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手艺·匠人

楼市   2024-10-08 22:30   湖南  

老街·手艺·匠人


    那些年代久远的街巷往往蕴藏着最浓厚的人间烟火,那些散落在老街上的店铺摊担往往是历史的见证,那些在老街上仍然干着手艺活的匠人们往往是时代的缩影,是值得记忆的风土人情。

    我常常去老街上转悠,回味童年的记忆,邂逅过往的风景,寻觅历史留下的痕迹。然而我发现,老街上的手艺人似乎越来越少,他们去了哪里?是不是因为“廉颇老矣”,已经干不了手艺活,也没有年轻人接续下去;或许是因为这个行业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拍,不得不退出让人留恋的老街舞台?但是,老街少了这些手艺人,仿佛缺失了什么,多少让人有些遗憾,有些落寞。

    大翘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家,几十年来,风里雨里总是用他的镜头记录着人间百态,许多已经消失的风物习俗、古屋木舍,或许能够从他存量浩繁的图集中找到。我与大翘先生是好朋友,谈起老街上逐渐消失的手艺人,他也是唏嘘不已。好在他的图集中还存有一些当年的照片,从这些照片中,可以找到不少老街上的手艺人,找到值得回味的记忆,足以安慰我们追怀的心情。


1、打铁

    打铁是一门古老的职业,铁匠们以铁为原料,靠着手中的铁锤打造出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古往今来,他们都是靠手中的技艺和辛勤的劳动生存。李白《秋浦歌》赞美铁匠:“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这张照片是大翘先生于2013年3月拍摄于东安县芦洪市老街,它生动地记录了两个铁匠的辛勤劳作。前不久我再去芦洪市老街,这个打铁铺已经找不到了。


2、铁皮匠

    这幅照片是我前两年在冷水滩新华街拍摄的,十分少见。记得小时候,我家住在零陵的蔼士井,离家不远处正大街上有几家洋铁皮铺,我们习惯称铁皮为“洋铁皮”,常常去那里闲逛。看见师傅们将一张大铁皮裁剪成小块,敲打成一个个的铁桶,感到非常惊奇。如今那种白铁皮的水桶已经不多见了,铁皮用具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或许,农村用作酿酒的大锅还需要铁皮制作。


3、补锅

    这是一张摄于1999年的照片,大翘先生在卢洪市老街拍摄。几口旧铁锅在师傅手中修修补补,焕然一新。这种场景在今天的城市里已经见不到了,曾记得湖南花鼓戏《补锅》,讲述了小补锅匠服务千家万户,赢得了赞许,也赢得了爱情的故事。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4、剃头

    这是大翘先生2013年摄于芦洪市老街的一张照片,是我们熟悉的画面。剃头这种古老的手艺活,服务于大众百姓。今天仍然如此,只是活儿的名称换成了“美发”之类,当然铺面也会改头换面了。看见照片,不由想起了我的外祖父,他也是一位剃头匠,早年挑着剃头担走街串巷,后来零陵城南开了一家小剃头馆,满街的老人都喜欢他的手艺,他那慈善的面容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5、弹棉花

    这张照片是大翘先生2015年9月拍摄于芦洪市老街。画面中的一对夫妻正在制作棉絮,这样做出来的棉被结实耐用,老一辈的人往往中意于此。随着时代的推进,现在,那种吱吱呀呀弹棉花的声音已经远去,老街上难以遇到弹棉花的匠人。


6、修表

    大翘拍摄于2020年3月的一张老照片,地点是芦洪市老街。一位老师傅戴着放大镜,在认真修理手表,这是一个令人感叹的镜头。回想几十年前买一块手表不容易,每年都得洗洗油维修一下,干这一行的手艺人也不少。如今大都用上了电子表,或者干脆一个手机,什么表也不需要,修表的业务自然少了。今天街头已经找不到修表匠了,这个行业是不是也在逐渐消失呢?


7、篾匠

    这幅照片是大翘先生摄零陵区函底乡老街,时间是2005年10月。用竹篾制作器物的手工艺者称为篾匠,它是一个古老的行业。篾匠手艺是细致活,要经过多年的磨练才能得心应手。用竹篾编制的背篓、箩、筐等,历来是农村的生活生产用具。现代都市生活已经很少用到竹篾制品,篾匠这个行业似乎也在远离城市生活;但在农村,还是有人使用竹篾器具。


8、木匠

    几年前,我在冷水滩老街上拍摄的一个镜头:一位木匠师傅正在制作木器。不远处还有一家木器加工作坊,可以定制木床、木椅、木沙发等等。今年我再去走访那条老街,发现那家木工作坊已经歇业,街上木工师傅也不见了。也许是生意清淡,无法维持下去了。木匠,这古老的行业,从“班门弄斧”这句成语就可以看出他的悠久历史和曾经辉煌,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再也不愿做这个苦活,这个行业也在出现“断层”的危机。


9、阉鸡

    这张照片是大翘先生于2005年10月摄于零陵区函底乡。阉鸡过去在农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行业,活多,收入也高,人们常称手艺活是“一劁二补三打铁”。所谓“劁”就是指阉鸡、阉猪的匠人,“补”是指补锅匠。这些手艺活随着需求的逐渐减少而减少,一些传统的手艺,面临逐渐消失的境地。


10、杆秤师傅

    大翘先生在2013年3月摄于芦洪市老街的一张照片。图中的杆秤师傅是一位老匠人,在这条街制作杆秤已经几十年。今年上半年我去了这条老街,再也找不到这位老师傅了,也没看到这间杆铺。这种手工制作杆秤的工艺在中国流传历史悠久,有人说鲁班发明的,这种凝聚着古人智慧的工具,被称之为中国的国宝。但随着电子秤的广泛使用,杆秤也将逐渐消失。

    ……

    往事如昨啊!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工艺正在逐渐消失,只能在图片中再现。如今,走在年代悠久的老街上,如果能遇见手艺匠人,能够看见他们手工制作的产品,总会感到熟悉而亲切。这些街头匠人大多没冠以“非遗”的名号,但他们应该是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2024年10月)



作者:李一凡

摄影:大  翘

策划:易  军

图文来源于网络,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随时联系删除。

锦绣潇湘文化
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产业园坐落于人文荟萃、风景秀美的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园区以教育培训为支柱产业,致力于“立足高校,服务教育”,着力打造一条“后湖火车头国际教育街”,成为长沙新的文化地标。官网:www.hnjxxxwcy. 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