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羡慕,列土封王镇守北境,明明同龄却被宠成儿子,卢绾凭啥?追随刘邦60年,鞍前马后无怨无悔

文化   2024-06-03 23:06   山东  

本文是通鉴杂谈之帝国的曙光系列,每篇都是原创精品,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众号

公元前195年6月的一天,晨曦微露,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巍峨的长城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条巨龙蜿蜒于天地之间。

长城脚下,一位老者须发皆白,身着一袭深衣,眺望着南方,面色悲怅。在他身后,是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一杆大旗之上写了个大大的燕字,队伍虽然有几千人之多,但却寂静无声。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风轻轻地吹过,带来长城里面初夏的气息,也带来了长安城的方向那隐约可闻的马蹄声。

卢绾闭上双眼,心中默念着刘邦的名字,祈祷着一切能够如他所愿。“陛下,我卢绾永远都是你的小弟,你永远都是我的大哥!祝愿你龙体安康如初,我一定亲入长安向你谢罪!

在汉初功臣集团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他的名字叫卢绾。老金前面写了多篇刘邦集团核心人物的介绍,但是几乎没有提到过卢绾这个名字。

在历史上,卢绾的存在感好像不是很强,不过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相比萧何张良韩信陈平这些功臣,卢绾其实是独一档的存在,因为他是汉初刘邦嫡系功臣之中唯一封王的。

本文就来聊聊,燕王卢绾到底是怎么一个存在?他为何备受宠爱,又为何背刺刘邦走上那条不归路。

(1)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关于卢绾和刘邦之间的亲厚关系,在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争议,老金在这里再和大家一起回顾下。

我们都知道,刘邦集团中相当一部分是他的丰沛集团的老乡,卢绾也是其中一个,但他和其他人还有不同。

因为卢绾是刘邦家在丰县的中阳里的邻居,一个胡同甚至是对门。卢绾老子和刘邦老子是铁杆兄弟,而卢绾自己和刘邦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史记》记载:

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卢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卢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里中嘉两家亲相爱,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贺两家羊酒。
史记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江湖儿女结拜的时候,都会喊一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是你看人家刘邦和卢绾,居然就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这不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么,命中注定的缘分呀!

实际上也是如此,刘邦虽然兄弟四个,但老大死得早。和顾家能干的二哥相比,刘邦就是个被全家人嫌弃的流氓混混,从小就不是一路人。所以刘邦和卢绾的感情,有可能比亲兄弟还亲,用史书中的话说就是“俱学书,又相爱也”。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童年,都会有那么几个发小,但是都能成为一辈子的朋友吗?微乎其微,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我们会和那些儿时的发小逐渐走散,甚至会变得形同陌路。不过刘邦和卢绾没有。

虽然刘邦在四十岁之前几乎是以一个流氓无赖的形象,但是卢绾却一直都是他最忠实的小弟,甚至当刘邦因为“吏事”要躲避官府抓捕的时候,卢绾还敢于随刘邦出入上下,完全不顾忌个人安危。

命中注定,再加上志趣相投,卢绾成了刘邦的唯一。至于刘邦集团的其他成员,什么萧何曹参夏侯婴樊哙等等,都是刘邦成年之后才结交的,和从小一块玩泥巴长大的卢绾自然是没法比的。

(2)我当你当大哥,你拿我当儿子?

当刘邦发迹之后,对卢绾这个小弟怎么样呢?两个字:宠溺!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故事,那就是当主角的能力和地位在不断提升的时候,曾经围绕在身边的亲密伙伴,大概率会因为无法跟上主角的步伐而被逐渐疏远。

不过刘邦和卢绾的故事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卢绾不但没有拖累刘邦,反而成为了刘邦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

与此同时,刘邦给卢绾的待遇基本上是外姓第一。刘邦封汉王之后,卢绾封爵长安侯,官职太尉。除了身份给足之外,刘邦还给予了卢绾最重的亲近和信任。

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及高祖初起沛,卢绾以客从,入汉中为将军,常侍中。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史记

卢绾被封为长安侯,长安是什么地方?故咸阳也,也就是秦国的国都,后来也是大汉的国都。多说一嘴,还有一个人曾经被封为长安侯,那就是楚霸王项羽。

班固在《汉书》也提到,当时刘邦只允许两个人随便出入自己卧室,一个是四弟刘交,再一个就是卢绾。

这说明在刘邦心里,卢绾跟别的嫡系外姓功臣不一样,他是自己最亲最铁的兄弟,和亲兄弟刘交一样,他就应该叫刘绾。刘邦在卢绾反叛之后,曾经痛心疾首的说了这么一句话:“燕王绾与吾有故,爱之如子“。

(3)德不配位?

