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冬至:瑟瑟摇曳满树白
百科
文化
2024-12-18 09:00
天津
2024年12月21日
农历十一月廿一日
冬至
冬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交节。冬至一到,就意味着“三九天”强劲来袭,速冻模式正式开始。
一年这就接近了尾声,转眼间竟又到了冬至节气,人们叫它为“冬至节”。民间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冬至节气,北方大雪纷飞,南方却菜麦青青,华南沿海一带鸟语花香。冬至三候
初候,蚯蚓结。在寒冷的冬天,蚯蚓蜷缩着身体,躲在洞穴里冬眠,因为毕竟此时距离春天产卵尚有些日子。蚯蚓的寿命大概为二至四年,一对蚯蚓一年能繁殖一千多只蚯蚓宝宝,非常不可思议。二候,麋角解。中国是麋鹿的故乡。麋鹿这种动物长相有些奇特,它们头长得像马,脖子长得像骆驼,角像鹿,尾巴像驴,也因此得名“四不像”。每年冬至时节,麋鹿的角开始脱落,等到冬去春来,便开始重新生长。麋鹿生活在水草丰盈的地方,因为它们比较爱吃青草和水草。说起来,麋鹿的确是一种“深藏不露”的动物,因为很多人都难以想象,它们竟然是游泳的高手。三候,水泉动。冬至时节,阳气流动,井水开始上涌,泉水开始流动。或许只是一点一滴的变化,但是也已经打破了干涸或冰凝的状态。冬至习俗
吃饺子。饺子营养丰富,旧时人们过节常常吃饺子来改善生活,冬至也没有例外。冬至这天吃饺子有“消寒”的寓意。在不同的朝代,饺子有不同的名字。三国时期叫做“月牙馄饨”,唐代叫做“偃月形馄饨”,宋代叫做“角子”,元代、明代叫做“扁食”,清代则称为“饺子”。
九层糕祭祖。在我国一些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习俗。比如在我国台湾地区,冬至日之前会用九层糕祭祖,以表示不忘老祖宗。九层糕指的是用糯米粉捏成象征吉祥、寓意着福禄寿的动物,比如鸡、鸭、龟、猪、牛、羊等,然后用蒸笼分层蒸制而成的糕点。冬至或者冬至日前后,同宗族者便会约定好时间,到祖祠集合。祭拜祖先时,要依照长幼顺序,一一拜祭。祭祖之后,大家则会大摆宴席,欢饮一堂,谈天说地,沟通感情,是谓“食祖”。
九九消寒图。古时候,民间流传着一种“数九”的习俗。从冬至日起,每九天算一九,称为“一九,二九,三九……”,就这样一直数到“九九”,数够了八十一天,春天也就到来了。明代的文人雅士把“数九”绘制成图,做成了一种特别的日历,这就是《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很多种样式,比如文字式、圆圈式、梅花图式等等。最有名的是梅花图式消寒图,画一枝梅花,八十一片花瓣,每天染一瓣,“花瓣尽而九九出”,也就是所有的花瓣都涂上了颜色,冬天便过去了。《九九消寒图》可以记录冬天的时间,还可以记录天气阴晴,不仅表达了人们迎春的殷切心情,还对农业生产时令提醒有很大的帮助。您可能还会需要:
【二十四节气】冬至:岁月渐寒,祈愿安康
【壁纸】二十四节气: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