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错在哪?力挽狂澜却为他人做了嫁衣。壮志难酬,23岁英年早逝,实在太郁闷了

文化   2024-09-21 08:47   山东  

本文是通鉴杂谈之黎明前的黑暗系列,每篇都是原创精品,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众号,回复“秦汉”可获取50余本秦汉史电子版学习资料。

在之前的文章中,老金多次和大家聊到汉惠帝刘盈,尤其是他在23岁就英年早逝,让人唏嘘。

不过对刘邦的子孙来说,能够活到23岁也算是难能可贵了,他的另外几个儿子,比如刘如意,刘恢,刘友等,也都是年纪轻轻就被吕后给整死了,而且还死在的十分凄惨。

至于刘邦的孙子们,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比如刘盈的几个儿子,全都没活到成年,十多岁就都被杀掉了。

在刘邦的诸多子孙中,有一个人和刘盈一样,也是在23岁就英年早逝,但是他却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他没有像刘邦的其他子孙那样,要么隐忍苟且,要么自怨自艾选择自杀,他做出了新的选择。

他就是刘章,齐王刘肥的次子。每次看到这段历史,老金都会心生感慨,也心生疑惑,因为在他的身上存在很大的谜团。

比如他年纪轻轻为何如此刚猛,吕后又为何对他那么宽容?他在诸吕之乱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明明立下大功又为何英年早逝?

(1)

刘章生于公元前200年,也就是汉高帝七年。在这一年里,刘邦继续南征北战,还遭遇了白登之围,也是在这一年,他二十一岁的父亲刘肥被封为齐王。

公元前189年,刘肥去世的时候,刘章只有11岁。公元前186年,14岁的刘章入宿卫长安,吕后封他为朱虚侯。

吕后的这一举动,表面上是对齐王一脉的重用和拉拢,但自然也有把刘章当作人质的意图。

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初中都还没有毕业,在吕后临朝称制且大肆迫害刘性宗室的情况下,应该每天都过的提心吊胆胆战心惊吧?并不是!

在长安的日子里,刘章得知吕后作为外戚,她家族里子弟不是王侯就是将相,而作为皇族的刘氏子弟,却得不到与身份相称的爵位或官职,整日愤愤不平。《资治通鉴》卷十三记载:是时,诸吕擅权用事。朱虚侯章,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

虽然刘章对吕家人愤愤不平,但是吕后却把侄孙女嫁给了他。不过他并未被吕后的拉拢迷惑,对吕家人的仇恨与日俱增。

(2)

公元前182年的一天,吕后举行酒宴,并且安排刘章担任酒官,侍奉左右。刘章见状向吕后请求道:“我是武将的后代,请允许我按照军法来监酒。”

吕后没有多想,爽快得答应了他。就在众人酒兴正浓时,刘章主动提出晋献助兴的歌舞,说:“请让我为太后唱唱耕田的歌谣。”

吕后有些好奇,笑着说:“你生下来就是王子,怎么知道种田的事情呢?”

刘章却坚持说知道,吕后就饶有兴趣得让他继续了。刘章于是大声唱了一首《耕田歌》,歌词是这样的:“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吕后听了不由得脸色大变,这哪里是什么耕田歌,分明是讽刺自己残害刘氏子孙呀!不过她没有发飙,只是默然以对。

如果刘章只是当众唱这么一首歌,好像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他接下来的操作实在太炸裂了。《资治通鉴》记载: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斩之!”太后左右皆大惊,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因罢。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吕家有个人不胜酒力,想溜之大吉,被刘章发现之后一剑给剁了。

吕后和在座的吕氏子弟被刘章吓了一跳,一来这事本身就有些骇人听闻,再就是吕家人自从吕后把持朝政之后,还没见过有人敢这样对吕家不敬。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吕家人当时虽然耀武扬威的,还是有点外强中干,刘章可以当众杀人,吕家人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和他一争高下呢?

不但酒席上没有人站出来,从此之后吕家人见了朱虚侯刘章,都低眉顺眼的,甚至跟老鼠见了猫一样开始绕道走了,而刘邦的那些兄弟之孙,终于慢慢开始挺胸抬头,觉得自己又行了。

刘章在酒宴上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对吕后专权的一次大胆挑战,也是对刘氏宗室尊严的捍卫。让人奇怪的是,一向心狠手辣的吕后并没有对他有任何的惩罚。原因是什么呢?老金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因为齐国实力较强,吕后不敢对刘章轻举妄动;刘章的哥哥是齐王刘襄,是皇族刘氏诸侯王最强大的那一支。刘襄肯定知道吕后下毒酒诛杀其父刘肥的事,如果再杀了刘章这个人质,齐王刘襄完全有理由出兵讨伐,再加上其他对吕氏家族早已不满皇族诸侯已经蠢蠢欲动,吕后投鼠忌器。  

第二是因为刘章少年英雄,相比刘邦的另外几个孩子,刘章雄姿勃发勇猛精进,而且还是侄孙女的男人,吕后或许真的对他起了偏爱之心。她甚至有可能会把他和自己的儿子刘盈做对比,如果刘盈能够和刘章那样英武刚强就好了。

