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专家:
从永州文化,深入永州文明研究
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会2024年度理事会于10月25日下午在市政府老干中心召开,会议由蔡自新先生主持,会议主旨是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系列讲话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以彰显永州文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进程中所呈现的独特魅力,更好地诠释中华民族100万年的人类史、1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为此,特请陈仲庚教授作了“湖南文明的独特地位与永州文明的突出贡献”学术报告。
陈仲庚教授对文化、文明和文明社会三者关系进行了辨析和梳理。认为文化与人是同时出现的,人类创造了文化,也就有了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同时也就开始逐渐形成人的本质及其特征,从此也就进入了人的范畴。而文明与文化密切关联,具有相互之间的包容性。但文明则为文化成就的历史积淀中所形成的,是具普遍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永远向下,重在文以化人;而文明则永远向上,如烛照黑暗,洞悉光明。道县玉蟾岩遗址的考古发掘,其7颗距今1.4—1.8万年的古栽培稻粒的发现,以及2万年左右的陶片出土,从而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本”。以无需雄辩地事实证明了湘江上游和潇水流域在中华远古文明史及世界文明史上所具有的独特而重要的价值。
杨金砖编审就永州文化当下的研究成果作了简要介绍:自1980年以来,在龙震球、陈雁谷、何书置、王田葵、李长廷、张泽槐、陈仲庚、蔡自新、胡功田等人的引领下,永州地域文化研究骤起升温,相继在柳宗元研究、舜文化研究、怀素何绍基研究、濂溪周子、元次山研究、女书研究、瑶文化研究、摩崖碑刻研究、古村落与美食文化等方面,皆取得不俗业绩。据不完全统计,永州地域目前出版的文学类、文化类著作已达1000种以上。这些成果为永州文明史的书写,为永州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一凡先生就玉蟾岩考古发掘中的断尾螺壳作了猜想,认为这就是永州喝螺最好证据。说明在1万多年前,道州盆地的先民就掌握了喝螺烧制技艺。从稻粒到陶罐,再到断尾螺壳,恰恰佐证了永州饮食文化的历史久远,喝螺和稻米饭的出现恰是人类饮食史上从原始烧烤到架锅烧煮的一次飞跃,也证明“湘菜源头在永州”此言不虚。
张泽槐先生就其新近出版的《永州文化符号》一书作了简要介绍,意在用文化符号的形式,将永州历史文化中各个领域的闪光点、看点、卖点集中起来,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图片加以呈现。共计十章197题,30万字。该书既是永州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普罗大众了解永州文化的简要读本。
谷显明教授就湖南科技学院潇湘文化展览馆的筹建方案作了汇报,展览馆共设八个展厅,即虞舜文化、柳子文化、濂溪理学文化、摩崖碑刻与书法文化、江永女书与瑶族文化、祁剧非遗文化、潇湘山水文化、古城与古村落文化等。以数字化保存和实物性展示的方式,突显永州文明史的辉煌。
刘翼平主席就其出版的《何仙姑文化现象研究》作了汇报,通过对历史上各地何仙姑记述的考释和整理,并通过湘粤闽三省何仙姑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渐渐达成共识,认定永州何仙姑最接近历史上八仙文化中的何仙姑的原形。何仙姑传说,今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说明了永州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
最后,易军会长对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会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一是感恩先祖与前辈,为永州历史文化留下宝贵财富和辉煌成就。二是感谢诸位同道,为永州文化的开掘研究,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的丰硕成果。三是感悟永州的稻作文明、农耕文明、饮食文明、建筑文明、祭祀文明、学宫文明、德武文明、爱情文明、瑶族文明和永州的生态文明等,发动专家会员继续同心协力,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优厚的地源文化资源,尤其要将历史文化研究与文化旅游体验紧密整合,发展永州新质生产力,促进从“永州文化研究深入永州文明研究”新的跨越。
易军会长强调,借势湖南省委传承和创新湘菜产业发展,促进“天下湘菜闯世界”的难得机遇,联合永州市餐饮行业协会,打造“永州喝螺文化节”,炒热永州万年喝螺文化,使其成为永州旅游产业迅速升温的引爆点。
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会全体理事及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的部分成员共计40人参加了座谈研讨,市社科联副主席张月林先生、原零陵区政协主席陈凤英同志应邀出席,并给予诸多鼓励和指导。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统一乘车前往祁阳麒麟庄园参加“毛铺天下湘菜一一潇湘浯溪宴”品鉴活动,切身体验永州历史文化与现代饮食文明的完美盛宴。
作文:杨金砖
策划:易 军
文章来源于作者,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随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