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发生时,父母第一时间的反应会决定孩子是否”受到“创伤 | Asian ParentingV4:孩子被狗咬后24小时实录

文摘   2025-01-10 08:30   加拿大  



辰辰跨过10岁后,觉得自己的独立能力很强了,处处要彰显自己的“力量”,不但在家里要求增加发言权和决策权,还找了一份社区的兼职。每周四花2个小时左右,把报社送来的报纸,挨家挨户地送到人家的门口信箱里。我们所在的社区人数不多,居民稳定,流动人口很少,所以比较安全,一周2个小时,既能锻炼身体,还能挣点零花钱,让他体验工作的意义,我和周先生都十分支持辰辰的安排。


辰辰努力工作了一年多了,可以说是兢兢业业,风雨无阻,从未发生过差错。刚开始,我可能还会关注一下他与报社的对接,以及问问邻居的反馈,后来,看他一切安然,就干脆放任自流了。


万万没想到,意外还是不期而遇了。上周四,他去送报纸的时候,路上遇到一条可爱的小狗,那小狗见到他,很兴奋,扑上来就咬了一下他的小腿。他当时可能感觉到了一点疼,但是没有那么厉害,当小狗的主人跑过来问他“你还好吗?要不要去医院?”他明确告诉别人”没事,一切都好。”他没当一回事,对方自然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在加拿大养狗,按照法律规定,是必须把狗套在绳子里的,这样在社区里面,让小狗自由地跑,本身就是“违法”的,何况还让它咬了人。


辰辰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滴,所以,被狗咬了之后,他还坚持把报纸送完了再回家。回家后,我还在上课(每周四晚上,我有在线的Coach课程),他没来打扰我,就找到周先生说一下情况。因为我告诉孩子们,在外面发生了“意外”,无论大小,都要告诉父母,父母来判断情节大小,才好采取应对措施。


周先生一听到被狗咬了,非常着急。他下意识地觉得事情很严重,于是,马上问ChatGpt怎么办?ChatGpt告诉他“被狗咬了,可能会非常严重。如果狗没有打狂犬疫苗,严重的情况,会导致死亡!”周先生一听,就慌了,赶紧去查看辰辰的伤势,发现有牙齿痕,而且有些发肿。他拿出酒精给辰辰消炎,同时把ChatGpt的反馈如实地告诉了辰辰。辰辰一听,一下子也十分紧张,一想到可能会“死”,终于开始害怕了。


周先生看到儿子“害怕”了,他除了ChatGpt之外,还打电话询问了几位同事,正好有一位同事有被狗咬的经历,告诉他“在加拿大,狂犬疫苗是不被普及的。因为很少有这种病毒,医院并不常备。如果需要,还得提前自费预定。”还有一位同事告诉他“之前在北京,有一个小孩,被狗咬了,当时没事,他爸爸要把孩子送到医院去诊断,养狗的邻居再三和他保障,狗打了疫苗的,而且肯定不会有事。他爸爸就没有去医院,两个月后,孩子死掉了,死因就是被狗咬了之后的并发症。”


周先生越听越慌,辰辰也越来越害怕。我晚上7点下完课,辰辰跑过来,很沮丧地对我说“妈妈,我被狗咬了!”我卷起他的裤腿看了一下,有一点肿,但是没有任何伤口和渗血。加之,我们社区养狗的家庭非常多,我知道,他们都是按期给狗接种疫苗的。所以,我的第一判断是:应该不会有大问题。于是,对辰辰说“疼吗?妈妈小时候,也被狗咬过,比你的伤口更严重,当时,我都没事。所以,我觉得你应该不会有大问题的。”如果是以往,辰辰一定会被安慰道,但因为他已经觉得自己严重到要威胁生命的时候了,妈妈还说没事,于是,很不开心地对我说“妈妈一点都不关心我,都这么严重了,还说没事!”


听了他的语气不善,我觉得肯定有故事发生,于是,就问周先生发生了什么。周先生把他们之间的互动告诉了我。虽然,他看到我的反应,也意识到自己可能有点“过激”,一再地给辰辰减压,说“应该没什么,爸爸小时候也被狗咬过,现在也活得好好滴。”这个时候再说这些活,丝毫没有让辰辰感到轻松。


于是,我们决定去一趟医院。幸好,医院离家开车不到5分钟。护士看到是孩子,第一时间就安排了接待和查看伤口,询问了详细的情况。一番周折下来,把我们打发到“第二等候区”(医院视情况严重程度安排就医顺序,最严重的立即安排见医生;次严重的安排在第一等候区,医生一旦有空闲,会第一时间安排第一等候区的病人;第二等候区,被戏称为僵尸等候区,会有护士观察病人的状态,但是要看上医生,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从把我们安排到第二等候区来看,辰辰的情况,应该是比较轻的。


