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楚汉争霸搅屎棍,为争天下第一害人无数。刘邦原本想煮了他,但又把他从锅里捞了出来,看看他说了啥?

文化   历史   2024-04-27 09:18   山东  

品读历史,提升自我。本文是通鉴杂谈之帝国的曙光系列,每篇都是原创精品,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众号

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多次聊过韩信和齐国田氏兄弟的悲剧,也聊了高阳酒徒郦食其,他们的人生都已悲剧收场,令人痛惜。

不过,他们的悲剧全都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的名字叫蒯通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蒯通乱齐骄淮阴,其卒亡此两人”,在《汉书》中班固对蒯通也是深恶痛绝,说他“一说而丧三俊”。

一句话,这货就是楚汉争霸时期的搅屎棍,让本来就乱成一锅粥的天下,变得更加动荡和血腥,让韩信,田广和郦食其这样的当世俊杰都悲惨而死。

不过,这个让许多人身死家破的蒯通,最终竟然被刘邦给轻轻放过了,而且还能在齐国颐养天年,真是离了大谱。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叫蒯通的家伙,看看他都是干了哪些搅动风云的大事,顺便骂几句过过瘾。

蒯通,本名蒯彻,范阳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定兴县人,为了避汉武帝刘彻之讳而改为通。

蒯通第一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是秦二世元年八月。凭心而论,他的首秀还是很精彩的。

秦二世元年,赵王武臣攻打范阳县。蒯通就主动要求去范阳城“劝降”。果然,在蒯通极高的辩才之下,范阳县令徐公果然开城投降。

蒯通是用什么策略说服范阳县令徐公的呢?见面一句话就把这个徐公给整懵逼了。

蒯通的这句话是“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虽然,贺公得通而生也”,大白话就是我私下可怜您就要死了,所以表示哀悼,不过我又祝贺您因得到我蒯通而获得生路。

接下来蒯通把畏死而贪的徐公一通吓唬,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说自己有门路有关系,只要他投降,就让他继续安享富贵。徐公果然屁颠屁颠得开门投降了。

燕、赵之地听说此事之后,三十多座城纷纷投降武臣。蒯通这一出手,就让自己成为当时名满天下的辩士。

不过完成了自己的首秀之后,他并没有追随武臣,而是销声匿迹了。

据汉书记载,蒯通和齐人安其生关系不错,安其生曾经为项羽出谋划策,但项羽主打一个啥也不听,虽然给了蒯通和安其生爵位和封邑,但他们都没有接受。

某种程度上来说,蒯通和郦生有很大的相似性,智谋超群但是又极度自负。虽然当时天下大乱,但是能够入他们法眼没有几个。

蛰伏了几年之后,再度出山的蒯通成为韩信的谋士。

为什么是韩信,而不是刘邦呢?毕竟当时正值楚汉争霸,既然看不上项羽,那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刘邦才对。

最大的可能应该还是蒯通的自负。因为刘邦举事以后,身边的高人越聚越多,不说武的只说文的,张良,陈平,郦食其,叔孙通,陆贾以及随何等等,说出来都是牛逼上天的人物。

尤其是郦食其,和蒯通实在是太像了。刘邦不需要两个郦食其,蒯通不选刘邦,很可能就是刘邦那边已经没有了他的位置。再或者蒯通觉得自己比这人都牛逼,不屑于和他们为伍。

当他发现韩信这边有机会和刘邦一较高下的时候,就义无反顾的投到了韩信帐下,他无非是想在韩信这个平台上搅动风云,和刘邦身边的那一帮智囊一较高下

汉四年十月,韩信接受刘邦的命令,带领大军进攻齐国,不过还未渡平原,就听说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投降。

韩信想就此退兵,但蒯通却极力鼓动韩信偷袭齐国。韩信在蒯通的怂恿之下就占领了齐国。

我们都知道,齐王一气之下绑了郦食其,逼他去劝说韩信退兵,但郦食其拒绝了,然后就被齐王田广给活活烹杀了。

那么蒯通为何非要鼓动韩信武力解决齐国呢?

从大的战略格局上来说,能够不费一兵一卒解决齐国的问题,对当时的刘邦来说绝对是有利可图的,毕竟此时的刘邦和项羽还没有完全分出胜负,不应该在齐国投入太多有生力量,而且和平解决齐国问题也会让刘邦获得更多人心。

不过蒯通不允许齐国出现这种局面,他劝韩信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刘邦没有明确让他撤军,再一个就是如果不出兵,那么韩信就会输给郦食其那么一个“竖儒”。

我们知道,韩信是个功利性极强的人,面对即将到手的功业,他怎么忍心拱手相让呢?

