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诺贝尔文学奖为何一直爆冷门?

体娱   2024-10-11 18:11   北京  

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又是一年“诺奖季”。

北京时间10月10日19时,2024诺贝尔文学奖在斯德哥尔摩揭晓,韩国女作家韩江出人意料地折桂。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前,诺奖赔率榜单总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尽管网友们对文学奖得主总是“猜不准”,但不到“开奖”的那一刻,关于最终得主的猜测和争论仍源源不绝。

赔率榜≈诺奖名单?

作为年度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前夕,欧美各大博彩公司便闻声而动,纷纷推出“诺奖赔率榜单”。一些博彩公司会设立特别团队,成员兼具文学爱好者和精算师的身份,结合评委喜好、作品质量、公众关注度等因素制定出当年的诺奖赔率榜。

在英国知名博彩公司Nicer Odds网的预测中,中国作家残雪今年再次高居赔率榜第一。自2019年以来,残雪已连续6年入选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单,更在近两年连续位居榜首,成为热门获奖人选。赔率榜上排名越高,则代表着博彩公司对该作者获奖信心越大。在赔率榜上,1939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郊区的拉尔德·穆南、加拿大作家安妮·卡森、美国托马斯·品钦、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也在前列。

值得关注的是,被中国粉丝爱称为“霉霉”的美国人气歌手泰勒·斯威夫特也出现在赔率榜上。或许有人会对之一笑了之,但请注意,歌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并非没有先例。2016年鲍勃·迪伦就以“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之上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摘得诺奖,引发全世界热议。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一位女士在宣布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前打开了瑞典文学院的大门。(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有意料之中,也有黑马

虽然所谓的“诺奖赔率榜”仅仅只是民间行为,与诺奖官方没有任何关系,也不会影响最终的评选结果,但有些时候,它的命中率却很高。

从2004年至2006年,英国知名的立博公司就曾连续三年猜中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09年的诺奖得主赫塔·米勒和2011年的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等获奖者也都是赔率表的热门人物。2012年莫言曾在赔率榜上名列前茅,并最终获奖。2023年的诺奖得主挪威作家约恩·福瑟也是赔率榜常客,因为太过频繁地出现在榜单上,他在获奖后受访时称,这十年早已“做好了获奖的准备”。

当然也有例外发生,例如专注“陪跑”若干年的村上春树就是其中之一。2008年得奖的勒·克莱齐奥、2010年得主略萨都不在当年榜单前列。2021年得主、非裔作家古尔纳在此前也从未出现在榜单上。随着颁奖日期的临近,赔率常会发生巨幅变化,总有几匹黑马作家会突然成为热门,比如2011年的鲍勃·迪伦、2012年的威廉·特雷弗,2013年的维特兰娜·亚历谢维奇赔率的大涨大跌令人摸不到头脑。

今年“爆冷”获奖的韩国作家韩江,同样被视为一匹“黑马”。在得奖名单公布前,中国作家残雪的呼声一直非常高,不仅在赔率榜上排名前列,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有着诸多讨论。但最终,却是并非热门人选的“70后”韩江杀出重围,斩获奖项。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投注赔率(图片来自来自Bovada官网截图)
关注得主,不如关注作品
按照诺贝尔的遗嘱,文学奖应给予“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但是何谓“理想主义倾向”?没人能解释清。这也让文学奖成为诺贝尔奖众多奖项中,最难预测、最有悬念的奖项。但尽管如此,每一年人们仍要争先恐后的预测一波,然后等到那个发言的男人从那扇门走出来公布结果之后,再评论一下今年的诺奖选择。

之前对于诺奖文学的讥讽主要在于其转盘式的世界性,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都得绕上那么一圈,然后黑人白人亚洲人,诗人剧作家小说家,不同的身份也得轮回上那么一圈。“今年不会再给白人女诗人了吧”“欧洲已经去年获得过一次了”“黑人去年也得过了”“剧作家估计福瑟之后未来五年不会再出现了”,这些都是诺奖之前会出现的话题,同时也让身份性成为了诺奖的指向标。

但事实上,诺奖评选有着严格的流程和制度。每年2月前,约200位候选作家作品被送至瑞典学院,经过筛选后至5月底只剩五位作家。随后,文学奖评委就会开始阅读这些作品并投票。最后投票就是在10月,每个评委作出谁要得奖的最终决定。诺奖得主则要在“开奖”前一个半小时才会被以电话形式告知。

严格的评审流程向人们展示了,虽然包括赔率帮在内的所有预测活动为诺贝尔文学奖带来了更高的关注度,但诺奖文学奖终归是文学范畴,谁能获奖还得靠文字说了算。让文学回归文字的本质,。对于大众而言,在不停刷新赔率榜数值变化的同时,也应记得把精神放松地交付给文学,用心去体会文字的魅力。(完)

综合《新京报》、东北网、《鲁中晨报》等

编辑:姚婧雯


推荐阅读


诺奖得主约恩·福瑟:东方观众最能理解我的作品

这位法国外交官何以在北京道观写下摘得诺奖的不朽诗作?

“我们都不擅长告别”:他不曾来到中国,却激励了几代中国文学青年
点个“在看”不失联

华舆
海外中国,华文舆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