在历史上,关于卢绾最大的争议就是他的功劳是不是配得上诸侯王的位置?下面咱们先罗列一些历史事实。

项羽分封刘邦为汉王之后,刘邦作为一方诸侯,很快就建立起了汉国的组织架构:萧何为丞相,卢绾为太尉,周苛为御史大夫,也就是说萧何、卢绾、周苛这三人是大汉的第一代三公。作为太尉的卢绾,则是武官之首。

根据前文所引,在楚汉争霸的前几年,卢绾作为最高武官并未独自领兵,只是作为刘邦集团的核心中枢人员,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参与各种战略决策。不过随着战事不断推进,卢绾也逐渐离开中枢,开始领兵在外征伐。

汉三年六月,项羽先是率军向东击破彭越军,接着又向西攻破荥阳城,并一举活捉了汉政权中的三号人物御史大夫周苛,接着项羽又率军向西进攻成皋,期间不仅活捉了韩王韩信,还差点连刘邦也给捉了。

从史书中记载的“汉王跳,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就能看出,当时的刘邦是有多么狼狈,几乎是落荒而逃。

刘邦收回大将军韩信的军队后,重新获得上场机会,他听从谋士建议,在荥阳战场和北方诸侯战场外,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汉书》记载:汉王听其计,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

简单来说,刘邦派卢绾和刘贾两个人深入楚地开展敌后作战。执行这个战略任务的一只都是彭越,不过彭越并非刘邦嫡系,有出工不出力的嫌疑,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汉军刚刚惨败于荥阳的情况下,深入敌后作战绝对是九死一生,那么这支队伍的统帅选择就非常重要了。他必须有足够的威望,也要有足够的军事才能,还要有对刘邦有着绝对的忠心,否则这支军队即使能在西楚后方存活下去,也会成为第二个彭越,无法真正完成敌后作战的重要使命。

于是,太尉卢绾便是当仁不让了。和卢绾一起的是将军刘贾,是刘氏子弟,能力也非常出众,算是刘邦家族中少有的能堪大用之人。可以想像,刘邦同时派出自己最信任的卢绾和自己的族弟去领导这支军队,多少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了。

对于这场影响深远的对楚敌后作战,史书只是简单用下面这句话进行了概括:佐彭越烧楚积聚,复击破楚军燕郭西,攻下睢阳、外黄十七城。

结合太史公对卢绾功绩所总结的“绝籍粮饷”,可以断定在楚敌后作战过程中,卢绾的贡献应该是非常大的。从汉三年末到汉五年初,差不多整整一年多的时间,卢绾军顺利完成了断绝西楚主力粮草供应的战略目标。

到汉五年初,随着项羽败亡,卢绾又带着这支军队南下,进攻当时仅存的一个还在反抗汉军的临江国。

汉五年冬,以破项籍,乃使卢绾别将,与刘贾击临江王共尉,破之。七月还,从击燕王臧荼,臧荼降。
史记

虽然刘邦集团中人才济济,但是有机会独自领兵征伐的人并不多,仅韩王信,韩信,刘贾、彭越,卢绾几位而已。这其中,韩王信名义上属韩非刘邦嫡系,张耳和彭越本就是一方诸侯,仅韩信、卢绾、刘贾三人是刘邦嫡系,三人也先后封王。韩信于汉四年被立为齐王,卢绾于汉五年被立为燕王,刘贾于汉六年被立为荆王。《史记》记载:

高祖已定天下,诸侯非刘氏而王者七人。欲王卢绾,为群臣觖望。及虏臧荼,乃下诏诸将相列侯,择群臣有功者以为燕王。群臣知上欲王卢绾,皆言曰:“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诏许之。汉五年八月,乃立虏绾为燕王。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
史记

从上述历史记载可以看出,卢绾的功劳在群臣之中虽然也有争议,但大家也都承认他的功劳,并不是只是和刘邦的关系亲厚才躺平封王的。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如果卢绾真的是酒囊饭袋之辈,封王全靠刘邦照顾,他能在燕国待得住吗?毕竟燕国那地方可不是什么齐国楚国之类的地方,必须直面匈奴,肩负着守卫大汉北疆的重任。

我们可以看下刘喜的例子,汉高帝七年,汉高祖刘邦下诏封二哥刘喜为代王,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汉高帝八年匈奴入侵代国,身为代王的刘喜根本无力坚守边疆,甚至弃国独自逃回洛阳。刘邦对此大为恼怒,下诏革去刘喜的王位,贬为合阳侯。

和刘喜相比,卢绾在燕国的几年自然是胜任的,基本上没出什么幺蛾子。如果没有发生陈豨叛乱,卢绾或许能在燕王的大位上善终。如果那样的话,他和刘邦之间的兄弟之情自然会成为一段难得的历史佳话,堪比几百年之后的刘关张。

遗憾的是历史没有如果,随着陈豨叛乱的爆发,卢绾也后被卷入乱局,里糊涂的走上背叛刘背叛大汉的不归路,令人扼腕叹息

因篇幅原因,关于卢绾为何被封王,以及为何背叛刘邦,老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再和大家好好聊聊。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也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是《资治通鉴》的解读,喜欢历史的朋友,敬请关注本号,每篇都是原创精品。您的“点赞”,“转发”,“在看”是对老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金鳞文史
左手历史,右手文学,纵横四海,笑谈古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