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书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拙著的面世都是领导的关心重视、同事的支持配合和广大师友不遗余力地帮助指导,才让我《探路》成功,与大家一起分享……
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新闻记者、同志们莅临本人创作的红色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爱国主义教育经典读本《探路》读书分享会。您们的到来是对我极大的鼓励、鞭策,更对我酝酿17年、精心创作3年,34.8万余字的小说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您们!
读书分享前我们要了解三个问题
一、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放弃了前四次反“围剿”取得成功的积极防御策略,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口号。在进攻遭遇挫折后又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并失去与十九路军协同作战的宝贵机会。从革命力量内部来看,这是“左”倾错误不断加剧的结果。
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如何战略转移:明线派出红七军团北上抗日“调兵”;暗地派红六军团西征探路。
三、红六军团临危受命将如何完成此重任:创造性地完成先遣探路的战略任务。率领17、18师(6个团)和红军学校9700余人,历时78天,跨越湘赣桂黔省境5000多里,冲破敌人围追堵截的重重防线,历尽千辛万苦,艰难险阻探明沿途敌人的兵力虚实,及时向党中央、中央军委报告了沿途地形民情,气候物产等重要军事情报,并在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火种,完成了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侦察探路的先遣任务。
一、内容提要
《探路》是一部描写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小说,讲述红军某军团为中革军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西征探路的艰辛历程。尖刀三连在江西赣南经扩红补员、集结练兵从遂川出发,沿途浴血奋战攻克湖南新田县城进入零陵(今永州),在分水岭、蒋家岭、泔溪(贵州省)等地与敌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谱写了以郭忠诚连长为代表的红军指战员在危难面前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绝对忠诚的革命故事。
红六军团西征探路经过永州路线
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7月,党中央、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先行突围西征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寻找路径。8月20日红六军团从桂阳出发占领新田县城,当晚在小源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从零陵渡湘江。22日撤离新田县,23日部队在零陵县(现双牌)铲子坪兵分二路直奔湘江。24日凌晨在零陵县蔡家埠湘江东岸略江口开会决定放弃渡江计划,进军敌人防守力量较弱的阳明山。25日凌晨全军沿黄溪河上山。27日午后从上洞铺、石家洞等地撤出阳明山。29日至9月1日,红六军团经新田、蓝山、嘉禾、宁远、道县长驱转战渡过潇水。9月2日13时红六军团攻占蒋家岭夜宿道县沙田。9月3日经下石塘、熊家等地攻克清水关,进入广西。
红六军团西征探路的主要战斗
1.1934年8月9日攻占左安,后在猴子岭突破寒口至广东桥的封锁线。
2.湖南新田之战。1934年8月20日,红六军团49团3营攻占第一座县城,拉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
3.分水岭阻击战。8月23日,红军安排100余人阻击敌军,掩护大部队赶往零陵县略江口准备渡江。
4.剑河的凯寨战斗和大广坳血战。是1934年9月下旬,给了湘、桂两军有力的打击,敌军遭重创。
5.黄平旧州城之战。不仅缴获了电台等设备,军团长萧克在天主教堂内意外获得一张1平方米大的法文版详细贵州地图,并请传教士薄复礼翻译成中文地名,为后来的作战发挥的重要作用。
6.折兵过半的甘溪之战。10月7日中午时分,桂军在甘溪北面和东南面的山头向红六军团开火,全军折兵过半。
7.百余红军悲壮集体跳崖。52团团长田海清在困牛山与170多名红军战士弹尽粮绝后集体跳崖牺牲。
二、创作经过
1.点燃红色引擎。我写红军长征故事和小说要追溯到17年前。那是2006年8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举行了“长征路上看法院”实地采访报道活动。
2.寻访红色遗迹。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将采写好红色历史,力争写出精品力作。查阅大量的史料、走访老红军,实地察看战场遗址,深入挖掘整理永州的红色文化和传承着红色基因。利用节假日参与市县区党史部门组织的挖掘永州红色遗迹文化活动,与作家文友寻找采写永州红色文化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3.激发红色动力。2019年11月,我参与监制的永州检察机关首部微电影《烟雾》,获多个国家级大奖后激起了我创作红色革命军事题材小说和电影剧本的热情。2021年,我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记了3本厚厚的笔记,写心得体会20余篇,3万多字,成为单位党史学习教育的范本和湖南省、市史志研究、全国检察新闻宣传文化人才库人才,市委巡察人才库党的建设分库人员。激励我去创造红色题材长篇小说,表明自己永做红色基因传承者的坚定信念。
4.创作红色佳作。我接受创作任务后,每天早上7时前来到办公室工作,利用午休和业余时间伏案疾书,有时晚了就在办公室度过,每天休息不到6个小时,把一天当做三天用。参加工作35年和1995年国家实行公休假制度后,未请、休过一天假。
三、小说主线
