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韩信21,陈平47,张良62,吕氏兄弟140名开外,再聊层层历史迷雾下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文化   2024-05-30 22:55   山东  

本文是通鉴杂谈之帝国的曙光系列,每篇都是原创精品,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众号,回复“秦汉”可获取50余本秦汉史电子版学习资料。

在上一篇文章中,老金和大家聊了汉高祖刘邦的十八功侯。大家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纷纷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今天老金结合大家在留言评论中关注的焦点,继续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上一篇文章咱们关注的焦点只是刘邦的十八功侯,但是对他具体怎么操作这个事没有说太多,今天咱们首先把这个背景先给大家捋一捋。

(1)刘邦作为老板还是很靠谱的

刘邦从起兵到称帝当上皇帝,用的时间其实很短,只有区区八年。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八年前自己都在干什么?现在又在做什么?八年之间我们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改变呢?

或许有些人很大,但绝大部分人应该还是和八年前差不了太多,尤其是年过四十的中年人。

刘邦之所以在群雄之中胜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论功行赏并不只是在称帝之后,这事从起兵之后一直在做,在刘邦这里只要你能干,他是真敢给,要地位给地位要钱给钱,不只是画大饼。

刘邦作为老板还是很靠谱的,如果打工人碰到这样的老板,那你就当牛作马好好干吧!不过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暂且不提。

咱们先按照《资治通鉴》里面的时间顺序,看看刘邦在大汉集团公司上市之后,是怎么进行分红的?

相关的历史事件主要发生在汉高帝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01年。

首先是"甲申始剖符封诸功臣为彻侯“,这一段主要写了萧何、张良和陈平三个人封侯的情况。

萧何为酂侯,食邑八千户,最多,但是引起武将嫉妒和抗议。刘邦发表了“功狗”和“功人”的观点,说萧何是猎人而其他人都是猎狗,让群臣直呼老铁。

张良和萧何一样,也是谋臣。刘邦大手一挥,给张良三万户,但张良拒绝了,只要了留地一万户,而陈留是张良初遇刘邦的地方。

张良这感情牌打的,真是不要不要的,让人隐隐感觉他和刘邦之间不止是友情,还TM有爱情!

刘邦封陈平为户牖侯,陈平也是推让一番,还连带着感谢了自己的推荐人魏无知,这让刘邦很满意。

接下来,《资治通鉴》又写“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

简单来说,就是刘邦先封了二十多个功劳最大的功臣,因为这些人功劳大,争议不大,但是剩下的人“日夜争功不决”,导致封侯这个事一拖再拖。刘邦很烦,听从张良意见,先把自己的仇人雍齿封了个什方侯,才让大家都放下心来。

时间不久,“列侯毕已受封,诏定元功十八人位次”,具体十八人就是老金上一篇文章中所列的。有一种意见,认为刘邦当时只确定了功劳最大的“十八侯”,至于剩下的侯爵则没有排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排名不分先后。

不过老金不这么认为,刘邦不应该只排了十八个人的位次,否则十八人之外的一大批人还是不能接受呀?没有排名食邑乱给嘛?

刘邦在前201年搞完了这次大汉集团的股东分红之后,后面六年又陆陆续续封了不少侯,因为这段时间他一直四处灭火,又有不少将领在平叛的过程中立功。

在汉高帝十二年,也就是刘邦去世前一个月,他还搞了一次白马之盟,立下了一个“非刘氏不王,非有功者不侯”的盟约。

那么汉高帝刘邦总共封了多少个侯呢?《汉书·卷十六》记载:“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也就是说,大汉王朝建立后,刘邦曾以列侯大封功臣,累计封侯者,共143人。

不过《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汉初因功封侯者是145人,老金从网上找了一个145名但是有151人的名单,因为其中有几个名次是并列两人,甚至还有个名次并列三人。

刘邦去世十年之后,公元前186年吕后诏令相国陈平,按照功劳大小将全部列侯进行排列记录,对当时全部的145位功侯在此进行了排名。

那么《史记》中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是不是陈平按照吕后的意见排定的呢?应该也不是,因为这个排名中两个吕泽和吕释之的排名太靠后,所以这份名单应该大概率是诛灭诸吕之后,文帝时期重新调整过的。

(2)萧何为何必须排第一?

