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62岁的刘邦衣锦还乡大宴乡民还开联欢会?项羽傻眼,早知能这样玩我也定都关中了

文化   2024-07-19 21:10   江西  

本文是通鉴杂谈之帝国的曙光系列,每篇都是原创精品,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众号,回复“秦汉”可获取50余本秦汉史电子版学习资料。

公元前196年,刘邦御驾亲征平定英布叛乱,三下五除二就把英布给打的抱头鼠窜。安排其他将领追击英布后,刘邦就撤兵了,不过他没有直接班师回朝,而是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沛县。

从一个乡亲们眼中的流氓无赖,成为万民之上的皇帝,刘老三算得上是最牛逼的衣锦还乡了。老金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高祖还乡这个事,因为这事很有意思,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

(1)

楚霸王项羽曾经说过,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当项羽分封完十八路诸侯,又烧了阿房宫之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了,还把劝他定都关中的一个哥们给煮了,因为那哥们骂他沐猴而冠没有出息。

回到彭城之后,项羽应该是体验了一把衣锦还乡的感觉,但遗憾的是他很快就被刘邦给灭了,最终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项羽的话其实说得不错,衣锦还乡应该是每个在外打拼之人的目标和理想之一,包括刘邦也是。

公元前196年,已经62岁的刘邦途经沛县老家时,在沛县摆下酒宴,把亲朋故旧以及父老子弟召集而来开怀畅饮。

间,刘邦还让乡亲们选了县里120名孩童,教他们唱歌跳舞。酒酣淋漓之际,刘邦诗兴大发,亲自击筑,深情唱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短短几句,慷慨激昂但听起来又有点缠绵悱恻的意思,既具有帝王气象,又乡味十足,这首诗后来也成了千古绝唱,为世人所赞赏,让刘邦又解锁了一个诗人的身份。

情浓处,刘邦慷慨伤怀泪下数行,对在场的父老乡亲说:“游子悲故乡。我虽然在关中建都,不过千秋万岁后魂魄依旧心系沛县,以后沛县就是我的汤沐邑,沛县的父老乡亲永远不用服徭役”。

乡亲们听了自然激动不已,就这样大家开怀畅饮,一起回忆往昔岁月,聊的都是刘邦小时候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直这样过了十多天,刘邦才恋恋不舍地说应该离开了,朝里还有很多事。

沛县的父老兄弟执意挽留,刘邦不得不说道:“我随从太多,父老兄弟们供养不起呀”。

离别那天沛县百姓倾城而出,贡献牛酒招待刘邦等人。刘邦也有些不舍,只好又就地搭起帐篷热闹了三天,双方才洒泪而别。

其间,沛县父兄们都叩头请求刘邦哀怜丰邑百姓,免除徭役。刘邦有些不乐意,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我绝不会忘记,但当初丰邑以雍齿的缘故背叛我,而去帮助魏国,我心里实在是苦呀!

沛县父兄们却坚持请求,刘邦最后无奈点头同意。刘邦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

在平叛黥布时,刘邦被流矢射中,再加上在沛县这一折腾,在回朝途中就病倒了,而且病情越来越严重。公元前195年4月,刘邦崩于长乐宫。

(2)

刘邦在成名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酒色之徒,官职也仅是泗上亭长,芝麻官一个,但时势造英雄,风云际会之下,刘邦最终击败项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

刘邦还乡之际,给家乡人民来了很多特殊照顾,尤其是颁布了一项超级的惠民政策:免除县中百姓的赋役。从此,沛县人们享受了“特区”的优惠待遇,过上了“特区”人民的生活。

对于刘邦这种做法,丰沛父老肯定也是感恩戴德的,毕竟在古代没有赋税没有徭役的日子,那是相当滋润了。

不过在元朝有个元杂剧作家睢景臣,写了一出《高祖还乡》,借乡人视角勾勒了另一幅场景。其中最有意思的一段写到:

你(刘邦)须身姓刘 , 你妻须姓吕 , 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 ,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曾在俺庄东住 , 也曾与我喂牛切草 , 拽坝扶锄 。春采了桑 , 冬借了俺粟 ,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 ,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 。有甚胡突处 ?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少我的钱 ,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那么当时的沛县父老真的有人这么看待刘邦吗?其实大概率是没有的,虽然刘邦发迹之前留给人的形象是游手好闲流氓无赖,但他自己自命为游侠,干的都是行侠仗义的事。虽然无所事事,但应该没有为非作歹,否则当初他揭竿而起的时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支持他。

另外,即便当时刘邦欠了左邻右舍一些人情,人家回来把赋税徭役都给你免了,你那点陈谷子烂芝麻的人情,还不够还吗?

