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枪戳死老师傅:二战日军装甲部队的最后一战

科技   2024-10-16 08:06   塞浦路斯  

太平洋西北的鄂霍茨克海上有千岛群岛,其中的占守岛是最北端的岛屿,面积不到400平方公里。它是群岛当中为数不多的非火山岛之一,岛上的地势比较平坦。所以原住民也将其称为“平地岛”。这里的渔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在这一带,只有占守岛和相邻的幌筵岛具备建设港口的条件,它们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早在日本统治千岛群岛之前,占守岛上就已经有原住民生活了。岛上彪悍的阿伊努人以打渔为生,很早就和俄罗斯人开展贸易。在江户时代,日本将千岛群岛纳入统治版图,开展殖民活动,他们在占守岛上阿伊努人定居点迈鲁坡的旧址又建立了新的村镇,起名为片冈。第一批日本殖民者多数都没有熬过第一个冬天,但随着时间推移,大和民族在这里站稳脚跟,并把势力范围扩展到对岸更大的幌筵岛,在那里建设了名为柏原的新定居点。当地的气候恶劣,而且缺乏高大树木,很难建设用于过冬的房屋。所以,只有在温暖季节,才能在这里开展大规模的渔业生产。

占守岛上的日军坦克残骸早已成为了著名地标,第一张照片令人不禁想到海子的诗句“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历史上的千岛群岛在日俄之间多次易手,对于开战之初的日本而言,千岛群岛属于纵深后方。在1940年,日军在片冈港和柏原港设立了海军基地。占守岛、幌筵岛建有多家罐头工厂,将渔获加工成罐头供应日本军队,日本渔船的主要作业区域集中在第二千岛海峡(日本称为幌筵海峡),也就是将占守、幌筵两岛隔开的海域。在每年的渔业旺季,都会有上万名工人集中在两岛从事捕捞和加工工作。

1943年,日军被美军逐出阿留申群岛,占守岛、幌筵岛一带虽然尚未发生交战,但已经非常接近前线。除了上述两岛之外,更加荒凉的松轮岛也是日军的战略要地。美军舰队时常沿着占守-幌筵-松轮一线巡航,炮击岛上的日军基地和基础设施。到19458月,占守岛、幌筵岛的罐头工厂基本全部瘫痪。

当然,日本人没有坐以待毙,从1943年开始,他们在千岛群岛全线开展了要塞化建设,在上述三岛上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并修建军用机场。其中,最大的机场修在片冈附近,在柏原附近有一处木质跑道机场。占守岛中部还有第二处铺设了钢制跑道的三好野机场(后来的库兹明诺夫机场),在齐布伊尼角区域,还有一个到终战也未能完成的临时机场。此外,占守岛上的别飞沼湖也被日军用堤坝堵住出口,充当水上飞机起降场。上述的防御工事和机场都是由日军工程和步兵部队(其中包括朝鲜籍士兵)修建的,并没有动用战俘和奴隶劳工。

1945年8月18日占守岛日军防御态势图。

为运输物资,日军在岛上修建了通向机场的窄轨铁路。

日本千岛群岛兵团的主力是由堤不夹贵中将(这家伙姓堤)指挥的陆军第91师团,该师19444月从原先的千岛第1守备队改编而来,没有作战经验。其中一些单位曾经参与占领阿留申群岛的基斯卡岛,1943年时回撤至千岛群岛。这支部队一直在占守岛上修筑工事,如果非说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他们对岛上的地形非常了解。然而,由于《苏日中立条约》的存在,日方认为苏联不会从勘察加半岛方向发动突袭,所以占守岛守军主力集中在西侧,北边守军不多,也几乎没有防御工事。如果苏军从那个方向实施登陆,那么他们得一直长驱直入到片冈,才会遇到日军工事和炮兵阵地。岛上的一部分火炮已经被运到北海道去了,炮兵火力在开战前就已经遭到削弱。

19442月,陆军战车第11联队被从中国东北调往千岛群岛,充实当地防御。该部队19403月组建于黑龙江鸡西市密山市裴德镇,原属于战车第2师团。在来到千岛群岛之后,其主力驻扎在片冈以南的基地,这是千岛群岛驻军中最具战斗力的一部。

战车第11联队在中国东北的留影。

尼厂Niwerk
尼厂Niwerk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