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祀我国殇

百科   2024-12-10 19:43   天津  
2024年12月13日
国家公祭日

12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纪念日设立于2014227日,是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以立法形式设立的,以此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名同胞。

20141213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距今已有十年。20241213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

那段令人悲愤的历史

“日寇屠城去,至今江水腥。

冤魂三十万,呐喊化雷霆。”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军在当时的中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奸淫、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这场暴行从19371213日日军攻占南京开始,共持续了6周时间,累计杀害中国军民人数达30多万。

在这场惨绝人寰的暴行中,侵华日军野田毅和向井敏明两个战犯曾展开百人斩杀人竞赛”。彼时日本媒体《东京日日新闻》曾刊登相关图文连载,将这两个杀人犯视为皇军的英雄”。报纸上,两个战犯狞笑的照片十分刺眼。

此外,华裔女作家张纯如通过亲历者的描述及查找无数图片和史料整理记录下的《南京大屠杀》、德国人约翰·拉贝的《拉贝日记》、美国人约翰·马吉留下的南京大屠杀京字一号证据、日本爱知县圆光寺住持大东仁无偿捐赠的《阵中日志》、《南京附近战斗详报》等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的大量证据,都记录和揭示了日军当年的暴行。

可面对新闻报道、影像资料和亲历者们口述等铁证如山的证据,日本政府却始终不予承认,一直试图抹杀、掩盖和歪曲这段历史。

然而,谎言终会被一个又一个的证据拆穿,日本政府否认历史的企图是不可能达成的。

除了上述提到的种种史实资料,近日,“南京碇泊场”照片的首次曝光,为南京大屠杀再添铁证。

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卢彦名,近日从日本有关渠道征集获得了一本拍摄于1938年南京沦陷时期的相册,内有73张历史照片。卢博士在接受扬州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处位于南京下关码头附近的侵华日军机构,不仅负责日军部队的后勤保障,还参与了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毁尸灭迹的隐秘任务——相册中有一张军官合照揭露了侵华日军第二碇泊场的核心构成

照片中,第二排左五的日本战犯太田寿男,曾在一份写于1954年的笔供中供述如何处理下关地区的南京人尸体;第三排左五的战犯梶谷健郎曾在服役期间的日记里写道:下午指挥40名苦力顶着恶臭清除了千余具尸体。真是惨不忍睹,的确是人间地狱。”

此次发现的相册印证了此前的史料和侵华日军毁尸灭迹的史实,日军在我国南京犯下的罪行是不容辩驳的。

我们为什么要铭记历史

回望几千年的历史,1937年的南京城是其中最血淋淋的一页,那充满悲苦与屈辱的至暗时刻,和受尽折辱血肉模糊的同胞们的面孔与身躯,哪怕只是匆匆一眼也会让人有心如刀绞之感。那是下意识最想蒙住双眼的一段不忍回望的历史,因为每一眼的回望,都会带来震彻心扉的感同身受,彷佛一瞬间就能把人带回人间炼狱。

然而,对国耻的勇敢正视和铭记,能时刻警醒我们居安思危,不让悲剧重演。每一次沉痛的回忆,都会重新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法则,同时也提醒我们,那个在我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国至今连一句道歉都没给过我们,甚至还试图掩盖和粉饰战犯们的罪行。

1970127日,曾有一个人屈身跪在了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的石阶上,史称“华沙之跪”。事件的主人公是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他的举动并非提前安排而是自发下跪,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致以最大的哀悼,此举令在场所有人大受震撼,跪立的德国总理的形象传遍全球,成为二战后意义重大的瞬间定格。

西方人都知道法西斯血洗了犹太人,而犹太死难者们的正义也早已得到伸张,可二战期间东方世界发生的可怕而令人悲愤的南京大屠杀,至今都没有等到属于我们的“一跪”。因而我们不仅需要将那段血腥残酷的历史铭记在心,还要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人类历史上这一残忍的反人类暴行,替无辜死去的同胞们讨回公道,哪怕需要世世代代的努力。

捍卫和平,确保自己的民族不会再重复同样的悲惨境地;伸张正义,不使同胞白白受辱屈死。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识,也是我们铭记历史的重要理由。

铭记历史的同时,也要理性爱国。努力学习用心工作,一起把国家建设的更为强大,同时通过深入研究历史真相向世人传播,共同以和平与理性的态度来表达正当诉求,采取妥善的方式捍卫国家正义。

往期关于公祭日的素材: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江边流水尽为之赤
【壁纸】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

日历君
价值分享,洞见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