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与世界周旋
百科
2024-10-09 15:30
天津
世人的刻薄在于,他们甚至不允许抑郁症患者弯一弯嘴角。“你不是抑郁症吗?”他们这样说着。
有研究学者以《新京报》2016 至 2021 年的抑郁症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公众都认同“抑郁症患者的行为应该被控制和约束”。在这种污名化的作用下,“怜悯心”可能会使得人与抑郁症患者基于不平等的前提下进行沟通,严重的会产生居高临下的话语情境,这种情绪反应不利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污名化现象也不利于患者治疗。“污名”这一词最初起源于希腊,是用来表示奴隶、罪犯或叛逆者的标志或记号。近年来,抑郁症被大众媒体拉进公众的视野,在某博就有“抑郁症超话”,但是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生活中,心理疾病常常是贬抑、负面的象征,外界对心理疾病可能存在污名化的倾向。无论是身患抑郁症的人,还是普通群众,当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患者以真实独特的个体形象和具化事迹在互联网或其他媒体以及生活中呈现时,我们就能更清楚直观地认识到,抑郁症是切实存在的,并且离我们每个人并不远。人与人都是一样的,但又都是不一样的。不同个体之间的不同,是人类多样性的体现,但在众声喧哗的时代里,这也是诸多思想矛盾的起源。抛开社会属性,这世界上本来就有着各种生命以不同形态存在着,我们要做的只是用一颗好奇心去观察、用一颗同理心去理解,即使不认同,但也要保持对不同个体起码的尊重和对自己内心秩序的维护,或许这才是我们和这个时代相处最好的方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通过他不断与外界交手形成的,早年经历、社会环境、时代文化等等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因素,都有可能塑造一个人独特的人格。我们在这些因素的重围中主动选择和行动,努力又坚定地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就像是一条不断流淌着的河流,既有着稳定的河床,又有着变化的水流,还有着不断涌进或涌出的支流,但这一切都改变不了一个底层逻辑,那就是这条河流在自我和外界事物的不断碰撞磨合中持续前行,并努力完成归一向海的自在和统整。你曾经度过的、现在正在经历的、未来还将迎来的,都是专属于你一个人的独一无二,只有你自己能够享受这种打怪升级的过程,只有你自己能够理解并体会这一人生历程的鲜活和生动。只有你自己可以将人生中的各种信息打磨并合成为一个连贯而完整的人生叙事,你可以选择将它对任何一个人娓娓道来,但却只有你可以感知、总结这次精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