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1921-2019),人称“鲁迪”,国内一般称小里宾特洛甫。纳粹德国外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的长子,他二战期间在武装党卫军服役,是一名优秀的基层军官,同时也是一名王牌坦克车长。2016年,有俄罗斯记者登门拜访小里宾特洛甫,对他进行了采访。
问:您对和苏联开战的事情怎么看?
答:当时是这么一种情况——苏联已经做好了攻打德国的准备,军队都已经部署好了。希特勒有些犹豫,他害怕被苏联和美国一块儿打。在这样一种处境下,他做出了公开宣战的决定,他觉得这样比暗中作对更为有利——先发制人,这就是当时的官方说法。然而,我有个疑问——如果德国没有入侵苏联,那么斯大林究竟会怎么做?如今来看,正是与苏联开战的决策导致了第三帝国的覆灭。
问:以里宾特洛甫家人的身份生活在德国是什么感觉?
答:人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无论是战时,还是战后,这个姓氏都让我很是为难,一点好处都没有!我爸爸是外交部长啊,我就得玩命好好表现,成为一个好榜样。我还要补充一点,我们全家总体上一直是亲俄的。我爷爷就总说,德意志帝国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与俄罗斯联合起来。我爸爸也追求和苏联亲近的外交政策,遗憾的是,希特勒愚蠢地做出了开战的决定。
里宾特洛甫与斯大林握手。
问:您当时如何看待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您对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政权有何看法?
答:那时候我很看好它,我的父母,尤其是我的父亲,参与其中,但并没有参与所有事情。当然,我的父母也对一些事情持批评态度,但总体来说还是全力支持。
如果你将1932年的德国与1939年的德国进行比较,你会发现,1932年时候有700多万人无事可做,到了1939年就实现了全面就业,没有失业,再显然不过了,国家欣欣向荣!
你不能简单地说希特勒统治的那十几年干啥啥不行,可也不能说什么都好。
问:您在什么地方第一次见到希特勒?
答:他1933年就来过我家做客,来找我爸爸讨论组阁的事情,他来过老多次了。
问:他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
答:我那时候觉得他是个伟大的人,一个非常棒的元首,因为他振兴了经济!不过,我对他本身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只有他那双浅蓝色的,炯炯有神的眼睛令我印象深刻,除此之外,他就是个普通人。我想说的是,此人绝非愚蠢之辈,他一定经历了某种性格上的变化,突然间就获得了演讲的天赋。希特勒靠一张嘴为自己铺平道路,如今有人说他就是个大忽悠,也没错。但是,当时有七八百万人找不到工作,大家都很压抑,这时候,突然跳出个人来,给大家指了条路,只要跟着他做就行,于是他赢得了人心。希特勒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他演讲时经常会提高音量,这是他的特色。
希特勒到访里宾特洛甫家。
1945年2月3日,柏林在燃烧,我和父亲沿着威廉大街走向帝国总理府。父亲一路上看着空袭造成的新一轮破坏,揣测他的“元首”会不会死于非命,等等。然后,他突然问我:“戈培尔忽悠希特勒宣布退出《日内瓦公约》!他觉得,如果士兵们知道自己被俘后的权益再也得不到保护,他们就会更加英勇地战斗到底!你怎么看?”
我感到非常愤怒,大声回答他:“这就是自掘坟墓!部队不能投降,那和集体自杀有啥区别?”父亲说:“是的,没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我俩到了总理府,一个副官走上前来,我问父亲:“爸爸,这里没事儿吧?”
他说:“没事了,元首安全了,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