说完了大体背景,咱们再来聊聊几个值得讨论的焦点问题,第一个就是萧何的排名问题。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记录了两次因萧何功劳和排名问题引起的纷争。

第一次是群臣是嫉妒萧何食邑最多,刘邦用功狗和功人的感人逻辑来压制了大家。第二次是排定名次的时候,刘邦把萧何摁在第一,但是群臣都不满意,要把曹参排在第一,但刘邦还是不同意。

就在群臣和刘邦僵持不下的时候,谒者关内侯鄂千秋站出来白活了一番,说曹参功劳是野战之功只是一时之功,而萧何的功劳却是万世之功,所以萧何排第一曹参次之。

鄂千秋一番话解决了刘邦的麻烦,立马被封了个安平侯,直接从关内侯升格到了列侯,干得好不如说得好的典型代表。

其实这里有个值得大家思考的事情,那就是刘邦给张良和陈平封侯的时候,他们都推托了一番,但萧何和曹参却没有谦让,两人关系可见一斑。

在《史记》有这样的记载:“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意思是萧何和曹参一开始关系是很好的,但后来两个人之间逐渐有了嫌隙,想必这次排名第一事件让两人关系更加恶劣了。

那么刘邦为何非要把萧何排在第一呢?这个问题也比较好理解。

有人说打天下时最怕手下不是铁板一块,坐天下时最怕手下铁板一块。刘邦定萧何为第一,某种意义上是借用萧何的文臣系统去打压曹参的武将系统,使之双方形成某种摩擦,作为皇帝的刘邦可以从中把握平衡,典型的帝王之术。

而且当时天下已经荡平,从马上得天下的阶段已经基本结束,转入治天下的阶段,刘邦更需要萧何这样通达人性深谙政务的人来治理国家。

当然,曹参本身也是能武能文的全才,萧何去世之后他接替了萧何的丞相之位。

(3)张良和陈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排名

在前十八名的排名中,张良和陈平都没有。不过在145人的排名中都是有的。张良排在第62,陈平稍微好点,排在第47。

按照我们对这两人的认知,他们两个的排名都没眼看,实在是太靠后了一点,为什么如此靠后呢?

先说张良。张良最初加入刘邦集团,虽然和刘邦相见恨晚,不过他只是兼职,彼时的他心心念念的还是光复韩国,直到韩王成被项羽给嘎了之后,才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换句话说,张良本来就上车晚,并且还没打算彻底绑定在刘邦这辆车上,相比刘邦那些丰沛元老,从忠诚度上来讲就有问题。

而且张良作为谋臣,功劳和武将的军功也不一样,没法量化。如果给的排名太高了,丰沛元老肯定是不答应的,会产生和萧何一样的问题,但萧何本身就是丰沛元老的核心人物,虽然武将不满但也能勉强接受。

另外,对于排名和食邑,张良自己也很谦让。刘邦给他三万户,但是他拒绝了,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浮云,都是面子工程。

更重要的是张良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的道理他最清楚,所以他成了留侯,只要了留地,也就是他和刘邦初次相遇的地方,留侯真是太鸡贼了。

陈平其实和张良差不多,也是天子近臣,谋臣,是靠阴谋诡计起家的,如果按军功排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名次,不再啰嗦。

总结下来,两人的排名是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4)韩信和陈豨,功过是非盖棺定论

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韩信的排名是21,阳夏侯陈豨的排名是68。我们知道,两人都因为谋反被诛杀,为何他们还会出现在这个排名里面呢?

按照我们前面的结论,《史记》中的这个表应该最终形成于文帝时期,这个时候已经距离韩信和陈豨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可以对韩信和陈豨这种曾经谋反但确实有功之人盖棺定论了。

换句话说,虽然他们曾经谋反,但功劳也不能抹杀。不过即便功劳不能抹杀,但因为曾经谋反,那么排名肯定就不会好看了。

比如韩信,如果按照军功来排,他是可以直接封王的,现在排在21位,已经是格外开恩差强人意了。

假如韩信在天有灵,会怎么看待这个事情呢?他可能会很郁闷吧?毕竟一个羞于和樊哙为伍的人,现在却要排在那些人后面,实在是太没面子了,我明明和彭越一个Level的,你把我整这些人里面干嘛?你还不如不给我排呢?

(5)吕氏兄弟的功劳被抹杀了?

在上一篇文章中,大家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吕后的两个哥哥吕泽和吕释之为何没有在刘邦的十八侯里面?普遍的意见是这个功臣表是被调整过多次,不是刘邦当初定的那个排名,两人应该在前十八里面。

下面咱们就尝试着聊下这个问题,首先来扒一扒吕家到底是什么来路?

