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陛源古庙记

楼市   2024-11-27 09:34   湖南  

御陛源古庙记

杨金砖

    立冬而后的早晨,窗外的天空有些朦胧,一层纱帐似的水气弥漫在远处的江面,若有似无,而又若无似有。一阵凉风从窗外吹来,感到丝丝寒意。

    蔡建军先生打来电话说,过几日将要全面降温,星期六的天气倘还可以,可否去湘桂交界处的御陛源村走走,去探寻一下那里的一座舜庙?我爽然应诺。约上舜文化研究会的潘雁飞教授、乐虹教授,以及永州市博物馆的朱湘泉先生,直奔东安舜皇山而去。

    御陛源,又被村民简称为玉陛源,位于舜皇山东北部的大庙口镇。而舜皇山则位于永州东安、邵阳新宁、桂林全州三县交界之处,属越城岭东麓,目前被列为南山国家公园的一部分。据传说,虞舜晚年为安抚江南三苗之乱,带着他的昔日旧部——夔龙与皋陶等人,来到荆州南端的五岭腹地,放眼望去,发现这里的自然环境好像有些特异,巍峨高耸直插云霄的越城岭横亘于西南,仿若一道天然屏障,远处的湘江与近处的紫水,又像是两条丝带,蜿蜒于其开阔的湘江谷地。这里草木繁茂,禽畜欢鸣,百姓往来耕作,怡然自乐,不见有任何干戈争斗之迹。尤其是早晚时分,每当曙光初露,或是夕阳落照,满山红云缭绕,紫气升腾。虞舜问及当地父老,此山何名?当地长老答曰:“红云山也!由此而南,便是崇山峻岭,皆为三苗居地。”虞舜驻足瞭望,细细端详,顿觉心旷神怡。心想自都城出来,行旅匆匆,数月间已行走数千余里,所有随从早已人惫马困,粮草匮乏,今逢此处人间仙境,何不就地搭建住所,在此处停上一些时日?虞舜遂命随从,在紫水河畔的红云山下歇足休整。

    然而,虞舜并没有停顿下来,而是每天亲近村民,教以典乐,传以五教,日授稼穑制陶之技,夜弹五弦之琴,传唱南风之歌,黎民乐然,百兽率舞。三苗部族闻听虞舜驻跸红云山前,并没有兴师伐罪,而是教民礼乐,百姓欢悦。遂纷至沓来,争相拜谒虞舜,习以五教之义。不久后,三苗众族,皆服于舜。数年的干戈之争,被虞舜的弦歌所化解。虞舜行踪,遍及五岭。所到之处,皆受到三苗族的热情款待。但毕竟舜帝年事已高,经受不了漫漫山路的颠簸,最终因其劳累过度而逝。《史记》载曰:“(舜)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当虞舜崩葬九疑的消息传来,红云山四周的村民为感念这位圣君,遂将红云山改之为舜皇山。当地百姓还自发地建起了许多座舜庙,其最为有名的有大庙口的舜皇大庙、御陛源口的古舜庙,以及金凤山的槃古庙。


    然而,时过境迁,舜皇山的这三座古庙已被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湖南开明书院易军先生以弘扬舜德为己任,近年来曾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前往东安大庙口镇,探访大庙口的大庙遗址。易军先生说,大庙口的虞舜大庙毁于20世纪的60年代。当时大庙为镇政府所征用,后来镇政府的办公楼扩建,便在破四旧的年代,将其拆了个干净。对此,永州文化学者唐柏荣先生,曾多次跟我们谈起他小时候在大庙里玩耍时的记忆。唐柏荣说,大庙口的大庙足有二个蓝球场大,近2000多平方米。庙里供的奉虞舜大帝塑像,非常魁伟威武庄严,根本不像近年在舜皇岩边塑的那尊雕像。在舜皇山一带,村民对舜帝十分敬重,每年八月十二日,即虞舜生日这天,必有盛大庙会。大庙内人山人海,香烟缭绕,烛火摇曳,那场景至今莫敢忘怀。我们每次随易军先生去舜皇山,总会听到来一些源自民间的叹息,认为大庙口镇无大庙,实是舜皇山的遗憾。

    蔡建军先生为促进舜皇山文旅融合发展,深度发掘舜皇山的历史人文,先后十余次进入舜皇山区域进行深度调研,发现御陛源口村的“御陛源古舜庙”遗址犹在。惊喜之中,遂告知舜文化研究会的众多好友,相约前往现场调研勘察。

    从零陵出发,大约90分钟左右来到东安与全州交界处的紫水河畔的御陛源村。我们将车子停在一座民房边。发现村里的门牌,其标注的为“玉陛源口村”。问村民为何同一村落,在东安一边称之为“御陛源”,而在全州一边称其为“玉陛源”?村民说,“御”“玉”二字,这里已通用久矣,习已为然,并无严格意义上的湘桂之别。我想,“玉”“御”同音,且皆为敬词,表示对帝皇的敬重时意义差别不大,故民间便简而化之,常以“玉”代“御”。

