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日线上分享会:移居澳洲后,我有话要说

文摘   其他   2024-12-20 19:05   澳大利亚  


去年今日,我在南澳小镇林肯港艰难地续签,在粮食厂和海鲜厂往返上下班。如今,我坐在堪培拉的房间里,终于可以身心平静地分享自己的近况。能够从如此困窘的环境走出来,我自己都没有想到。可能一直看文章的你,也会被我的坚持与韧性而深深打动。


一年半,是我来到澳洲的总时长。这一年半,我完成了两次大的迁徙,先从南澳小镇搬回大城市墨尔本,接着又从墨尔本搬到了首都堪培拉。新生活的开始,就意味着我可以告别过去极其不稳定的日子,告别所有因签证而产生的不安、困顿以及狼狈不堪的姿态。


我开始察觉到自己对生活的掌控力,正在慢慢提高。我对未来的想法,也有了很多新的变化——这或许是我在移民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因为我很清晰地知道,澳洲这个地方,已经不再是承载我希望的乌托邦了。我需要不停地去其他地方进行探索,而不是把余生都困在澳洲这个地方。尤其是拿到永居身份之后,我想成为一个世界公民。


当然,我只是想当一个游客,短暂地停留在一个地方。毕竟,如果只是短暂停留,我不需要承受融入的压力,也不需要纠结自己在此地的身份认同。我可以纯粹地探索自己与脚下这片土地,能否产生一些联结。如果不可以,我就要直接离开。


至少,当我不满意的时候,我还可以回到澳洲生活。一切都不算太差。



为什么发起分享会?


2022年考完英语之后,我迅速地提交了硕士申请,也给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了不少有用信息,包括学习英语的课程和留学相关的网站。但很快,我便发现这样的方式,并不能满足朋友们的需要。


尽管我已经以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申请硕士的过程,给有需要的姐妹进行参考。但由于每个人的学习背景、工作背景及留学目的不一样,我收到了各种各样的咨询——我能感受到女生们都很迫切,但不知道从何开始。


比起践行留学这件事,女生们需要有一个倾诉、分享的空间。因为考雅思可以自己努力也可以花钱请老师,文书资料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花钱找中介。但能否下定决心留学,以及处理好申请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焦虑,却很困难。


我非常能理解这种复杂的情绪,我和她们一样正处于这样的困境中。尽管我已经被抽中了澳洲WHV,但后续申请社工硕士又要接着考雅思,还要尽快在一年内存到硕士的天价学费;压力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反而与我如影随形


所以,我并不想把这次分享会定义成干货,而是希望给考虑升学以及正在升学的朋友们一个安全空间,可以尽情吐槽。当然,来听的朋友们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可以参考我的申请过程再做出一些重大的人生决定。


张开口,试着讲出所有的不快,得到片刻的放松,而后继续坚持,直至圆梦。



分享会的内容


第一,雅思与PTE。从备考雅思到考过雅思,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因为我本身有很严重的理解障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痛苦。后来,我重新改变了学习方法,终于在2023年考到了6.5(我在2024年考到了PTE7炸)。如果你们在英语学习方面非常困难,可以参考我的学习经验。


第二,如何择校以及选择专业。我的本科是新闻学,但并没有延续申请新闻的硕士,而是选择了残障研究和性别研究。可惜的是,这两个专业的申请都被拒绝了,我为此总结了自己的失败经验。现在,我决定在澳洲读社工硕士。在这一部分,我会专门讲述人文社科的申请,也会分享自己的失败经验。


第三,学习与就业。我知道不少申请者会根据QS排名去申请学校,并且认为这个排名会有利于之后的就业。但根据我的了解,一些国家的学校排名与QS的关系并不大,并且就业也和QS排名关系不大。所以在学习与就业方面,我认为大家应该根据自身的申请目的,去选择未来的人生方向。


第四,生活差异和文化冲突。在留学过程中,个体可能会处理很多因生活差异和文化冲突而产生的矛盾。对此,我建议大家在留学之前,一定先认真搜索当地的气候、文化信仰、租房及工作等情况,避免到达之后无法适应。


第五,备考压力及排解负面情绪。在备考的过程中,我只会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自己被录取的喜讯,却很少人会提到自己的压力。那么,我会在分享中着重分享这一部分的内容,希望给有困扰的朋友一些鼓励。我们永远不是一座孤岛。



如何参与分享会 ?


1. 活动主题:移居澳洲与出国深造(故事分享、答疑)


2. 活动时间:12月22日(周日)  15:00 - 17:00


3. 活动地点:腾讯会议(报名后建群通知)


5. 报名费用:20元/人


6. 报名方式:




如果这个分享会打动了你,欢迎你联系我(微信号tracy8888tracy),这个分享会在12月22日下午开始进行。以下是我的联系方式,欢迎扫描添加:







下面是我的故事:


《二十六岁,我决定「重启」人生》

《被加硕拒绝后,我决定去澳洲》

《落地墨尔本之后,我「活」过来了》

《二十六岁,我在南澳当护工》

《墨尔本的无障碍观察》

《我在澳洲海鲜厂当剥鱼皮女工》

《我下定决心申请澳洲硕士了》

《不敢相信,我在澳洲成为996社畜了》

《2023年终总结:我成功拿到了二签》

《硕士申请被拒,我决定回国度假三周》

《澳洲打工度假不到一年,就像温水煮青蛙

经验分享:在澳洲当背包客,如何找工作?

《抱歉妈妈,我在澳洲只敢「报喜不报忧」》

《澳洲偏远地区生活,亚裔女性会经历什么?》

《重来一次,我会来澳洲打工度假吗?》

《墨尔本揾工奇遇记:我辞职不当清洁工了》

《澳洲摩登爱情:我喜欢上了一个白男》

《我拿到梦校ACU的社工硕士通知书啦!》

《择校与专业分享:我在澳洲读社工》

《告别澳洲打工度假:接受告别,适应告别》

《与无力感和解:我在澳洲开始做心理咨询》

《Cost of Living》:当全裸的残障身体,在舞台上出现

《在堪培拉,我骄傲做自己》

《在澳洲的酒店业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

《因为讨厌韩国》:绝望的亚女,润去了他乡



作者



记者,关注性别议题和残障议题。



支持写作




从2019年开始,我从一个跟进性别议题的记者,转变为一个关注残障议题的助理社工,有了更多机会与不同的少数派对话,记录TA们的故事,继续发声与倡导。


在整理资料与采访的过程中,我发现社会大众非常关心边缘议题。为此,以公益记者的身份,继续参与少数派议题的写作。由于目前只有稿费支撑生活,我的经济收入很低。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愿意支持我参与不同议题的讨论,帮助我在创作这条道路上前行,欢迎你赞赏我的文章,提供一些小额资金给我,谢谢。




琼与她的姐妹们
书写历史,记录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