(3)

其实不止项羽和刘邦喜欢衣锦还乡,历史上其他皇帝也一样,对于回老家这事都非常执着。

话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籍贯南阳郡蔡阳县,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枣阳市。刘秀在皇位上坐了33年,据统计他先后5次回到枣阳,而且每次回去都好一阵忙活,省亲,祭祖,体察民情,修缮旧宅和陵园,为宗室建立祠堂等。

刘秀也和远祖刘邦一样大宴乡亲,并且顺便也免过一些赋税,不过和刘邦相比出手不太阔绰。

公元41年十月二十二日,刘秀前往章陵。修葺先人墓园祭庙,祭祀自家老宅,视察田地农舍,完事之后又摆下酒宴,开联欢会并进行赏赐。

其间,刘氏宗室的伯母、姑母、婶娘等一帮中老年妇女多喝了几杯,舌头就都变长了,聚在一起对刘秀说:“文叔小时候就谨慎守信,和人交往时从不殷勤应酬,和个女娃一样,仅知柔和而已,哪里想到今天竟能当了皇帝!”

刘秀听说以后哈哈大笑说:“以后我治理天下,也要推行柔和之道。”

公元43年九月二十一日,刘秀再次回老家南阳,又前往汝南郡南顿县,大摆宴席,赏赐官民,并下令免除南顿县田租一年。

一帮老头老太太听了有点失望,觉得力度不够,上前行礼之后说道:“陛下,您老爷子在这住了不少年头,对本县的县府衙门也很熟悉,每次来都进行赏赐。愿陛下免除本县十年田租”。

当时天下被王莽霍霍的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刘秀有点为难,毕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只好说道:“皇帝是天下大器,我常担心不能胜任,十年后的事情可不敢说!”

父老乡亲们听了直撇嘴,说:“陛下太吝啬了,为什么要说谦恭的话呢?”刘秀大笑,沉吟半日后又减免了一年,位面之子可真够扣的。

(4)

公元632年,李世民回到武功县庆善宫。34年前,他出生在这里。34年后,他回到这里时已经站在了天下最高处。

李世民身边人才济济,不过好像缺少一个像样的活动策划,因为他搞的老乡联欢会有点不给力,只是照着刘邦的作业抄了一遍。

首先,李世民赏赐了随行大臣,并且给父老乡亲发放了米面油,为他们带来亲切的慰问。看来逢年过节给孤寡老人发米面油是几千年来的传统呀!

接着,他又让大臣们选了64名孩童组成歌舞团,给他们戴上进德冠、穿着骚气十足的紫色衣衫,在舞台上进行唱跳。

唱的什么歌呢?李世民自己新写的《功成庆善乐》,下面咱们就具体看看这歌和大风歌相比怎么样?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

这两句有点自吹自擂,直接把黄帝和刘邦抬出来,说黄帝的老家寿丘、刘邦的老家丰邑都曾办过联欢晚会,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最耀眼的,是我李二的武功县。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继续宣扬自己的功业,18岁那年正好赶上天下大乱,于是我仗剑天涯走开始闯荡江湖。凭借不懈奋斗,终于完成平定八荒的大业。

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俾。

这两句不太好理解,大体就是上山入海披荆斩棘刀光剑影,征服了所有对手,单于整天给我拎包,日逐每天给我在门外站岗。你说我到底有多牛逼?

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虽然天气已经冷了,不过看到到满仓的粮食心里还是很得意的。来吧,伙计们,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时间。

作为一个诗人,李二显然比不上刘邦,人家刘邦大风歌虽然短,但是饱含感情又朗朗上口,蛋李二这诗写的有点拗口不说,也没啥亲和力,不知道小孩子们唱的好听不好听?

