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仕有观点 | 40岁的惑与不惑--那些我从人物访谈里学到的事

文摘   2024-11-23 08:30   加拿大  






大家好,我是女仕界的文字主编小溪,采访加拿大各个行业优秀女性并把她们的故事书写成文是我的主要工作。上周末我刚过了40岁生日,在今天我不谈惑与不惑,我想谈谈热爱。让我从一个访谈了几十位优秀女性的访谈作者角度,聊聊我寻找热爱的故事,聊聊我学到了什么,聊聊热爱和人生成功的关系。



上周末刚过了40岁生日,别人不问,自己心里也逃不开这个不惑的话题。我问自己:40岁了,你不惑了么?


孔子他老人家言简意赅,并没有给出不惑的定义,以及这个不惑的定义也在随着时代浮沉改变。而我想这里面有两个要素,第一是你可以有自己的感受,你来定义你的不惑;第二,你要能知道,你对自己的感受是诚实的、不糊弄的。


谈到这个生日,因为不似往年有礼物的装点,显得有些“黯淡”。我曾认真反思我的物欲,在二三十岁时,确实会因为买不到一个心仪的物件而心如猫抓辗转难受;但今年临到过生日都没啥购买欲望。究其原因,可能四十岁的我已经发现了生活的真相,几件礼物带来的短暂兴奋,无法抵抗生活本身的滚滚洪流吧 (也是因为前些年攒的东西太多了,现在买入不是压力,而断舍离才是。。。)



我们年轻时都追求成功,相信大家对这个成功的定义不会反感,那就是:人生的成功只有一种,那就是按自己意愿的方式度过一生。所谓四十不惑,我猜在这个年纪你要大概想清楚自己想用怎样的方式过这一生吧。而想要按自己的意愿过上还不错的生活,也有较为一致的说法,那就是找到自己的热爱和擅长并不断深耕下去。


我们来谈谈热爱。你找到你的热爱了么?如何找到自己的热爱呢?有的人似乎很轻松就找到了人生方向,他们轻盈专注对世界抱有热忱,而有的人一辈子似乎都在随波逐流。理论上每个人都能找到ta的热爱,只是或早或晚,当我们看到人因为热爱而眼中闪出的熠熠光彩,那是非常动人的。我年轻时曾对此很有执念,但不幸的是我也不知道自己的热爱是什么。我看似对事物很有热情,什么都想尝试,但热闹落尽我不能糊弄自己,我觉得那不能符合热爱的定义。


越到年龄大我还没找到,我有点慌,我放弃了自发的方式,开始寻求各种测试,研习班,找教练心理咨询等等,想去挖掘出心里还有哪块自己不知道的未开垦的“富矿”。我找到了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意识的层面你无法超越小我,你的人生体验无法突然质变。



带着点灰心和倔强,也带着对这个问题的好奇,我成了一名访谈作者--既然我不知道这所谓成功的路径,那么我就去问问那些成功的人是怎么做到的吧。于是过去四五年间我采访了几十名各个领域的优秀女性,她们大部分生活在加拿大,从大家相似的成长经历中,我确实发现了一些规律。


我发现的是,热爱显现的浓度似乎是一种天赋,我确实遇到过那种年纪轻轻就找到一生所爱的,他们极为笃定,他们也不被人生路上其他诱惑所干扰。在随后的若干年里,他们就在这个领域精专打拼,最后身居行业高位,获得了人生乐趣+世俗成功。一位朋友的原话是:你能想象打游戏么,工作就是我的游戏。这样的人太闪耀了,当你聆听他的故事,一方面咬牙切齿地连称凡尔赛,一方面又感叹不服不行。但这种人少之又少,几乎是个例。他们轻松地验证了这句鸡汤“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但熬这碗汤的前置条件不容忽视。


而更多的人是摸索良久,在红尘世界里左磕右碰踉跄前进。比如今年Grand Impact Awards上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张芷美奶奶,她今年90岁了,在我跟她的聊天中,她不只一次表达过,她在四十多岁时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在50岁两手空空移民加拿大,重新开始生活的挑战;六十多岁退休后开始学法语,现在她用中英法语各出版过书籍,现在每看到一个新单词还要随时要查字典。90岁的她回想一生觉得挺知足,她说“我写回忆录,但我不活在回忆里”。



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女仕界主席Sherry姐,她年轻时从事过各种行业,有成功有失败。也是到了临近50岁,她才发现帮助别的女性是她一生想要从事的事业,而女仕界是实现该愿望的通道。即便这一路磕磕绊绊,经历很多挫折,她也不改初心。这些过得快乐满足的人,她们是找到了人生热爱的方向,并在人生路上不断积极前行,从这一点上来说,鸡汤诚不我欺。


当然我也看到一些表面上很笃定、私下里却非常脆弱迷茫的人。他的热爱是被包装出来,是不能卸下的伪装。一个人可以糊弄别人、糊弄世界,但如果他选择糊弄自己,我认为这是最大的“惑”。


前两年我在找寻热爱迷茫期时,曾参加过李一诺举办的工作坊。在某次和一诺的对谈中,我也问到了这个问题:人一定有热爱么?我在检视我自己,好像没有呢。一诺的回答也给我启迪,她大致的意思是,执迷找到热爱也是一种迷思。我们这一生也许没有什么炽烈的热爱,这也不妨我们过一个不错的人生。也是呵,那些个例固然过了耀眼的人生,但更多的摸索的人,她们不管到了什么年龄都对生活态度积极,抱持一份好奇和尝试之心,不气馁不糊弄,也向我们呈现出好的生活的多种可能性。


更让我感触的是,执迷找到热爱似乎是找寻找一种捷径,我们想倚靠一个现成的多巴胺迸发点,从而少走弯路,从而快速走上所谓的人生正轨。但对于更多人来说,快感的满足可能来自日复一日的训练,“一万小时定律”可能来自一个有热爱的前置,但也可能要等到你咬牙坚持收到结果后,才能体会这份喜悦。




所以对于所谓热爱,如果你找到了,那真是天赋异禀,恭喜你;如果还没有,那也不用担心,这完全不稀奇,大部分人都有着相似的境遇。但也请不要放弃,就这样继续生活在生活的航道里(张奶奶原话),不被数字禁锢,也别为鸡汤焦虑。保持探索,保持追寻热爱的心,而这份努力绝对是值得的。当翻过了一些山丘,你会发现惑不惑的答案藏在每一天的生活里,喜欢什么就去追,想学什么就赶紧学,一切与之交锋的体验都可能成为热爱的微小来源,不用羞赧不用害怕,那不是你的“黑历史”,那将是你的来时路。


我的大女儿十一岁了,脑袋瓜主意泛滥的她曾有不少梦想,一会儿想做兽医,一会儿想做画家。但最近临近青春期的她和我说,妈妈我们班上好多同学都知道自己长大想干什么,但我还不能确定啊怎么办。我跟她说,完全没关系啊,妈妈都到了四十岁了还在找呢,你就踏踏实实慢慢探索吧。


与大家共勉。



作者 | 王小溪


- 俩娃妈 | 中英法 | 爱写字 

- 女仕界内容主编

-热爱观察。记录以及思考东西文化差异

-生活体验派坚定倡导者

-冷酷的热心人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and ourselves





- The End -




因为公众号新的推送规则

点亮“”和“在看

才不会与我们走失哦


女仕界
女仕界是一个支持职业,创业女性的国际化女性成长平台。在这里我们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