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康上门!托举残障儿童康复希望,以成都市X区妇幼保健院为例 | 社工案例计划

职场   2024-11-23 09:03   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黄宏  邓娇娇

 单位 | 成都市新都区金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背景介绍



X区妇幼保健院医务社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手法,为患者提供以人为本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医务社工是儿童健康的守护者,特别关注残障儿童群体的成长需求。


本案例聚焦于6位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残障儿童,这些儿童面临肢体、智力、言语等多重残障的挑战,生活和学习充满了不便与艰难。为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提升居家康复的专业性,促进他们身心康复,医务社工计划通过链接社会资源、医疗资源、提供专业指导和情感支持,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他们带去希望与改变。



二、分析(需求)预估



(一)康复训练与辅助设备需求


6位案主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康复训练需求,需要定制化康复计划和辅助设备来改善肢体功能、智力发展及日常生活能力。例如,妮妮(化名)需要围兜、吸舌器等辅助设备,西西(化名)需要感统训练器等。


(二)家庭支持与协作需求


家庭成员需要接受康复知识培训,加强协作,共同应对照顾压力,确保案主得到持续照顾。同时,家庭经济困难的案主家庭需要经济支持或技能培训等帮助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三)情感支持与心理疏导需求


长期照顾压力可能导致案主及其家庭成员产生情感困扰,需要心理支持服务来疏导情绪,增强心理韧性。例如,西西(化名)的母亲抑郁症状需要得到缓解。


(四)社交与活动机会需求


案主们普遍缺乏有效社交与康复活动,需要通过社区或家庭活动来促进其社交技能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例如,小琼(化名)需要参加社交培训活动和发音康复活动。


(五)安全防护与环境改善需求


提供安全设施和改善出行环境,减少案主自我伤害的风险,确保其安全。例如,为小雪(化名)、小泽(化名)提供防撞条等。



三介入理论



(一)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此案例中,医务社工将每位残疾儿童视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同时考虑其家庭、社区和社会环境等更广泛的系统。通过评估这些系统如何影响儿童的康复和发展,社工能够设计出更加精准的介入策略。


例如,针对案主妮妮(化名)和案主小泽(化名)的家庭,社工不仅提供了物质支持(如辅助设备和康复计划),还关注家庭成员的照顾能力和心理健康,确保整个家庭系统的稳定和和谐。


(二)增能理论


增能理论强调通过提升个体的能力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医务社工在介入过程中,注重培养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照顾能力。


例如,为案主西西(化名)提供感统训练器以改善其躁动症状,同时教授奶奶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增强家庭在康复训练中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对于案主小琼(化名),社工通过提供学习教具和社交技能培训,帮助她提升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四、介入过程



(一)组建跨专业团队,提供一揽子服务


跨专业团队的组建是为残障儿童提供全面服务的关键。X区妇女儿童保健院针对6名案主需要,组建了一支包括康复科医生、教育专家、心理辅导师以及医务社工等在内的跨专业团队,提供以下专业服务。


一是医疗康复服务。康复科医生针对每位儿童的具体残疾类型,进行详细的身体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对于妮妮,医生不仅考虑到她的肌肉萎缩症状,还结合其身体整体状况,制定了包括物理治疗、按摩疗法等在内的综合康复方案。对于小泽,根据他的肢体残疾情况,设计了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步骤,从简单的肢体活动到借助辅助设备进行行走练习。同时,医生还定期为孩子们进行复查,根据康复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是教育支持服务。教育专家根据儿童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活动。为小琼制定了专门的学习计划,通过有趣的游戏和互动活动,提高她的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对于西西,考虑到其躁动症状可能影响学习效果,教育专家为她设计了一些安静的活动,如绘画、手工等,帮助她集中注意力。此外,教育专家还定期与家长沟通,指导他们在家庭中进行教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是心理辅导服务。医务社工密切关注儿童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状态,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对于妮妮和她的奶奶,社工定期上门拜访,与她们聊天,倾听她们的烦恼和担忧,给予安慰和鼓励。为西西的母亲提供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她缓解抑郁症状,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同时,社工还组织亲子活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


四是社会融入服务。医务社工积极组织社交活动,为残障儿童搭建交流平台。举办了 “快乐童年” 主题活动,邀请了妮妮、小泽、西西等残障儿童参加。活动中,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唱歌、跳舞,结交了新朋友,提高了社交技能。社工还鼓励孩子们参与社区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例如,组织小琼参加社区的绘画比赛,让她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了自信和成就感。


(二)提供情感支持,减轻照护者压力


照护者在长期照顾残疾儿童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医务社工通过多种方式为照护者提供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减轻压力。


一是提供心理慰藉服务。定期为照护者举办心理咨询活动,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针对小泽的奶奶,心理咨询师耐心倾听她的倾诉,帮助她释放内心的压力,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社工还组织照护者交流小组,让他们分享照顾孩子的经验和心得,互相支持和鼓励。


二是开展照护技能培训。医务社工组织照护者参加康复训练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照护能力。培训内容包括康复知识、护理技巧、心理调适等方面。例如,为西西的奶奶提供感统训练器的使用培训,让她学会如何正确地帮助西西进行康复训练。同时,社工还邀请康复科医生为照护者讲解残疾儿童的常见疾病和应对方法,增强他们的应对能力。


