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年味渐浓 万象更新
百科
2025-01-03 14:00
北京
腊八, 是古时祭祖、祭神和祈求福分的重要日子。说到过腊八节, 必然要谈到腊八粥。腊八节吃腊八粥盛行于宋代, 当时叫“五味粥”。据《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记载:“初八日, 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 作队念佛, 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 坐一金铜或木佛像, 浸以香水, 杨枝洒浴, 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 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 谓之‘腊八粥’。”腊八粥在宋代主要是以稻黍和果豆为原料。明清时, 腊八粥的制作更加精细, 要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末、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加水煮熟, 外用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及白糖、红糖等进行点缀。人们还总结出, 煮百果腊八粥时, 不能加莲子、扁豆、薏米, 桂圆, 否则会有异味。自宋代起, 每逢腊八这天, 民间都不约而同地忙着做腊八粥喝, 寺庙多会设粥济贫。皇宫里也都要煮腊八粥, 而且还要分赐百姓。北京的雍和宫, 腊八必要精心煮粥供佛。在不少地方, 腊八粥做好后, 要先给祖先献上一碗, 愿与逝去的先人共度腊八。人们不但将腊八粥分给家禽家畜吃, 还在果树、农具、门窗上抹上一把粥, 预祝果树茂盛多结果子, 祝愿门窗能善解人意, 照看好家门。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