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斗图大赛,你未必赢得了他们

体娱   2024-10-08 18:14   北京  

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国庆小长假,许多人选择走出家门,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分享旅途中的风景与感受,朋友圈里的“斗图大赛”如火如荼。然而,你可曾想过,当古人旅行时,他们是否也会发布自己的“朋友圈”呢?他们的“朋友圈”又会有怎样的内容呢?

▲10月3日,游客在江苏省南京市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游玩。(图片来自中新社)

通用“发圈”法:写游记
在无法拍照的古代,文字记录是人们旅行时最普遍的“朋友圈”发布方式,这些记录汇聚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各种游记。
追溯历史,中国最早的旅行指南应该是九鼎,相传是大禹治水后铸成的,将各地的山川形势、道路分布以及飞禽走兽和一切不利旅行的事情都记录在了鼎上,帮助人们远行时趋吉避凶。
西周时,出现了伟大的旅行家周穆王,他号称要使天下都布满他的足迹,随行的史官记录下他的旅游生涯,留下了《穆天子传》,算得上是游记的雏形了。到了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上层基本被门阀贵族所统治,大多数底层知识分子只能寄情山水,于是出现了许多完整的游记作品,比如郦道元的《水经注》,东晋法显的《佛国记》等。
至唐朝,科举取士盛行,调动了中下层士子远游的热情,同时也出现了前往国外旅游写游记的人物,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高僧玄奘,他将自己西游的过程口述出来,由其徒弟辩机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游记之一。
谈及游记,就不能不提明代杰出的旅行家、“游圣”徐霞客。在其50余年的生涯中,他游历了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等19个省市在内的区域,写下了60多万字的游记,堪称古代游记的集大成者。据统计,在《徐霞客游记》中,有名山游记17篇,记述的各类洞穴540多个,泉水69处,题名、碑碣、摩崖石刻达240多方……可以想象,如果把这些内容转换成图片,一定会刷爆你的朋友圈。
文艺“发圈”法:赋诗刻碑
▲由郑和刊立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记录下空前绝后的航海壮举,是郑和史迹陈列馆内弥足珍贵的历史遗物。图为福州市长乐区郑和史迹陈列馆馆长陈迟在《天妃灵应之记》碑拓印图前讲述碑文内容。(图片来自中新社)

古代文人不仅以文字记录表达对自然山水的深切感悟,还常通过赋诗来抒发情怀。例如,东晋诗人谢灵运,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大量创作山水诗的大家,他浪迹山水,诗歌大多是描述所行之处,比如永嘉、会稽等地。

到了唐宋时期,山水诗的艺术手法已经成熟,加之这一时期是诗歌创作的高潮,王维、李白、柳宗元、欧阳修等大诗人纷纷涉足山水题材,创作了大量佳作。有些地点更是因他们的诗句而声名远扬,成为热门景点,如黄鹤楼、庐山、寒山寺等。
除了赋诗,古人还会将诗作镌刻于石碑之上。我们熟知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名句,便源自桂林独秀峰的摩崖石刻,该石刻上有南宋诗人王正功的七律《劝驾诗》两首,其中第二首即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之句。
国庆期间,西湖游人如织,人们在欣赏西湖美景的同时也能看到古人留下的“朋友圈”。“西湖摩崖题刻现存有1000多处,绝大部分为题名和榜书,是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宦游生涯的记录,也是西湖景观发展史的见证。”浙江省博物馆吴越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筹)副主任魏祝挺说,西湖南山大麦岭岩壁上,留下的一方题名“苏轼王瑜杨杰张璹同游天竺过麦岭”,这是元祐五年(1090),时任杭州知州苏轼的西湖一日游的记录。
在西湖边的南屏山,还留有乾隆皇帝御制诗《游小有天园登绝顶》的题刻。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七游小有天园,每次都留下诗作,其中“最爱西湖小有天”一句,透露出他对这座西湖“秘密花园”的喜爱。此外,这里还发现了六处宋朝题刻,包括司马光、米芾、张若谷、苏舜钦等大咖。
千年后的游人,站在这些题名之下,抚景观石,想见当日的胜游场景,与古人共情,想必这也是古人“发圈”的特殊价值。
奢华“发圈”法:将景点搬回来

▲颐和园内的游客乘船游览。(图片来自中新社)

除了写游记和赋诗刻碑,古人还能怎么发“朋友圈”?那就不得不提一个十分热衷旅游的人——乾隆皇帝。这位“盛世天子”为了显示自己的文治武功,曾经六下江南。

公元1751年,乾隆第一次南巡,到达江苏无锡后,对惠山脚下的寄畅园情有独钟。回京后,乾隆久久不能忘怀,便命人按照当时依实物绘制的图开始重新在北京建一座同样的园林。选址就定在了新建的清漪园中,这座园林就是后来的颐和园。
在颐和园中,随处可见江南特色的园林建筑,例如,昆明湖的形状与湖中的“三仙山”基本模仿了杭州的西湖;建有六桥的西堤更是仿造了西湖的苏堤;就连颐和园后湖的苏州街也大体上摹仿了江南城镇沿街闹市的繁华景象。
此外,乾隆每次南巡都必定前往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烧香拜佛,赏景游历。当时的金山需乘舟横渡到达,登上金山远帆楼眺望,江水波涛滚滚,与天空连成一片,景色十分壮丽。乾隆对此景钟爱有加,于是下令将远帆楼“搬回”至北海琼岛的北面。
乾隆皇帝这种“IMAX巨型3D实景朋友圈”的晒旅游方式,无疑是最奢侈的“发圈”方法。不过,从古至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旅游更多是一种增广见闻、开阔眼界的方式。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旅行总能带给我们新的体验和感悟。(完)

综合中新社、环球网、福州新闻网等

编辑:江子昕

推荐阅读


除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古诗词也适合中秋节发朋友圈

传统中国文人的社交应酬:有“热闹” 更有“门道”

700年前的旅游Blogger,记录下了哪些丝路秘密?
点个“在看”不失联

华舆
海外中国,华文舆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