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文字版↓↓
作为「北上广深」四大一线中,最年轻的城市
深圳的发展上限究竟在哪里?
GDP有没有赶超北京甚至上海的可能性?
大部分人肯定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异想天开
深圳怎么可能有资格和北京、上海扳手腕?
那我先换一个说法:
深圳与GDP第四的广州或者重庆的差距,会不会继续拉大?
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持肯定观点
也就是说,深圳在大家的心目中,比北京、上海增长慢,但比其他城市增长快
其实深圳GDP官宣超过广州,也只是2017年底的事,到现在也就过了6、7年
如果把时间往回倒20年,世纪之交的深圳虽然发展蒸蒸日上,但如果你要问它有没有可能超过广州,当时几乎是没人相信的
或者说是没人敢想的
所以再看深圳能不能超过北京、超过上海这个问题,其实并不能100%确定
虽然我也知道,北京有北京的特殊性,上海有上海的特殊性
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可以复制
但在10年、20年这个尺度之下,科技的颠覆,来得太汹涌,太猝不及防了
预测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站在足够高的地方,预见未来
首先大家需要知道:
深圳早就是「中国第二产业之王」了
这个概念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
大家只知道深圳GDP常年排名全国第三
但对于深圳第二产业的统治力,一无所知
GDP统计分为三部分:
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第一产业是农林渔牧业
第二产业是工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服务业
深圳的第二产业增加值遥遥领先于所有城市,包括北京、上海
这张表是全国所有万亿城市最新排名
如果按照「第二产业增加值」进行排序,可以得出:
深圳比第二名的重庆多出了1千多亿
重庆和上海、苏州,同一档次
广州、宁波、佛山、无锡是另一个档次
第二产业高说明什么?
说明这座城市生产各类工业产品的能力强
从基础的能源开采、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
到化工原料、工业制品
再到手机、电脑、汽车
最后到各种路桥、高楼
这些都属于第二产业的范畴
代表的,其实就是一座城市的硬实力
深圳的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
南京和上海都是6000多平方公里
苏州是8000多平方公里
合肥是11000多平方公里
杭州是1万6000多平方公里
重庆是8万多平方公里
大家可以对比对比
第二产业的发展,是需要一定的土地要素的
深圳这么小的面积,凭什么拥有全国第一的工业生产能力呢?
答案很简单,凭的当然是科技,当然是创新
在大家的印象中,苏州、上海、深圳这三座城市规上工业总产值都差不多,号称「中国工业三巨头」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经过这三年的积累,深圳已经把它俩甩在了身后
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
上海 3.94万亿
苏州 4.43万亿
深圳 4.85万亿
深圳比苏州高了足足有4000亿,差距已经拉开
毫无疑问,2024年深圳将成为全国第一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过5万亿的城市
而且更重要的是,深圳这近5万亿产值背后,还有一点非常牛逼:
它主要依靠的是内资,而不是外资
最新数据还没公布,我能统计到的是2021年三座城市的对比情况:
苏州、上海的外资、港澳台资的产值均超过55%
深圳只有31%
也就是说,每创造1个亿的工业产值,上海和苏州有5500万都是外资和港澳台资贡献的,而深圳只有3100万
深圳正在用更高的内资比例,创造远超上海、苏州的工业产值
我们以前认为,外资,代表着高技术,代表着高品质,代表着高溢价
确实是这样的
但现在,变化正在发生
以华为、比亚迪为首的本土公司,正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大杀四方
而这两家公司,全部来自深圳
为什么都是深圳?
凭什么都是深圳?
答案很简单,上面已经说了,就是因为科技创新
这是深圳从改革开放初期,延续到现在的,城市基因
反应到具体行业
相关数据显示,深圳工业的强大,并不在基础工业实力有多么雄厚,也不在工业类目有多么「大而全」,而在于对一个行业的绝对制霸,这个行业就是:
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一年产值2.5万亿,约占全国总量的1/6
占深圳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5%
对GDP的直接贡献预计在6000亿左右
除了华为,深圳著名的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还包括:
中兴、传音、创维、研祥、心里程、欣旺达、富士康、立讯精密、比亚迪电子等等等等
这些企业的年营收,少则四五百亿,多则上千亿
而华为,2023年一年,营收超过7000亿,预计今年有希望突破1万亿
深圳高端制造业的聚集效应,将继续为城市注入创新活力
未来十年、二十年,世界将发生巨变
基于算力、新能源、人工智能的发展,四大硬件,柔性显示、头显设备、家用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每一个都将创造新的万亿市场
最大的受益行业,就是电子设备制造业
现在之所以大家感觉经济下行,别以为根本原因是什么中美贸易摩擦,是什么内需不足、房地产萎靡
这些其实都是表象
归根结底是过去几十年电子行业引领的这波全球经济增长,涨不上去了
出现了狼多肉少的局面
所以国家与国家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为了维持各自的繁荣,不得不内耗
2007年,苹果发布第一代智能手机
这波移动革命让全世界进入长达十多年的繁荣期
在此期间,中国发生了什么?