不过吕后对刘章的容忍,终于铸成大错。在平定诸吕之乱的过程中,刘章成了那个最关键的角色。

(3)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让吕禄、吕产两个侄儿掌握大权辅佐后少帝。吕禄、吕产知道自身威望不足,无法镇住百官,便决定以武力逼迫他们服从自己。

不过史书上对这段历史记载多少有点含混不清,诸吕之乱到底怎么乱?此时的他们已经大权在握了,还能怎么乱呢?是要把少帝废了让吕家人当皇帝吗?这种可能性比较小,最大的可能就是吕家人想对刘氏子孙和不听话的功臣进行一波清洗。

刘章之妻吕氏得知此事,便告诉了丈夫刘章。可见刘章不仅征服了吕后,还征服她的侄孙女,让她来了个大义灭亲。《汉书》记载:吕禄、吕产欲作乱,朱虚侯章与太尉勃、丞相平等诛之。章首先斩吕产,太尉勃等乃尽诛诸吕。

上面这段话有些简略,虽然诛灭诸吕的过程中,功臣集团也出力甚多,但最关键最核心的人还是刘章。

首先,是刘章提前获知吕家阴谋。因为刘章的妻子是吕禄的女儿,得以提前知道吕家的阴谋,为后续的行动提供了情报支持,也赢得了宝贵的准备策划时间。

其次,刘章不仅是情报的提供者,更是整个行动的策划者和参与者。他积极联络大哥刘襄,共同策划了反抗吕氏的行动,形成了内外夹击的有利态势。

最后,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非凡的英勇果敢。在周勃犹豫不决的之时,刘章率领军队直捣未央宫,成功斩杀了吕产。这一行动不仅直接削弱了吕氏的领导力量,更极大地鼓舞了反抗军的士气。随后,刘章又持节斩杀长乐卫尉吕更始,进一步巩固了反抗军的胜利成果。

大诗人李白在《朱虚侯赞》一诗中称道:爰锄产禄,大运乃昌。功冠帝室,于今不忘。

(4)

刘襄和刘章在平定诸吕之乱中的确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刘襄作为起兵平定诸吕之乱的诸侯王首领,其功劳尤为显著。然而,尽管他们功勋卓著,却最终未能当上皇帝。在这个过程中,兄弟两个犯了什么错误吗?

根据史书上记载,刘襄和刘章兄弟虽然立下大功当时没有当上皇帝,表面的原因是刘襄的母系家族在齐国势力强大,尤其是他的舅舅驷钧,以凶残暴戾著称。

朝中大臣担心,如果刘襄即位,其母系家族可能会重蹈吕氏外戚专权的覆辙,从而威胁到皇权和朝臣的利益。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个外戚势力薄弱的皇帝人选,以确保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不受威胁。

朝中大臣,在经历了刘邦、吕后两位强权人物的统治后,对强势的皇帝心存忌惮。他们担心刘襄即位后,会采取高压政策对待开国功臣,甚至可能剥夺他们的权力和地位。相比之下,代王刘恒性情敦厚、外戚势力单薄,更符合他们的利益诉求。

既然功臣可以左右皇帝人选,那说明刘襄和刘章没有登上皇位最大的原因其实是功臣集团的势力过于强大,他们的实力还不足以和功臣集团抗衡。

刘襄和刘章未能当上皇帝并非因为他们犯了什么错误,而是朝中大臣的私心和政治斗争的妥协结果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结果反映了西汉初年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各方势力的博弈。

(5)

汉文帝即位后,刘襄因为不得为帝而郁郁而终,便在次年去世。汉文帝原本要封刘章为赵王,但听闻他原本支持刘襄为帝而心生怨恨,于是把齐国的城阳郡割出,封他为城阳王。

汉文帝三年,城阳王刘章英年早逝,年仅23岁。刘章的死,大概率和他的哥哥刘襄一样,因为错过了登上帝位的计划而懊悔抑郁而死。毕竟辛辛苦苦谋划十多年,就那样被稀里糊涂的摘了果子,任谁也会心生懊恼,何况是刘章这样本来就胸怀大志的呢?

虽然没有得到赵王的位置,更没有登上帝位,但是朱虚侯刘章的一生,是奋斗与抗争的一生,是智慧与勇气并存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与担当,什么是勇气与决心。

在长安的风云变幻中,刘章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直刺吕后专权的要害;在诸吕之变的惊涛骇浪中,他更是力挽狂澜,为刘氏宗室夺回了失去的权力,他的名字和事迹却永远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之上。

刘章死后,齐国人为了纪念他给他立了一座祠庙。他的神祠后来也遍布齐国各地,城阳景王神也成为了当地社神。很多年之后,有个叫刘盆子的后代曾经当了几天皇帝,算是替他这个祖先过了一把瘾。

最后还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刘章的老婆,也就是吕禄的女儿,眼看着丈夫杀光了自己的家人,会不会后悔为他传递情报呢?不过处在她的位置本身就左右为难,应该也没有什么两全之计吧?

本文是《资治通鉴》的解读,喜欢历史的朋友,敬请关注本号,每篇都是原创精品您的“点赞”,“转发”,“在看”是对老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金鳞文史
左手历史,右手文学,纵横四海,笑谈古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