(辰辰在急诊室)


在第二等候区的时候,我们又被排在第二等候区的后面位置。期间,有两位护士给辰辰再次做了检查和询问,每一次检查后,他的病案就被推后排序一点。我觉得有必要让护士告诉辰辰“情况如何?”于是,当着他的面,问了护士这个问题,护士的问答中规中矩“目前看来,情况很好!但可以再观察观察。”


(辰辰在第二等候区,只有小猪佩奇的电视可看,觉得十分无聊)


后来,护士问我要咬辰辰狗的品种,疫苗等基本情况,辰辰说不清楚。于是,我打电话让周先生去寻找狗的主人。周先生十分为难,一方面是天黑了,一方面是范围比较大,很难锁定是哪一家的狗。我打开Google Map的街区图,让辰辰锁定几家可能的人家。辰辰锁定了三家后,周先生就去敲门,一家一家地询问情况,询问下来,三家都养狗,但是从时间上,似乎都不是他们。在这个期间,辰辰也在手机上搜索狗的品种和危险性线索。随着,他搜索的内容越多,知晓的越多,他也发现自己的危险其实很低,远没有达到威胁生命的地步。


(周先生上门寻找到疑是咬辰辰的小狗狗)


在医院等了近2个小时后,辰辰提出来“妈妈,我们要不要回去呢?”听他这么一说,应该是也认可了自己无大碍了。我找到值班护士,说明“我们想回家了,放弃这次治疗。”他表示理解,再次检查了辰辰的咬伤,说“现在看来是无大碍的。你们自行决定是否留下还是回家。如果有任何不适,再回来也可以。”比起来的时候,回家的路上,辰辰明显情绪稳定了很多。


折腾了一晚上,回家才发现大家都没吃晚餐。于是,我开火给大家做点饺子。正在忙碌的时候,有人按门铃。原来是邻居找过来了,一对夫妇,他们说“晚上不在家,是儿子负责遛狗。他们回家后,听到儿子说狗伤人了,而且人家找上门来了。他儿子也有点吓坏了,没敢承认。他们回家后,厘清情况后,就赶紧上门来道歉和查看。”而且,他们带来了狗狗疫苗的证书,确保他家的狗是接种了完整疫苗和定期去看兽医的,没有任何疾病。然后,一再地道歉。我把辰辰叫过来,他们给辰辰当面道歉,而且一再保障以后不会再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听到对方的正式道歉和保障,我能感觉到辰辰的情绪明显地有变化:一种如释重负,一种被尊重,一种被重视.....这些情绪在他身上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当他转身上楼的时候,是欢快地一蹦一跳跑上去的。


这一周,因为马上面临圣诞节假期,报社发现人手不够,写邮件给现存这些”员工“,问问大家”是否愿意再多承担一些工作。”狗狗事件的第二天,我看到抄送给我的邮件,我没有做反应,我以为辰辰需要更多的时候走出“被狗咬的”经历,说不定,趁着圣诞节会“终止”服务啦。当天晚上,辰辰让我签一下他申请圣诞节期间增加工作量的合同,因为需要监护人签字同意。我问辰辰“你想要了吗?下次送报纸,遇到狗狗怎么办?”他说“想好了,圣诞节就送2次,我觉得时间上是可以滴。我做了一些遇到狗狗之后的攻略,如果再遇到狗狗冲过来,我正好想试试这些法子有没有用!”看到他自信阳光的样子,我也很释然。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即便我们千辛万苦地呵护,也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会来临。生命因为有各种“意外”而有趣,但缺乏生活经验的孩子,他们应付意外的态度和方式,其实是取决于大人的反应的。当意外来临时,如果父母能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坦然面对,甚至积极地应对,孩子就不会被“二次”伤害到,“创伤”也不会发生,至多会留在记忆中一段有趣的经历。



作者|王丽霞

- 多年世界500强企业管理经验,婚姻与家庭教育研究者。

- Erickson教练课程受训者

- 自媒体“家庭教养故事集”运营者,专栏作家‍

- 擅长亲密关系、亲子养育的辅导与咨询。





- The End -




因为公众号新的推送规则

点亮“”和“在看

才不会与我们走失哦


女仕界
女仕界是一个支持职业,创业女性的国际化女性成长平台。在这里我们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