是不是有了微信?有了移动支付?有了短视频产品?有了直播带货?
这些吃的都是智能手机的红利
如果下一代智能终端设备已经成熟,是不是全球又将进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期?
现在中美争夺的,就是下一轮的科技制高点
华为的消费电子,打的就是苹果
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打的就是特斯拉
只有打赢其中至少一场,中国未来10年、20年的产业升级,才有空间施展
否则始终要被老美压一头,处于产业链下游
别人吃肉,你喝汤
而在这场战役中,哪座城市贡献最大?
毫无疑问,就是深圳
这里是主战场
一国之力都将聚集在这里
以这里为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然后其他城市做好制造、生产、销售,一起往前走
去年大家应该也发现了
华为、比亚迪的声量前所未有的大,热搜已经上麻了
其实这才哪到哪?
未来,它俩会成为真正的国民级品牌
统治每个家庭的消费清单
所以10年、20年后的深圳会成为什么样,真的不好讲
按照惯性思维,我也认为北京、上海无法超越
但大家想想,北上其实带有明显的国资、外资背景
哪座城市的民营企业、民间资本能成为主角?可以为改革保留最大程度的试错空间?
别看中国有这么多大城市
满足这个条件的并不多
广州、武汉、南京走的都是北京、上海的路子
其实除了深圳,就是杭州
这也是近十年杭州能异军突起,成为「第五城」的原因
因为它代表着民营经济的勃勃生机
现在,深圳GDP距离第二名的北京,还差9100多亿
两年前,这个差距还是9600多亿
我的观点是:
深圳能不能在十年、二十年内超过北京,不一定
但差距肯定会持续缩小
上海、北京的GDP,第三产业占比非常高
北京84.8%
上海75.2%
北京依靠软件业、金融业
上海依靠金融业、批发零售业
北京的软件业+金融业,各自都有近3万亿的营业收入,加起来的增加值贡献在1.6万亿左右
也就是说,北京只依靠这两个行业,其他什么都不算,GDP已经和天津差不多了
恐怖吧?
北京的虚拟经济非常恐怖
上海稍微好一点,脱实向虚的程度没北京那么夸张
而深圳的第三产业占比2023年只有62.3%
2010年只有48.4%
这十三年增加了14个百分点
二十年后,深圳三产占比达到70%,也就是现在杭州的水平,应该有可能吧?
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深圳的GDP总量已经就和现在的北京差不多了
更别提它一定还有来自第二产业的继续扩张,继续拉大优势
所以深圳的上限究竟在哪里?
千万不要用现在的固有思维去推理
你只要相信两件事:
1、未来十年、二十年,电子设备制造业又将迎来一个新的爆发期,最大的应用场景可能是柔性显示,可能是头显设备,或者家用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
2、深圳的都市经济、深圳的服务业发展会越来越好,从大趋势上看,三产比例一定会越来越高
你只要相信这两件事,深圳就还能创造奇迹
我国的改革开放,也还能继续扩大战果!
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再到制造业最强国,还需要另一个十年、二十年完成
到那个时候,中国必然要迈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业,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以上
现在,所有的业态是服务人均GDP 1万美元的业态,是野蛮生长的业态
这十年,它们都将升级成服务人均GDP 3万美元的业态
制造业、零售业、传媒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谁不升级,谁就得死
比如苏宁,比如恒大,为什么不行了?
本质上,就是因为人均GDP到这个阶段了,不允许野蛮生长了
所谓新旧动能的转换,其实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企业风光无限,有的企业成为历史
有的城市创造奇迹,有的城市走向衰弱
这些是必然会发生的!
再说的直接一点:
中国是必然要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
顺者昌,逆者亡,就这么简单
而深圳恰恰是「顺者昌」的代表,所以我看好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