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习俗通常会在“破五”这一日放鞭炮、吃饺子、清扫房间,并将垃圾扔到门外以驱赶穷气等等,这样的习俗也有“送穷“之称。初五的系列习俗主要源于古人对于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人们过了初五以后,就算是初步结束了过年的事宜,重新回到日常生活的状态中。因此,在这一天赶走晦气、躲开麻烦、迎接崭新生活的到来相关的仪式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初五的习俗丰富多彩,食俗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北方,有正月初五吃饺子的习惯,一方面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初五吃饺子寄托了希望财源广进、生活富裕的美好期盼;另一方面,包饺子的过程也被民间称为“捏小人嘴”,人们用手一下一下的将饺子边沿粘合在一起,认为这样可以让“小人”闭嘴不说谗言。
在中国南方,则有在初五吃汤圆的食俗,因为汤圆的外形圆圆糯糯,象征着生活团圆和美,家庭美满幸福,虽然南北方的习俗有所不同,但同样寄托了浓浓的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了饺子和汤圆,鱼也是餐桌上必备的美食之一,除了可口的味道,也是由于在过年期间吃鱼有“年年有余”之意;江南地区的人们还会在这一天吃面条,因为面条外形比较像古时候串钱的绳子,因而被人们赋予了为家里添钱,财源滚滚而来的期盼;此外年糕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食物,因为它的口感香甜软糯而备受大家的喜爱,在初五食用年糕,也有步步高升、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