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27年,1179分钟,8部电影

文化   2024-10-11 10:11   北京  

今天,“哈利·波特”迎来了全系列重映,距离第一部作品《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首次出版已经过去了27年,第一部电影上映已经过去了23年。


楼下碗橱里小男孩的故事改写了当时的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和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无数交集,而20余年过去,越来越多巫师和麻瓜走进J.K.罗琳的魔法世界,就像汤姆·费尔顿在《魔杖之外》里提到:


随着时间的流逝,“哈利·波特”似乎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具体原因我也很难解释清楚。归根结底,我觉得原著功不可没。与同时期的许多冒险故事不同,“哈利·波特”的书籍和电影一代代流传下来, 成为一种罕见的能将十三岁和三十岁读者/观众联系起来的文化地标。这意味着被吸引到魔法世界的人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跟随“最佳反派”德拉科·马尔福的步伐,重返霍格沃茨。



片场的一天

A Day on Set


可能在你的想象中,“哈利·波特”片场拍摄的一天应该充满魔法光辉,或者享受着好莱坞明星般的待遇。


不好意思,我得戳破你的梦幻泡泡了。


别误会,在电影片场当演员肯定比上学有趣得多。但我发现,现实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一样。


通常,片场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早上六点吉姆会来敲我家大门,他当了我九年的司机,我们亲切地称他为“豆角哥”。他会精神抖擞地等着送我去工作。和其他青少年一样,早上六点我完全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我会不情不愿地从床上爬起来,夹着枕头,行尸走肉一般走向那辆深绿色的宝马7系,这辆车的轴距很长,当时我根本没必要坐这种车。在副驾驶座位上坐稳后,车一开我就会睡着,从家到制片厂要一个半小时,我可以一直沉睡不醒。最后,吉姆会把我送到极具标志性的5号门。



5号门通向更衣室、制片办公室和美术部门。这是我见过的最寒酸、最破败的一栋楼。老旧的楼梯摇摇晃晃的,地上铺着黏糊糊的棋盘格油地毡。这里经常下大雨,就算不下雨,天空也总是灰蒙蒙的,让人一看就知道自己肯定身处在英格兰,而不是好莱坞。睡眼惺忪的我会去食堂吃点儿炸薯饼配焗豆,这种饱腹感很强的英式早餐很适合用来喂饱饥肠辘辘的少年。然后我会踉踉跄跄地爬上摇晃的楼梯,到制片办公室去拿我的“当日选段”。“当日选段”是迷你版的剧本,写着当天的拍摄顺序和我需要熟悉的台词。我是第二导演助理们的噩梦,他们负责编写、分发选段,而我总是会弄丢自己的那份文件。


接下来,我会动身前往更衣室。途中会经过美术部门,一个神奇的地方。很多才华横溢的美术师会围坐在古灵阁式的长桌边,用黏土制作魔法世界的道具,或者为各种布景打造逼真的微缩模型。美术部门的尽头是大卫·海曼的办公室。被叫到他办公室就像被叫去见校长一样,一般会谈论一些重要的事。丹尼尔、艾玛和鲁伯特三人的更衣室在同一个走廊的尽头,附近有一张乒乓球桌(补充一点:艾玛·沃特森小时候很擅长打乒乓球)。而我的更衣室在另一个走廊,门上的牌子写着“德拉科·马尔福”。按照惯例,门上一般会写角色的名字,而不是演员的名字。(拍摄第五部电影时,艾伦·里克曼把他梳化间门上的名牌换成了“混血王子”。)如果有人以为我享受了优待,有一个非常舒适的更衣室,那只要进门看看,这种想法就会烟消云散。整个房间很小,墙面刷了白漆,里面有一个金属挂衣架和一张塑料椅。衣架上挂着我的霍格沃茨校袍,或者当天要穿的服装。我会换上衣服,然后出发去梳化间。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妆发造型是个大工程。造型师一天要给二十甚至三十位演员做造型。每天早上我大概要在化妆椅上折腾一个小时才能做完,如果要染发根,时间还会更长,每九天我就要染一次发根。有时做完一整套造型后,当天可能根本不会拍我的戏份(蒂莫西·斯波曾经告诉我,他演戏是免费的,片酬只是他的待机费)。我们必须时刻做好准备,以防万一有哪场戏需要上场,而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干等。这可能会让人感到挫败,不过对于沃维克·戴维斯这样的演员来说就更头疼了。他的妆发需要做三四个小时,卸掉造型也要好几个小时。如果这一天最后没上场,他就要在化妆椅上白坐很长时间。