在秦汉时期,吕姓先祖无外非两个人,一个是姜太公姜子牙,本名吕尚,另一个是晋国魏氏是显赫贵族吕錡,大部分应该是姜太公的后代,毕竟是曾经的齐国王族。

吕家在齐国被田氏取代之后,把重心转移到了商业上,吕不韦的父亲就是一个大商人,吕不韦更是不满足商业上的成功,做了一笔搅动天下的大生意。

吕雉的父亲吕太公富甲一方,从商的概率很大,而且他还与官府交往甚密,又有面相识人之术,这和与之前吕不韦有相似之处。

吕不韦是卫国濮阳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安阳滑县,和吕雉一家是从砀郡单父县迁到沛县的,两地距离并不远,所以吕雉一家和吕不韦是同一吕氏族群的概率是有的,而且吕雉一家为何避祸到沛县,说不定和吕不韦事败也有一定关系。

现在回到吕泽兄弟本身,两个人在《史记》中都没有传,只有在功臣表中有寥寥数语,分别如下:

周吕侯吕泽 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入汉为侯。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

建成侯吕释之 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击三秦。汉王入汉,而释之还丰沛,奉卫吕宣王、太上皇。天下已平,封释之为建成侯。

两人都是汉高帝六年正月丙戌日封的侯,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食邑数量不可考了,所以失去了判别两人功劳大小最有力的证据。

那么吕泽兄弟在刘邦建立大汉的过程中到底起了多大作用呢?是不是很多人说的是那样,吕泽是刘邦集团的副统帅,功劳可以封王呢?还是说像有些人说的,吕氏兄弟在刘邦集团都只是打酱油的角色,能封侯也是沾了吕雉的光呢?

说实话,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这段历史实在太过久远,史料缺失不说,又有很多互相矛盾的地方,让人莫衷一是,很难得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结论。

咱们先说说支持吕泽功劳可以封王的理由,大体总结如下:

  • 刘邦创业早期,吕家作为天使投资人,提供了相当的钱粮兵马;

  • 刘邦在彭城被项羽干到吐血的情况下,是吕泽提供人马帮他翻盘的;

  • 在刘邦的功臣列表中,有多人被清楚的标注为属于周吕侯,比如十八侯总的丁复和虫达。既然下属都能排到前十八,上司能比他们还低?


再说说吕氏兄弟只是打酱油角色的理由,大体总结如下:

  • 刘邦封卢绾为燕王,功臣排名萧何第一曹参第二,都没有吕氏兄弟什么事,说明他们功劳不大,至少不比排在前几位的大;

  • 吕氏兄弟无传说明他们的功劳没什么可以写的,乏善可陈;

  • 吕氏兄弟功劳在诸吕被清算后都抹去的结论不成立,因为吕后有本纪,同样被诛灭的韩信彭越英布陈豨都有传,太史公没有为了政治正确抹去吕氏兄弟功绩的理由和动机;


说到上面第三点,有人从成语数量的角度扩展了这个观点,角度很刁钻,跟大家分享一下。

萧何的成语或典故有萧规曹随,萧曹避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张良的成语或典故也很多,比如张良借箸,运筹决胜,不胜桮杓,运筹帷幄,孺子可教,佐佑功臣,运筹建策等等。

至于韩信那就更多了,多多益善,背水一战,妇人之仁,出奇制胜,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胯下之辱,一饭千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陷于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萧何月下追韩信,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等。

那么请问吕泽兄弟,你们有什么成语呢?其实比成语多少有点乱搞了,汉初三杰之所以有成语不就是因为《史记》里面有传么?

不过汉初三杰尤其是韩信之所以有传,也是因为他的功劳大到没办法抹去,就算被诛灭三族,时间也过去近百年,世间还是流传着他的传说。

根据上面正反双方的论点论据,老金说一下自己的观点:吕家兄弟的功劳肯定是有的,但是应该没有大到刘邦集团副统帅乃至封王的地步,应该也排不到前十八位,但是也不致于排到一百四十名开外。吕氏家族被灭之后,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影响。

关于汉高祖刘邦的功臣排名,大家还有什么观点,欢迎留言评论,一起学习探讨。

本文是《资治通鉴》的解读,喜欢历史的朋友,敬请关注本号,每篇都是原创精品。您的“点赞”,“转发”,“在看”是对老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金鳞文史
左手历史,右手文学,纵横四海,笑谈古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