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百科   2024-12-02 20:40   天津  

2024年12月4日

国家宪法日

国家宪法日(National Constitution Day)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在每年的12月4日设立的节日。是在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的。
今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今年国家宪法日的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2024年“宪法宣传周”活动。今年“宪法宣传周”活动时间为12月1日至7日,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也会在时间上适当延展。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并且,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第五条第四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之所以设立国家宪法日,其意义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重要的是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宪法既是公法,又是母法,这一特殊性质决定了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本质。
它并不是一个距离我们千里之外的概念,相反,它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哪怕我们连法律都读不懂,我们也都可以成为立法者。因为我国宪法认为,在现代民主社会里,人民才是最终的立法者。
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利益相关方会进行各种立法博弈,最终达到的结果,一定是彼此博弈之后,各方都认同或者妥协之后的产物,因而,我们可以说法律是在一个漫长且复杂的立法程序中经过不断推敲和总结,逐渐形成的“最优解”。因此我们哪怕不懂立法技术,我们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并且如果有成熟的参与立法途径,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可以以国家公民的身份参与立法。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宪法是有着漫长而谨慎的演化过程的。从近代中国立宪的历史来讲,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末立宪,第二阶段是北洋政府时期的立宪,第三阶段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立宪,第四阶段则是1949年之后的立宪。
从清末一直走到今天,我们国家先后制定了十多部宪法,然而尽善尽美的脚步仍然未曾停歇。为了与时俱进,为了时刻反映时代需求、对应时代特征,我国的宪法也将一直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

您可能还会需要:
国家宪法日:与光同向,与法同行
【壁纸】法学生专属壁纸:罗翔老师语录

日历君
价值分享,洞见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