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板的你,如何发现并重用韩信这样的大才?先看看刘邦怎么做的

文化   历史   2022-04-24 22:47  

本文是通鉴杂谈之楚汉争霸系列第04篇,每篇都是原创精品,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众号。

在上一篇文章中,金鳞简单的提到了刘邦拜将这事,也就是名不见经传的韩信,突然被刘邦拜为大将军,搞得“一军皆惊”。

不但亲历者惊讶,两千年之后的我们也很惊讶,因为这里有两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第一,在被拜为大将军之前,韩信并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资历,刘邦为何会拜他为大将军?

第二,名不见经传的韩信,为何又有勇气去做刘邦的大将军呢?作为空降兵,他又是如何在大将军的位置上坐稳的呢?

本文先尝试回答第一个问题。

(一)处境很微妙

在拜将韩信之前,l刘邦的处境很微妙,说直白一点也可以说很危险。

首先,人心不稳。虽然靠张良忽悠项伯,刘邦成为坐拥巴,蜀和汉中三块地方的诸侯王,但因为巴蜀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刘邦走到南郑的时候,之前主动投奔的粉丝,已经因为落差太大而选择跑路了,典型的人心不稳。

第二,人才匮乏。此时刘邦身边都有那些人呢?还是从老家带出来那些,比如萧何,樊哙,周勃和灌婴等。萧何是难得的行政人才,适合当宰相,其他几个都是勇将,适合冲锋陷阵,但指挥大兵团作战都不在行。至于张良这会已经离开刘邦,去了韩王身边。

当时整个刘邦集团处于一种混沌且前途极不明朗的状态当众,接下来怎么办?

大家都没想法,或者就算有想法,但没有很好的理论支撑,只是异想天开。

(二)韩信到底是不是一步登天?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面,韩信是从汉中拜为大将军从而一步登天的,其实这应该也只是一种印象,并不是实际情况。

韩信的具体出生年代不可考,最初投奔项梁的时候,应该是20岁出头,这个时候他肯定是个大头兵。

这点其实和陈平有点像,他也是“仗剑从之”从小兵开始干起。

韩信作为一个大头兵,能不能打呢?应该还行。

史书虽然没有写他这方面的事迹,但他底子就不差,“身长大,好带刀剑”,后来夏侯婴救他也是因为“壮其貌”,所以他的武力值应该还是有相当水平的,否则在楚军也不可能被提拔。
韩信在楚军中干到什么职位呢?答案是郎中
简单来说,就是项羽的亲随,而这也是韩信能够近距离接触项羽并且为其出谋划策的原因。
郎中这个职位其实不算低,比如刘邦刚当上汉王,一直跟在他身边的樊哙灌婴也是差不多的职位。
对于这一点,我们大部分人肯定也很好奇,为啥韩信这么高端的人才,想出来的谋划肯定很有价值呀?项羽为什么就是不听?
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搞清楚,项羽之败并非败在军事,而是败在政治。
在项羽反秦以及后来楚汉争霸的大部分时间,他的军事行动都是无往而不胜的,也就是说韩信的计谋就算有价值,但对项羽这个迷信武力征服的领导人而言不是雪中送炭,最多是锦上添花。
所以,当一个地位低下的小郎中说自己有良谋的时候,本来就是任人唯亲看不起人的项羽,自然不会听到心里去。
韩信是个有大志的人,被交了几盆凉水之后,心头那激情燃烧的大火终于熄灭了,他转头跑到了刘邦这边。
后来项羽逐渐发现自己搞不定刘邦的时候,终于低下他那颗高贵的头颅,写信给韩信要求联合,但是韩信却不搭理了。
这才应了那句“当年你对我不理不睬,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的打脸名言,这话听着爽,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应该不多,韩信肯定算一个。
(三)为何差点被杀,还想跑路?
韩信到了刘邦这边之后,是马上就被重用了吗?并非如此,不但没有被立马重用,还差点被杀了,甚至再次跑路。
公元前206年四月,韩信弃楚归汉,初为连敖,再为治粟都尉
大家看清楚了,是‘连敖’不是‘连襟’哈,这是个什么官呢?
好像还比较有争议,但是官职肯定不大,应该是一个负责接待和联络的小官。
可能是因为依然打不到自己期望,所以韩信干的也漫不经心,不小心就犯了个错,甚至要被砍头。

当时刘邦这边的汉军,应该还是比较缺人的,这一次就要砍十四个人的脑袋,那说明这错肯定小不了。要不是韩信被砍之前喊了那么一嗓子,历史可能就没有兵仙这么个人了。
韩信被夏侯婴给救了,然后推荐给萧何,萧何面试之后发现确实有才,就给他一个治粟都尉的职位。这又是个什么职位呢?
我们都知道,萧何在汉军是管后勤的,所以韩信的治粟都尉应该类似后勤部长助理一类的职位,是直接给萧何汇报的。
按说这个职位已经不低了,但是韩信依旧干的没意思,又跑路了。

(四)刘邦妥协

当萧何得知韩信跑路之后,裤子都没穿好就去追人了,这还把刘邦给吓了个半死,他以为萧何也跑路了。
一直以来萧何就是他的大管家,要是萧何也跑路了,那他们这波人应该也没啥指望了。
好在萧何很快拉着韩信回来了,虚惊一场。
在此之前,萧何肯定给刘邦推荐过韩信,或许也见过韩信几面,但是刘邦没觉得韩信哪里和别人不一样,整个治粟都尉的官已经很给面子了,你还想上天不成?但韩信就是想上天那种!
刘邦和萧何是老相好,所以萧何的为人和路数他肯定非常熟悉,但是这次月下追韩信干的有点出格。
刘邦埋怨萧何不应该吓唬自己,为了区区一个韩信就搞那么大动静,但萧何却对他说,韩信是无双国士,想要争夺天下,那就必须留下这个人!
当然,留下还不行,你还得用他,而且是普普通通的将军也不行,必须是大将军。
刘邦在萧何的劝说下,终于把大将军的位置给了韩信,而且还登坛拜将,搞的阵势非常大。

(五)竟然是最佳选择

当我们从前往后,把韩信拜将的关键事件都锊上一遍之后,大体能明白刘邦为何最终能答应萧何了。
首先,刘邦当时的处境有点不妙,人心浮动,他自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其次,现有高管中没人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战略,大家都是一头莫展的状态;
再次,通过萧何之口,韩信的具体谋划,刘邦多少应该知道了一点,认为可行,而且韩信有了萧何和夏侯婴两人的背书,他不得不认真考虑。尤其是萧何,当时那个架势,如果不给韩信大将军这个职位,他好像也要撂挑子不干了。
最后,当刘邦决定要增加一个大将军的职位时,很多小弟都以为自己是最佳人选,“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可见,如果刘邦从之前的小弟中找个人来干这个职位,很可能造成内部分裂,但是找个空降兵来,他们反而能够更加团结了。
至于他们听不听韩信的,那就不是刘邦关心的事情了。既然你想干这个大将军,你就拿出点真本事搞定我这帮小弟吧!否则就乖乖滚蛋好了。
总之,虽然刘邦选择韩信多少有点妥协的味道在里面,但选择韩信却是他但是一个最佳策略,而他能这么干也确实展现了他开国之主的霸气和魄力。
本文是《资治通鉴》的解读,喜欢历史的朋友,敬请关注本号,每篇都是原创精品。
  在看吗?原创不易,请点一下“在看”吧!   
金鳞文史
左手历史,右手文学,纵横四海,笑谈古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