(5)

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其出生地是洛阳夹马营。

在位期间,赵匡胤曾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据史书记载,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巡游西京,也就是洛阳,特意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夹马营,重温了童年时光。

此外赵匡胤还在洛阳巩县选定了皇陵,真正的落叶归根,体现了他对故乡的认同和依恋。

在选定皇陵的过程中,还流传着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赵匡胤在巩县皇陵的高处射出一支箭,并宣称箭落之处便是他日后的长眠之地。随后,他命人将自己幼年时喜爱的小石马埋在箭落处,留作记号。

(6)

明朝的皇帝,包括朱元璋和朱棣,都曾经回过老家凤阳祭拜祖先。

先说朱元璋,称帝之后曾经三次回乡。洪武十年,朱元璋一行人浩浩荡荡回到老家凤阳祭祖。在路过一座寺庙时,他还曾就是否需要向佛祖跪拜的问题询问方丈,并最终在寺庙内进行了烧香拜佛的活动。

至于朱棣,在称帝后也多次前往凤阳祭拜明皇陵。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父母和祖先陵墓所在地。朱棣三次御驾凤阳,举行隆重的祭祀皇陵活动。

(7)

说起回老家这事,清朝皇帝们也有话说。因为他们经常回东北祭祖,尤其是康熙和乾隆,当皇帝时间最长,没事就回老家东北转一圈。

康熙帝玄烨在位期间,共进行了三次东巡祭祖,分别是在:

  • 康熙十年(1671年):这是康熙帝的首次东巡,他亲自祭奠了福陵(努尔哈赤陵)和昭陵(皇太极陵),并分遣王公大臣祭祀兴京永陵(四祖陵)和开国功臣墓。此次东巡对加强东北边防防御、移民垦荒以及农业生产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为告慰祖先,进行了第二次东巡。他除了拜祭福陵和昭陵外,还前往永陵致祭,并取道吉林巡边。

  •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御驾亲征准噶尔并打败葛尔丹后,进行了第三次东巡。他再次拜祭了永陵、福陵和昭陵,并巡视了塞北军务。


雍正帝在位期间天天批奏折,没时间东游西逛,并未亲自进行东巡祭祖,但他在登基前曾作为皇子参与过祭祖活动。

据记载,康熙六十年(1721年),年事已高的康熙皇帝特派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率皇子皇孙东巡盛京祭祖,由皇子祭昭陵,皇孙祭永陵。

至于乾隆,在位期间共进行了四次东巡祭祖,分别是在:

  • 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帝首次东巡盛京,他率领庞大的随行人员,沿途进行了多次狩猎活动,并拜祭了永陵、福陵和昭陵。

  •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帝进行了第二次东巡,此次行期最长,达153天。他再次拜祭了永陵、福陵和昭陵,并在盛京皇宫驻跸多日。

  •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第三次东巡盛京,他继续沿袭前例,拜祭祖陵并举行了一系列庆典活动。

  •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乾隆帝最后一次东巡盛京,此时清朝的封建统治已经达到了顶峰,他的东巡活动也更加隆重和盛大。


(8)

相比刘邦来说,项羽实在是把衣锦还乡这事想错了。因为衣锦还乡和定都关中这事本来就没有实质性的冲突。

你就算定都关中,没事可以回去溜达一圈,找找衣锦还乡的感觉呀,没必要一直留在老家一直衣锦还乡吧?那样的话老家的乡亲们反而会对你越来越讨厌吧。

说项羽沐猴而冠还是非常贴切的,他之所以那么生气,正是因为被人说到痛处了。

总之,关于回老家这事,大部分男人都非常执着,有的过年必须回老家,有的还要回老家建房修墓。其实这事没什么好说的,这就是刻在男人基因里面的,连皇帝也不能免俗。

不过,成功如刘邦和李世民等人,也不过是在老家寻求片刻的慰藉,然后继续踏上自己的征程。

游子回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旅程的起点!

本文是《资治通鉴》的解读,喜欢历史的朋友,敬请关注本号,每篇都是原创精品您的“点赞”,“转发”,“在看”是对老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金鳞文史
左手历史,右手文学,纵横四海,笑谈古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