部,主编教材一部、专题论文集一部,参编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一百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一般项目一项,负责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三项,参与“马工程”重点教材项目两项,主持国家民委《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西藏卷》史料汇编重大工程项目一项。
《中国文艺评论》2024年第10期的封三
第二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巡礼
中国文艺评论(中央音乐学院)基地
中国文艺评论(中央音乐学院)基地于2015年9月成立。作为国内首批和第二批以音乐类评论为主的基地,中国文艺评论(中央音乐学院)基地得到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的有力指导与中央音乐学院的全力支持。自创立以来,基地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文艺评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构建当代中国音乐评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努力实现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目标。
自2022年成为第二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以来,基地按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总体部署,凝聚学科优势和特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基地建设,在探究音乐评论的艺术规律、推介优秀音乐作品、培养音乐评论人才、引导文艺思潮、提高鉴赏水平等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展开了集中攻关,推出了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为繁荣发展中国音乐评论事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发挥了“文艺智库”作用。
2022年3月,基地成功举办了“中央音乐学院首届中国音乐评论比赛”。该项赛事填补了文艺类院校音乐评价体系建设的空白,具有全国性标杆意义。2023年12月,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国文艺评论(中央音乐学院)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承办的首届网络音乐评论人才培训班在京举办。培训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通过“产学研”一体的方式,走出高校,联合剧院、主要音乐网络平台等相关单位,建立学术研究和舞台实践、音乐传播的关联,致力培养应用型、实践型音乐评论人才,加强网络音乐评论力量,助推文艺评论事业繁荣发展。
此外,基地特别重视新媒体传播平台建设。2022年12月,基地创办“当代乐评”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努力促进中国当代新音乐成果的推广与音乐评论的与时俱进,先后有数百人次的学生与青年教师参与此平台的乐评栏目,目前订阅号关注人数六千余人,总阅读量达到二十一万余,已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表演、学术研究等领域产生较大反响。
今后,基地将继续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有效利用中央音乐学院的优势资源,通过音乐评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进音乐评论与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研究的良性互动,切实促进音乐评论发展,为中国音乐评论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文艺评论》2024年第10期的封底
新书推介
《啄木声声:第八届“啄木鸟杯”
中国文艺评论优秀文集》
编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活动秉承高质量、高品位、高格调的推选标准,为挖掘推介年度优秀文艺评论作品而不懈努力。2023年,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开展第八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活动。经初评、复评、终评,并报中国文联批准,最终推选出优秀文艺评论著作5部、长评文章15篇、短评文章15篇。本书将本届优秀文艺评论文章(含长评文章、短评文章)结集出版。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月刊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 “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AMI 综合评价”核心期刊
●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3年版)
● 202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高转载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 2018中国最美期刊
● 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 维普网全文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 超星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END—
签发:袁正领
审核:陶璐
《中国文艺评论》期刊论文投稿邮箱
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微评投稿邮箱
wyplzg@126.com
【欢迎关注▽】
···要不再看看···
☆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No.1, 2024 Contents&Abstracts
☆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No.2, 2024 Contents&Abstracts
☆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No.3, 2024 Contents&Abstracts
☆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No.4, 2024 Contents&Abstracts
☆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No.5, 2024 Contents&Abstracts
☆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No.6, 2024 Contents&Abstracts
☆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No.7, 2024 Contents&Abstracts
☆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No.8, 2024 Contents&Abstracts
☆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No.9, 2024 Contents&Abstracts
点“阅读原文”,查看《中国文艺评论》电子版~
理论评论文章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