利维斯登有八个摄影棚,以A到H八个字母命名。每个摄影棚其实都是一个大型仓库,剧组人员会在里面搭建细节逼真的布景。他们往其中一个仓库运了很多吨表层土,还种了真树,用来搭建禁林;另一个仓库里放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箱。如我之前所说,位于最后一个摄影棚的霍格沃茨礼堂布景非常宏伟,它距离5号门最远。走过去要很久,如果运气好,你可以坐高尔夫球车过去,一路上很有意思。途中会经过各种各样的白色帐篷,很多技术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会在帐篷里认真调试当天拍摄会用到的设备。随着拍摄的推进,这一路上渐渐堆满了之前几部电影里的场景道具。比如,路边有《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出现过的超大巫师棋道具,天蓝色的福特安格里亚小轿车,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密室入口那排巨型蛇头雕像,制作工艺非常精致,看起来栩栩如生,很有分量。只有走近看你才能看出这些雕像是用很轻的聚苯乙烯材质做的,基本上没什么重量。其他摄影棚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道具和物件,哈迷们到了这里应该会乐不思蜀。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布景是后几部电影中出现的有求必应屋,里面摆满了五花八门的魔法用具。大大小小的箱子、乐器、水晶球、瓶瓶罐罐,还有奇形怪状的毛绒玩具。椅子和书本高高摞起,歪歪斜斜、摇摇晃晃,看起来随时都会倾倒(其实中间有铁杆固定)。布景中到处都是形形色色的奇珍异宝,这些物件在老古董店里很常见,只不过在这里数量极为庞大,就算逛一年也看不完,非常有趣。



午餐时间我们会聚集在食堂,这时候总是很好玩。所有人都混在一起,电工可能会和巫师、妖精、摄影师、木工还有海格一起排队打饭。随着拍摄的推进,日程安排越来越紧张,剧组会让食堂送餐,以便节省时间,特别是对丹尼尔、艾玛和鲁伯特三人而言。但艾伦·里克曼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出现在食堂里,身穿斯内普那一整套飘逸的长袍,端着餐盘和其他人一起排队打饭。打从第一天见面起,我就很怕艾伦,直到三四年后我才鼓起勇气,在每次见到他时战战兢兢地尖声挤出一句“艾伦你好!”,不过每当看见他一副斯内普的装扮耐心等待香肠三明治的样子,我的畏惧之心就稍有放松


每天的拍摄中,常常会有人来片场参观。一般来参观的都是小孩,大部分参观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儿童慈善组织。艾伦·里克曼为自己支持的慈善组织申请参观活动的次数最多。我感觉几乎每天都有他邀请的团体来参观。他最了解来“哈利·波特”片场参观的孩子们想要什么。没有人想来认识丹尼尔、鲁伯特、艾玛或者我本人,他们想见到的是电影里的角色。他们想戴上哈利的眼镜和罗恩击掌,或者和赫敏拥抱。而丹尼尔、鲁伯特和艾玛在现实生活中非常符合大家对角色的想象,所以总能满足他们的期待。可是到了我们斯莱特林就不一样了。虽然我拿到德拉科这个角色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和他有相似之处,但我可不想像德拉科那样,在一群兴奋不安的小孩面前摆臭脸。我会满面春风地跟他们打招呼,尽可能表现得热情友好。“大家好!你们玩得开心吗?最喜欢哪个布景?”天哪,这可真是弄巧成拙。孩子们每次都会大吃一惊,困惑不已。他们讨厌友善的德拉科,就像他们讨厌捣蛋的罗恩一样。他们无法理解这件事。而艾伦完全明白这一点。他知道比起艾伦·里克曼,孩子们更想见到西弗勒斯·斯内普。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小孩来见他,他就会给他们来一整套斯内普式表演。他会拍一下他们的头,拉长语气,生硬地进行一通说教,让他们把衬衫……塞……进……裤……子……里!然后这些孩子们会瞪大双眼,又害怕又新奇。那个场景真的很可爱。


随着时光流逝,我发现人们会难以区分事实和虚构,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有时候这一点还挺让人头疼的。但我真希望当时在利维斯登制片厂见到那些孩子时,我能像艾伦一样,自信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毫无疑问,他的表演为普普通通的日子增添了许多光彩。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电影重映之际,我们和@SHHO魔法部

联手为你带来LUCKY SEATS福利!


在@SHHO魔法部组织的“哈利·波特”观影活动中,特定场次将随机设有1-2个幸运座位,掉落汤姆·费尔顿个人自传《魔杖之外》1本,或者新星出版社推出的精美周边书——如充满了互动小插件的《对角巷:电影剪贴簿》《黑魔法:电影剪贴簿》等,活动覆盖北京、上海、杭州、西安、成都、重庆、武汉、呼和浩特、厦门等十余个城市,一起踏上这趟重返霍格沃茨的记忆之旅吧!



*具体掉落方式和参与场次请见@新星出版社 @SHHO魔法部 官方微博、小红书账号,最终解释权归新星出版社、SHHO魔法部所有。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魔法世界


10月26日到10月27日,我们也会携新鲜出炉的东方魔咒符来到魔都HP ONLY,欢迎各位东方魔法师来摊位互动打卡领取,为自己的符咒亲手盖印《魔杖之外》篆体章!


最后

在评论区表达你对“哈利·波特”系列的爱意

我们将选出一位朋友

送出1本《魔杖之外》+1套东方魔咒符

10月14日开奖!



——在这里看我们的新书喔(<ゝω・) ★——

新星出版社
感谢你把百无聊赖的黑夜交给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