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春: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

百科   2025-01-31 16:58   江苏  
2025年2月3日
立春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史记.索隐》中也提到说:“立春日,是去年四时之终卒,今年之始也”。四季起于春,冬时之终卒与春时之起始的分界正是立春。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先秦时期,历法从“天文观象”开始确立,从“立竿见影”开始量化。西周时,对“四时之分”进行了划定,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秋末,确定了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八节”,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定,成为了指导农业的重要补充历法。
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被分为三候,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每个节气都有自身的物候特征,可能有动物的蛰眠、始鸣、迁徙或是植物的萌芽、开花等等。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意为:立春前五日,东风吹拂,寒意消退。五日后蛰居的昆虫因大地回暖慢慢在洞中复苏。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但水面上还有未完全融化的碎冰,水底的鱼因感受到暖意游上水面就像鱼负着碎冰一般。
立春时节,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比如拜春神、贴宜春贴、鞭春牛等等。春神,原名句(gōu)芒,也被称为“芒神”或“拗春童”。该神作为青帝五神之辅佐神,既是草木之神,也是生命之神,其最初的形象是人面鸟身。在后来的民间春牛芒神图中,芒神演变为牧童的形象,头梳双髻,手执柳鞭,于春日赶牛。每逢立春日,人们都要敲锣打鼓把芒神接回来,行祭祀之礼。现今九华乡妙源村的梧桐祖殿正中央供奉的就是春神句芒,这是国内现存唯——所供奉春神的神庙。
目前很多地区依旧流行着“立春”“说春”活动,其中“说春”是由春官唱着迎春词,挨家挨户去给人们送迎春帖或春牛图,以示报春。鞭春牛的习俗也逐渐演变成“抢春”。人们在立春日,用泥土塑成肚子里塞满五谷的春牛,抢春时就是把谷粒和土牛碎块抢回家,借此希望今年能有个好收成。浙江地区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再抢春牛泥回家,撒在牛栏内,提醒农人春天已到,应不违农时,及时播种,祈愿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您可能还会需要:
除夕到大年初七的宜忌清单,看这一篇就够啦!
2025年日历:喜见升卿,生生不息
2025年全年日历:绘成前路万点春!
【二十四节气】立春:带雪冲寒折嫩黄

日历君
价值分享,洞见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