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仕有观点:前朝剑斩本朝官-琼瑶阿姨真那么恋爱脑吗?

文摘   2024-12-12 08:30   加拿大  





琼瑶阿姨上周翩然仙逝,她的离开方式亦如同她书写过的众多爱情故事一般,成为她一生结束的注脚。琼瑶的文学地位有很大的争论,一方面她的作品太过深入人心,在70、80、90后的青春里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给了年轻人对于爱情、命运和人生的最初想象;另一方面,她的“唯爱至上”的风格,作品里“为爱抛所有”的言论和价值观也引人吐槽纷纷,甚至说到这些劣处,让那些曾经喜欢浪漫爱情小说的女生们也忍不住羞赧与自我怀疑,好像喜欢琼瑶是很不高雅的选择,是上不了台面的事情。但作为曾经也非常爱看琼瑶剧的我试着去梳理了一下里面的逻辑,发现我们大可不必如此,时代的进步带来了价值观的颠覆重建,而琼瑶在她的那个时代下的先进性是值得我们欣赏和钦佩的。



琼瑶出生在1938年,那时正是抗战年代,颠沛流离中两个弟弟曾走失,见识无数生离死别。直至1949年到了台湾,家徒四壁,琼瑶形容自己的少年是极端的凄惨。待生活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她是家里那个最不被看好的孩子,几个兄弟姐妹个个优秀。琼瑶曾感慨,为什么她和兄弟姐妹们一样没有童年,他们就可以功课很好,而她数学只能考20分,回来被爸爸打。战争和家庭的影响让她从小知道,人一定得自强自主,要不然自己的命运完全无从掌控。她说自己只有一杆笔,在那个台剧还是三纲五常、婆婆压迫儿媳、女性没有一丝天空的时代,琼瑶笔下的女主人公都是有很倔强的个性,她们勇于奋斗去突破与生俱来的阶级差异,不愿依附男性,只为求纯粹彻底的爱,因为爱情是她和旧时代战斗的武器。



只为求爱,这在现在的观念来看就是妥妥恋爱脑。如果我们判定琼瑶剧里的女主角都是恋爱脑,那么一大半原因要归结于时代,我们的时代发展太快了,女性的地位已经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让我们可以从婚前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状态,到今天可以完全不依附男性、有更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社会进步带来的益处;另一方面只能说琼瑶阿姨太长青,她从16岁开始写作,之后一直笔耕不辍,要知道大爆剧《还珠格格》是在她60岁时候写的!她的作品的持久度和被讨论度实在是太广泛了。要知道和她同时代的那些台剧早已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而琼瑶的人物还能与现代人共情,被拿出来讨论,我认为这是相当积极的一面。


现代年轻人所熟知的《还珠格格》已经是琼瑶阿姨的“第二春”了


前阵子电影《好东西》最火的时候,邵艺辉导演的一则旧访谈被翻了出来,我看后触动颇深。她大概的意思是:女孩子们从小成长在被爱情小说电影包围的时代,我们总是先读到爱情小说,再知道爱;我们总是先去模仿生活,再去生活。文学作品中恋爱的女人成了成长楷模,这会给女性带来一种印象,女人长大后最重要的事儿就是谈恋爱,最快乐的事儿就是被人爱和爱别人,而建功立业,发明创造,冒险悬疑,励志热血其实都跟女性关系不大


不可否认,琼瑶阿姨在给我们提供模板的这一路上,是不折不扣的佼佼者。但我们更不能忽视的是,女性能受教育、能写作,已经是很晚的事情。受困于前一个时代的女性作者的局限性,她们能写爱情,已经是非常先锋了。而当代女性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评判,这已经是一种权益的体现,而这种批判本身也是好事。说句有点丧气的话,如果我们不是被这样的女性视角影响,其他的男性视角也无法提供我们的出路所在。



有句话说得好,文学不负责提供对错,它只负责提供想象的空间。琼瑶阿姨在她那个时代,尽她的最大努力把描述爱情的想象空间冲到了天花板,让数以亿计的人能够共鸣,她甚至用一杆笔开辟了一个商业帝国!而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最大的益处是,可以去比较,可以去批判,可以去选择,要珍惜这样的权益啊。感谢更多的优秀女性榜样的出现,让我们突破了爱情这个曾经的唯一可能性;对于从前喜欢的东西也敢于公允地看待对错,无须用前朝剑斩本朝官,我们可以坦然承认喜欢过琼瑶,这不妨碍我们要有能量去追寻那些更好的东西。


邵艺辉导演访谈中的那段话非常建议大家阅读:

女人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塑造的,十几岁的时候,我看到《第二性》里的这句话,当然是不理解的,因为我只有生理性别意识,并没有想到这是一个社会性别和文化性别的概念,而且那本书我也没看下去。这就说到了我小时候的阅读习惯,其实那个时候我已经被塑造了,被大量的爱情小说爱情电影包围。


而且我后来发现,青春杂志还有一些青年文学的性别导向,非常失衡,写到女人都是在写女人谈恋爱,还写得特别带感吸引人,还有针对女生的名著,像《简爱》《傲慢与偏见》《包法利夫人》等,让我当时看到的还是恋爱,只是恋爱的不同形态和不同对手,而且在当时以女性为主角的影视,也全都跟恋爱婚姻有关,永远都在追逐爱,得到或者得不到爱,像建功立业,发明创造,冒险悬疑,励志热血其实都跟女性关系不大。


那么作为一个小女孩来说,这些恋爱中的女人就成了成长楷模,而且给我的印象是,女人长大后最重要的事儿就是谈恋爱,最快乐的事儿就是被人爱和爱别人。张爱玲说过,她们那一代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片,再看见海,我们也是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对于生活的体会往往是第二轮的,其实到了我这代,依旧是这样,先去模仿生活,再去生活,如果是创作者的话,你最好创造新的生活供别人模仿。但同时能看到的女作家比例实在太少,同时就会觉得女作家果然小气,就是写一些家长理短、写爱情。


但其实后来想想,女性能受教育,能写作,已经是很晚的事情,而且还有大量的家务和育儿让女性无法从事艺术工作,另一方面我也发现,不是女作家和女导演太少,而是被收入正典的太少。大家都知道1895年诞生了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但其实一年后,1896年也诞生了第一个女导演,叫爱丽丝。盖伊。布拉切,她的第一部电影是《卷心菜仙子》,讲一个少女,把刚出生的小孩从卷心菜丛中报出来,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虚构类的剧情影片,而且她一生拍了千余部短片,二十二部长片,但电影史学家从来没有把她记录在案,所以因为这些结构性的历史原因,优秀的女性不是没有,而是不被看见,使得我们不仅缺少女性的榜样,缺少对女性可能性的想象,也缺少了更丰富的女性独特的不同于男性视角的叙事。。。



作者 | 王小溪


- 俩娃妈 | 中英法 | 爱写字 

- 女仕界内容主编

-热爱观察。记录以及思考东西文化差异

-生活体验派坚定倡导者

-冷酷的热心人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and ourselves





- The End -




因为公众号新的推送规则

点亮“”和“在看

才不会与我们走失哦


女仕界
女仕界是一个支持职业,创业女性的国际化女性成长平台。在这里我们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