三是提供经济援助。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和政府补贴,为困难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社工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为小琼(化名)的家庭申请了困难家庭补贴,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同时,社工还联系企业和社会组织,为残疾儿童家庭募捐资金和物资。例如,成功为西西募集到了一台新的感统训练器,为小雪和小泽募集到了更多的防撞条,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环境。


(三)汇聚多方力量,整合支持资源


残障儿童的康复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医务社工积极汇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为残障儿童提供全面的支持。


一是加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合作。与政府部门及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社工向政府部门反映残疾儿童家庭的困难和需求,推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残障儿童提供更多的康复和教育机会。例如,争取到政府部门为妮妮提供了免费的康复设备和治疗费用补贴。


二是搭建企业参与平台。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残障儿童提供资金支持或技术援助。社工与当地企业联系,介绍残障儿童的情况,争取企业的支持。一些企业积极响应,捐赠了康复设备、学习用品等物资。例如,一家企业为西西捐赠了一套先进的感统训练设备,为她的康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是社会组织联动与合作。与公益组织、志愿者团队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康复服务、教育支持和社交活动。社工与当地的公益组织合作,组织志愿者为残障儿童家庭提供志愿服务,如陪伴孩子玩耍、帮助家庭打扫卫生等。同时,社工还与志愿者团队一起举办公益活动,为残障儿童筹集资金和物资。例如,组织了 “爱心传递,温暖童心” 公益活动,吸引了众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参与,为残障儿童家庭募集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


(四)构建支持网络,助力长效康复


构建一个由家庭、社区、医疗机构等多方参与的支持网络,是实现残疾儿童长效康复的重要保障。


一是强化家庭支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为儿童的康复努力。社工为每个家庭制定了家庭康复计划,指导家庭成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例如,教案主小琼的父亲使用现代支付工具,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同时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社工还组织家庭亲子活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提高家庭的凝聚力。


二是推动社区融入。推动社区为残障儿童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和活动空间,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社工与社区沟通协调,争取社区为残障儿童建设专门的康复活动场地,配备适合残障儿童使用的康复设备。同时,社工还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关爱残障儿童的活动,营造一个友好、包容的社区环境。例如,组织社区居民为残障儿童家庭捐赠衣物、书籍等物资,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三是定期医疗跟踪。定期邀请康复科医生进行回访,评估康复效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医生根据孩子们的康复进展,为他们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康复方案。同时,医生还为照护者提供康复指导,解答他们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医生在回访中发现妮妮的肌肉萎缩症状有所改善,及时调整了她的康复计划,增加了一些力量训练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她的康复效果。



五、服务成效



在过去六个月中,X区妇幼保健院医务社工团队联合医院康复科医师及志愿者,通过“送康上门”服务,为6位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支持与帮助。本次服务计划不仅聚焦于残障儿童的生理康复,更关注其心理、社会及精神层面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多维度的介入与干预。


(一)生理康复成效显著


每位案主在定制化康复计划的指导下,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案主妮妮的肌肉萎缩症状有所改善,案主小泽的自主生活能力得到提升,案主西西的躁动症状明显缓解,案主小晗(化名)的奇怪行为有所减少,案主小雪的安全意识增强,案主小琼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这些变化不仅改善了案主的生活质量,也增强了他们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二)心理支持效果显著


通过情感支持和心理干预,案主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案主妮妮及家人的情感困扰得到缓解,案主小泽的家庭成员开始更加重视并参与他的康复训练,案主西西的母亲抑郁症状有所减轻,案主小晗的家庭情感支持更加稳固,案主小雪的孤独感减轻,案主小琼的家庭则因经济压力减轻而更加和谐。


(三)社会资源有效链接


医务社工团队成功链接了医院、社会募捐及志愿者等多方资源,为案主提供了必要的物资支持、经济援助和专业服务。这种多方合作的方式不仅解决了案主的迫切需求,也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六、专业反思



(一)个性化服务至关重要

在为残障儿童提供服务时,必须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制定量身定制的服务方案。这需要医务社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入的分析能力,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问题,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残障儿童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跨专业合作势在必行


医务社工应积极打破学科壁垒,与医疗、教育、心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密切合作,共同为残障儿童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不同专业的人员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为残疾儿童的康复和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同时,跨专业合作也有助于促进知识的交流和融合,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持续跟踪与评估不可或缺


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定期对残障儿童的康复进展和生活状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服务方案。持续跟踪与评估可以帮助医务社工了解服务的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也可以让残障儿童家庭感受到社工的关心和支持,增强他们对康复的信心和动力。


在本案例中,医务社工深刻体会到社会工作在残障儿童康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和专业的康复指导,更给予了他们和家庭情感上的慰藉和心理上的疏导。看到孩子们在社工的帮助下逐渐进步,家庭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社会工作的价值感也由此提升。然而,残障儿童的康复之路依然漫长而艰难,医务社工在提供服务时,需要同时把握服务的宽度和深度。通过拓宽服务领域、加强跨学科合作、注重家庭参与等方式,提升服务的全面性和专业性,为残障儿童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康复服务。



社工届畅销书系列又出新作

《新手医务社工的十一项操练》

直击新手医务社工可能遇到的挑战

需要掌握11项实践操练指引

有方法,有案例

快快拿下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儿童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



社工客
点击关注!和160万社会工作者一起成长。每天分享行业前沿资讯与实务干货。让助人者有力,让受助者温暖。点击“社工客精选”查看精选好书+好课+好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