    在向导的带领下,越过一座小溪,即紫水河,河内皆是合抱大的鹅卵石,经千万年的溪水冲刷,都已圆如鹅卵。越过紫水河即是东安县的舜皇村,穿过一座民宅,见其山前为一片茂密的竹林。在竹林丛里掩隐着一座红砖瓦屋,虽然房屋看越来还非常完好,但已弃置多年,宅院四周已长满了藤蔓和杂草。在这座宅院的旁边发现一些倒塌的墙基。向导告诉我们,这就是玉陛源古舜庙遗址。


    我们拨开草丛,猫腰而入。探看四周,古舜庙早已墙塌房毁,瓦砾不存。在柴草丛中,仿若只能看到一些若隐若现的由河卵石砌成的墙基。蔡建军、张泽槐、易军、陈仲庚、雷运福等人在废墟上踱步丈量,估算曾经的庙宇规模,觅寻地上其可能发现的文化遗存。

    随后,蔡建军在柴草丛中找到两块并列的石碑,碑面全被苔藓和尘土所覆盖。剥去苔藓,东安政协的朋友又提来一桶水,洗去碑上的尘土,碑上的文字渐渐显露来。知是《碑面因年代久远而剥蚀严重,且碑文笔画细浅,刻凿有些粗糙,因此,辨认十分困难。

    其一为《重建舜庙碑记铭》碑,碑文曰:“粤楚接壤之界曰玉陛源,而源出山麓,昔人造一舜庙焉。……舜皇南巡,崩于苍梧之野。……立斯庙也,由来久矣,此玉陛源之所由名也,自先朝以迄大明,千有余岁。” 其落款处有“崇祯元年”字样,从而,断定此庙应崇祯元年重修过。碑文说古舜庙当时就已有千余载之久,据此推算,此玉陛源古舜庙应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就有了。

    其二为《重新起造》碑,其落款为“大明天启戊辰”字样,而天启戊辰年,恰是明熹宗七年(1627),是年九月,23岁的朱由校因饮服“仙方灵露”而去世,朱由俭受遗命登基王位,次年改号崇祯元年。可见这两方碑所标注的年号虽然有别,但其实际只是相差一年。说明起造与落成,只用了一年时间。


    《重新起造》碑曰:“粤楚接壤之界,曰玉陛源,而源之山麓,昔修建一舜庙焉。说者曰:舜都於虞,距此源万里,而巡斯地风气未开,正在若信若疑之间,庸知舜帝巡嶷桂苍梧之野,然而九嶷密迩,此溪远…之则不厌乎?立斯庙也者自表矣。此玉陛源所由名也。自先朝以迄大明,千百余岁,或革或鼎,义士仁人,屡圮而屡修。非如在之默,相感于余心。是源也,濬发于自庙东,千枝万涧,三十余里,合流於庙之右,一入于全州,一入于东安,灌溉数百顷。谁非神功之阴庇哉!故十二族於逢年八月十二日,相沿故事,鼓乐道前,备香烛,列彩旗,张□诸姓人等,斋戒、盛服,藻绘童子数千人奠香,次序……工者,建醮以酎,御灾捍患之功,而崇祀之兴,岁夅下替。无论上世,即明兴二百余年而禋祀,视昔尤盛,亦村落之盛会也,观者无不欣欢。惟世人而庙宇渐倾,众心恫乎!其悲乎。”

    在《重新起造》碑的下方列有各村会首发起建庙义捐的人员名单。接着,又有人在舜庙遗址外边的一段残存墙基上发现了一块刻有“□舜□□邓世钧、明秀、曾秀”以及“嘉靖”字样的四方料石,说明此庙于明嘉靖年间亦曾维修过。

    随后,又在庙前的水沟上,发现当作石桥的两块石板上也刻有文字,经仔细辨认,为捐献钱款者的名单。此石碑尺寸大小与《重新起造》碑相差无几,大概为《重新起造》碑的续碑。有村民说,在村边修水库时,也曾移去庙中多块石碑,填在水库的坝基上,现在都还保存完好。但已是中午12时,我们中的有些朋友还没有吃早餐,有些饥肠辘辘的感觉,故只好驱车离开,留待下次再来。

    在返回的路上,我默默感念虞舜的恩泽,是他那如炬的道德之光,才让我们的灵魂不再游荡于黑暗的渊面,才有了我们华夏人伦文明的灿烂。于此,忽然想起臧克家先生的诗作——《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虞舜,就是这样一位一直活在人们心目中的远古圣君!



作文:杨金砖

摄影:易   军

锦绣潇湘文化
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产业园坐落于人文荟萃、风景秀美的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园区以教育培训为支柱产业,致力于“立足高校,服务教育”,着力打造一条“后湖火车头国际教育街”,成为长沙新的文化地标。官网:www.hnjxxxwcy. 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