在蒯通眼中,郦食其是一个“竖儒”,这说明他看不起郦食其,也说明他很看得起郦食其,他不是怕韩信输给郦食其,而是怕自己输给郦食其。

可以看出,蒯通的选择完全是为了一己私欲,没有天下大义,没有齐国百姓。

韩信占领齐地后,在蒯通的鼓动下自立为齐国假王,把刘邦给气个半死。

韩信终于当上了心心念念的齐王,蒯通得寸进尺,继续鼓动韩信背叛刘邦,希望他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不过韩信左思右想终究还是拒绝了。

蒯通见韩信首鼠两端,终究不是自己期望的那样,只能装疯卖傻,黯然离开。

韩信被吕后谋杀之前说了一句话:“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所诈,岂非天哉!

意思是很明显,韩信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通的建议,以至于落到今天被小儿、被女人欺诈的这个下场,真是追悔莫及!

不过韩信的反省是对的吗?他的悲剧是因为没有听蒯通的话吗?假如韩信当时真的听了蒯通的,他就能够真的三分天下甚至打败刘邦吗?

从概率上讲,有这种可能,但微乎其微。和项羽一样,韩信的优缺点都太明显,是兵仙不假,是军事天才不假,但是在政治上和刘邦相比,他差的实在太多了。

作为一个顶级谋士,蒯通对韩信就没有自己的认知吗?

但他还是极力鼓动韩信背刺刘邦,可见他并不是真的为了韩信考虑,目的还是想借助韩信实现自己操纵乾坤的目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韩信身在局中,始终都没有弄明白自己到底是哪里错了?他真正的错误,正是在蒯通的鼓动下,内心的欲望疯狂滋长,一次又一次做出了让刘邦失望的选择。

如果不是蒯通的鼓动,韩信放弃武力解决齐国,那么刘邦完全可以和平解放齐国。韩信不会当什么齐王,刘邦也就不会对他太过猜疑,两人之间或者真的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可惜一切都晚了,或许韩信临终的时候并不是真的后悔没有听蒯通的,他只是后悔让蒯通留在自己身边,把自己带偏了。临终之前说出他的名字,只是想给他挖一个大坑。

韩信死后,蒯通果真被刘邦给抓了起来,还要把他给也给烹了给郦食其报仇。不过通却对着刘邦大喊冤枉,并且凭借口舌之利逃过一劫。

他为自己辩护的逻辑也很简单。

第一,狗对着尧帝狂叫不是尧帝不仁,而是因为尧帝不是它的主人,简单来说就是各为其主。

第二,天下纷乱,在没有定论之前想要争天下的人很多,不可能都杀光,你要杀我就是格局不够。

刘邦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还是被蒯通给忽悠了。我们特别想替刘邦问两句。

当时的韩信和项羽不一样,他是刘邦的手下大将,不是独立的第三方,所以各位其主的说法并不成立。韩信是你的主人,我刘邦还是韩信的主人呢?

你们明目张胆一而再再而三的搞小动作恶心我,现在竟然说什么各为其主的鬼话,简直是臭不要脸。韩信是主犯被灭了三族,你这个从犯至少要被锅里煮上半天。

再说了,既然你这么忠于自己的主人,你的主人都已经死了,你为何不选择随他一起去呢?为何还要大喊冤屈苟活于世呢?

或许刘邦并没有被忽悠,只是因为当时大局已定,通这样一个已经没有威胁的老头没有意义,反而会给自己招致非议,也就将他轻轻放过了。

蒯通逼死了郦食其,表面上看是赢了,但和郦食其面对死亡时的大义凛然相比,他才是那个真正让人鄙视的“竖儒”,是小丑。

俗话说“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蒯通被刘邦绕过之后,回到齐国装神弄鬼讨生活。曹参在齐国为相的时候,倒是曾经聘请他为宾客,为自己治理齐国出谋划策。

最后我们再来点评一下蒯通和郦食其这两个人,他们两个孰高孰低呢?

事实上,无论史书,还是故事,郦食其的评价都远高于蒯彻。且不论在汉高祖登基后,破例加封其子郦疥为高梁侯,而蒯彻呢?刘邦虽然饶了他,但蒯彻只是依附曹参苟且。

史上的文人对两人的评价也是截然不同。大诗人李白在《梁甫吟》中,是把郦食其作为偶像的。晋陆机甚至专门为其写了“颂”,其中“恢恢广野”句以下数句,就是说的“大行广野君高阳郦食其”。

至于蒯通,《汉书》作者班固一言可谓入骨三分:“仲尼‘恶利口之覆邦家’,蒯通一说而丧三俊,其得不亨[烹]者,幸也。

刘邦没有把他给煮了,只是他运气好而已,要是项羽那个烹人狂魔,他早就被煮成粥了。

本文是《资治通鉴》的解读,喜欢历史的朋友,敬请关注本号,每篇都是原创精品。

原创不易,您的“点赞”,“转发”,“在看”是对金鳞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金鳞文史
左手历史,右手文学,纵横四海,笑谈古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