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恐怖的一句话:我在哀牢山很想你

体娱   2024-10-09 18:23   北京  

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今年国庆假期,因一则博主“探险视频”,云南哀牢山爆红,原本人烟稀少的“人类禁区”变成了人满为患的“网红景区”。当地紧急发布安全提示,提醒游客不要贸然前往哀牢山尚未开放区域探险,以免发生危险。

“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哀牢山”,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古往今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吸引着无数“驴友”们前去探险。那么,哀牢山到底是座什么山,为何如此“神秘”?哀牢山里究竟都有什么?

▲游客在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恩瀑布前停车驻足拍照。(中新社资料图片)
“哀牢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山

如果打开卫星地图,把坐标拉到云南中部,会看见一条明显凸起的弧线,从西北横向东南,它把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隔在两边。这里就是哀牢山,北起楚雄市,南抵春绿县,全长约500公里。如果接着放大哀牢山脉地图,会发现靠西北的位置,有一条带状的绿色远远深于周围地区,与周围土地裸露出的褐色形成鲜明对比,好似森林组成的绿色盾牌,密实的阳光似乎都无法穿过。这片绿色森林就是哀牢山自然生态保护区,也是国内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时期至第四纪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地面大规模抬升,河流急剧下切,形成深度切割的山地地貌。由于山体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分布明显,从山麓至山顶依次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气候。

“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形象地描述了哀牢山的景象:密林重重、沟壑纵横、信号空白。这里有高大乔木参天,有低矮灌木遮地,有苔藓蕨草遍附树枝与根底,还有横生的藤萝枝蔓随处缠绕攀爬。当地民众称其为“死亡森林”,网友也称其为现实版“云南虫谷”((热门小说《鬼吹灯》中的地名)。

哀牢山的彝语意思是“虎豹出没的地方”,这里是西黑冠长臂猿、菲氏叶猴、绿孔雀在中国的主要分布区之一,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今年7月,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发布观测视频,记录了红外相机在同一点位拍摄到9种动物的身影。其中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亚洲黑熊、豹猫、黄喉貂、白腹锦鸡)和4种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野生动物(赤麂、果子狸、食蟹獴、豪猪)。9种动物中既有大中型兽类,也有地栖性鸟类,实属罕见。这一现象也反映出该区域野生动物栖息地保存完好,食源丰富,生态链较为完整,人类活动强度小,非常适合野生动物生存和繁衍。

▲哀牢山风光。(中新社资料图片)

异常的大地磁场强度

随着哀牢山的关注度持续增加,“哀牢山存在大地磁场强度异常的现象”话题也登上了热搜。

一篇帖子中提到“哀牢山经过测量存在着大地磁场强度异常的现象,导致指南针失灵增加了迷路的风险”,不少网友评论称“难怪哀牢山会如此神秘,原来是因为有不一样的磁场”,但也有网友怀疑“这种说法是炒作”。

有专家表示,一些地方确实存在地磁异常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这些区域露出带磁性矿物的地层或岩石造成的。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并不神秘。而哀牢山刚好有大片露出的玄武岩部分,地磁较强的区域可能出现指南针失灵的情况,导致人们迷失方向。

曾前往救援的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胡文琨提醒,对于没有野外经验的人来说,千万不要进入未开发山区,“因为这些地方危险因素太多,比如野兽、天气突变、地形复杂等,这些因素才是导致人员在像哀牢山这样的山林中伤亡的主要原因。”

▲哀牢山茶马古道景区。(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持续40年的自然科考
其实,野外最危险的不是猛兽,而是迷路以及可怕的失温。这里常出现暴雨、暴雪、冰雹等恶劣天气。雨雾天气下,浓雾密闭的森林晚上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人长时间在山林中行走,可能因为缺氧失去意识,进而失温。

2021年11月,4名地质调查人员进入哀牢山腹地镇沅县至新平县区域,因低温导致心源性休克死亡。在他们因公殉职背后,哀牢山上的科考已经持续了40年。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和苏联考察队在国家生物资源开发号召的背景下,就走进过哀牢山的原始森林,并发现了其丰富的生物资源。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哀牢山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共安装红外相机260台。监测人员每隔四个月会进入林区收集红外相机视频和图片资料,再从海量的资料中找寻野生动物的身影。保护区已采集和记录到野生维管束植物1357种、哺乳动物120种、鸟类475种、两栖爬行动物114种……

目前,哀牢山外围部分已有多处区域作为景区开放,比如哀牢山茶马古道长约8公里有“马踏石穿”“千家寨”“炼铁炉”等遗址沿线还开发建设了南恩瀑布、大平掌战斗遗址、云海日出、石门峡、燕子崖瀑布、大磨岩峰、大雪锅山等景点。

但在旅游景区之外,特别是“未经批准,禁止进入”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存在着诸多不可预知也难以充分防范的风险。

大自然的神秘总是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可一桩桩悲剧却揭示出大自然的冷酷无情,警示着我们,在探索未知世界时必须心怀敬畏,安全至上。

毕竟,世界那么大,也不必哪里都“去看看”。(完)

综合央视新闻、光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等

编辑:崔相光


推荐阅读


“一路象北”成全球网红,外媒摘掉“眼镜”看到“可爱中国”!

迈克·费里曼:为何要用影像使中国的茶马古道在世界澄明?

中国宣布:设立首批国家公园,网友:啥时候能去?咋玩?
点个“在看”不失联

华舆
海外中国,华文舆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