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八百里巢湖,唯这里也!

文化   2024-08-22 09:49   北京  

“合肥”名字的来由虽说法不一,但总是与它的两条河有关,郦道元认为:“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许多年前我曾去过一趟合肥,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已经有些模糊,只记得这儿有座李鸿章故居,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特色菜“李鸿章大杂烩”。在都市的各个角落,散落分布着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青砖黛瓦马头墙,像是这座城市绵长历史的注脚,见证着古今行人不疾不徐川流其间……我眼中的合肥,是座宜居的、质朴的城市。


但当我翻开“丝路百城传”丛书的这本《合肥传》后,第一章标题页却赫然印着这样一段引语:


“坊间有一种说法:100年中国看上海,40年中国看深圳,未来中国则看合肥。这让我想起了宋朝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里的一句词:‘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回望三千年,合肥就有这样厚重的历史和可圈可点的发展潜质。”



原来,我对它的了解不过是走马观花的片面印象。多年未见,如果现在的我再次去到合肥,想必会发现,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带着对这座“奇迹之城”前世今生的好奇,我继续读了下去。



如果说读《合肥传》是一次精神旅行,那么第一章就是出发前的旅游导览。从古称“庐州”的历史变迁,到近现代的城市规划,再到保留古音的方言土语和兼具南北特色的城市性格……这一章读罢,脑海中的合肥从宣传册上的美丽图片变成了立体的、有个性的建筑结构骨架,而后面的内容就是填补骨架的血与肉。


在各式旅游宣传册中,我们会读到合肥这座城市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个结论出自多年以前的一次座谈会。专家认为,秦朝置属于寿春邑九江郡管辖的合淝县,是合肥历史的开端。这个观点广为流传,将人们通识中的合肥历史缩短了一千多年。


实际上,合肥的前身“古庐子国”早在周武王征服巢国后的1046年就已经诞生。武王将江淮之间的巢国一分为二,一为巢国,都于巢城;二为庐国,立都庐邑。巢国赐伯爵,称“巢伯国”,庐国赐子爵,称“庐子国”。


关于古庐子国的具体位置,史学界尚有争论,但主流观点仍是今天的合肥。


这座城市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悠久。



回望合肥的过去,这里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曾成为无数著名战役的战场。三国时期,逍遥津之战,魏将张辽、李典驻军合肥,于建安二十年八月大败孙权,使孙吴终不能与曹魏在中原争胜;南北朝时隋欲灭陈,以大将韩擒虎为庐州总管,“潜为经略”,时机成熟后,由采石渡江南下;元顺帝时,元朝左丞左君弼据守庐州,朱元璋以大将徐达两次进攻庐州……不仅如此,合肥还是一座尚学之城。曾经遍布庐州古城的书院、香花墩包公祠的读书台、百年老建筑“三育小学堂”,无不飘满书香。


再看合肥的现在,长久的历史人文积淀,仍原汁原味地留存在大街小巷中。不论是糖画、油纸伞、阴阳双合拳、汪氏船模、福升堂舞狮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庐州烤鸭、小燕湾粉籷、糕点老字号“张顺兴号”等传统美食,都承载着合肥故事的一部分,是刻在合肥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展望未来,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合肥呢?


《合肥传》的作者李云胜,在后记中这样描述他心目中的合肥:


“这几年合肥变大了,人口急剧增加,但城市的包容性格没变。以前在这个城市里停留,你会发现,它不像小城生活那般混沌和嘈杂,也不像一些大都市,包装得那么时尚和精致,精致到让你感到处处不适,似被拒之于千里,也不会让你觉得古旧和没落,缺乏城市的活力。”

“现在,作为一个区域性特大城市,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在逐渐上升。不论是外地的朋友还是本土居民,大家都渴望了解江淮大地上的这块古老而现代的土地,贴近她的历史,感受她的脉搏,期待她有个更美好的明天。”

城市是由人构成的,城市的发展凝聚着无数个美好的心愿。期待明天的同时,我们也要在岁月的年轮上永久铭刻她的昨天和今天。毕竟,坐拥八百里巢湖,唯合肥也。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合肥传》

内容简介:合肥是一座独特的历史悠久的城市,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誉,其历史可追溯至周武王分封之庐子国,名出《史记》,源自两淝,上下三千余载。本书以十大章从多角度呈现合肥的历史和现状,从地名变迁、名人故事、美食趣闻,非遗民俗等入手,体现其在历史、文化、交通、科技、教育、生态等方面的无穷魅力。“九狮桥”的市井画卷,“拱辰街”的喧嚣热闹,“百花井”的风情万种……作者亲寻故地,史海览踪,将沉淀着历史风华的风情民俗人物故事娓娓道来,见证着合肥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留存的关于这座城市的绵长记忆。


——在这里看我们的新书喔(<ゝω・) ★——

新星出版社
感谢你把百无聊赖的黑夜交给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