描写了红军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作战英勇;塑造了郭忠诚带领“尖刀三连”与敌特工队王金山前两次交锋时都擦肩而过埋下伏笔。敌特攻队员在第一次被郭忠诚连长指挥投掷的“凌空爆炸”手榴弹炸败后,王金山队长为报这战之仇培训了一名特攻队员吴醉,潜伏在“尖刀三连”为敌人提供情报。
敌特攻队杀害架桥岭13名游击队后血洗了瑶寨,在道县蒋家岭附近杀害古云城等10余名红军战士,军团首长得到报告命令部队务必全歼此敌。
红军在甘溪遭敌围攻牺牲惨重,坤牛岭英勇跳崖,把小说推向高潮。谱写了以郭忠诚连长为代表的红军指战员在危难面前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绝对忠诚的革命故事。
1.抓好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红军政策和革命精神主线。一是宣传了红六军团西征的重要意义。为中央红军探路、当好先遣队(红七军团北上抗日调兵,红六军团西征探路)。二是宣传与执行了少数民族政策。为唤醒各族民众的觉悟,扩大中共和红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三是宣传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土地革命为:打土豪分田地。四是宣传了红军为民思想。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为天下贫困群众打天下。五是宣传了永州几个主要事件。门板浮桥、阳明山根据地(1、上山道路多,不能易守难攻;2、地方组织得到破坏,欧冠凶恶,柏忍烈士受害,井冈山有王佐、袁文才两支武装,何长工指导改造;3、阳明山只有700多人;4、土地贫瘠,8万红军驻扎难以生存。)分水岭100名红军阻击战;道县蒋家岭战斗。
2.塑造了三个爱情故事增加小说情感。 第一对是三连长郭忠诚与苏小兰。郭连长随9600余人的红六军团离开赣南革命根据地西征,苏小兰留在根据地继续战斗,最后北上抗日。第二对是古云城排长与架桥岭瑶寨公主盘英莲。在攻打分水岭时相识相爱,因古云城在道县蒋家岭与敌特工队相遇,古云城排长被罪恶的敌特工队杀害。第三对是一排长钟新民与军团女宣传员郭冬梅。在一次宣传中认识,产生爱情,后钟新民受伤,郭冬梅在钟新民病床前吐露真情,爱情发展至革命胜利。
3.加入一个奸细激发小说矛盾。敌特攻队前两次与红军三连吃亏后,恼羞成怒想出在红军大量扩红时,混进一个奸细为敌人提供情报,导致红军在一些战争中失利,架桥岭游击队全部牺牲,瑶寨全部被毁和古云城排长等10多名战友牺牲。
4.塑造了狙击手对决增强小说精彩性。红军枪王周心志的家人被杀、家园被毁而参加红军,看见红军为老百姓打天下,就一直献身中国的革命事业。每次都是狙杀敌人重火力点,掩护战友攻击和防守敌人。
在白泥坳与敌特攻队员中的狙击手大脑壳进行对决获胜。后通过小豆子反映有人在树上砍路标标记,甄别出王阿狗,也就是敌特攻队队长王金山安插进红军队伍吴醉,在与消灭敌特攻队时一起被击毙。
5.反映红军培养和锻造少共国际师情况。少共中央局为完成少先队是红军后备军任务,号召“须要更快地扩大100万红军的任务”,成立一支神秘而又特殊的部队——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辖三个团,11000余人,党团员占70%,平均年龄约18岁,年少的13-15岁,许多人还没有枪高,是一支由“红小鬼”组成的部队,从1933年8月5日成立至1935年2月10日撤编,虽仅存一年半时间,但经受了残酷战争的考验,既为红军书写了辉煌篇章,也为党和人民军队培养锻造了一批栋梁之材。
6.宣传推介了永州地域风光与特色。介绍了永州的一些地名:阳明山、新田、零陵古城、菱角塘古镇、宁远下灌等。
介绍了永州的一些名人:周敦颐、宁远柏忍、夏涛等英雄烈士。
介绍了永州的一些传奇人物:瑶王盘瓠、七祖郑秀峰禅师等。
介绍了永州的一些风土人情与美食:瑶族的风俗节气、瑶家宴、瑶鼓舞,对歌、瑶家十八酿、东安鸡等。
四、创作感悟
1.领导重视支持是干好工作和写作的关键。单位为我举行了评审会,周伟任检察长是个文学大咖,非常爱才。在抓好检察业务的同时高度重视党建引领和文化育检工作,我负责创建的“动车党建”品牌,在院领导的具体指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党建理论学习优秀案例;创建的“新小石潭记”廉洁文化品牌被评为湖南省检察机关第三届十佳文化品牌和永州市十佳廉洁文化创作基地等。
《探路》初稿出来后,周检阅后欣然作序,说:《探路》好就好在“探路”上,选题好,文笔好,情怀好!因为只有具备忠诚精神品质的人,不曾忘本还能坚守下去的人,才会有感而发、有话可写。鼓励我开心工作,激情创作,快乐生活。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唐之享作序:“看完这本主题突出、有正能量、有厚重感、可读性的红色革命军事长篇小说,为这位基层检察官利用业余时间传承红色基因,将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工作动力和红色文学创作成效,既弘扬革命文化,又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而高兴。”
省人民检察院非常关心重视,主要领导批示以专报刊发,向湖南省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推介宣传。
湖南红色文化研究院、湖湘文化研究会,湖南瑶族文化研究会等16个单位推荐为爱国主义教育经典图书。
2.宣传、党史部门、文艺团体是我创作的重要保障。小说最初取名为《阻击》,市、区文联和作协为我召开了看稿会,并作为重点作品推荐至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胡革平阅后提出将书名改为《探路》,经过专家学者评选后列入重点扶持作品,给予极大的鼓励和增加了写作信心。感谢永州乡贤、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唐之享先生,他对我特别关心,不仅为我作序,在序言里说“看完这本主题突出、有正能量、有厚重感、可读性的红色革命军事长篇小说,为这位基层检察官利用业余时间传承红色基因,将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工作动力和红色文学创作成效,既弘扬革命文化,又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而高兴。”
还有湖南红色文化研究院、湖湘文化研究会,湖南瑶族文化研究会等16个单位推荐为爱国主义教育经典图书。
推荐单位和名家
3.文学创作选题要有大局和为政治服务意识。我接触红色题材是在2006年8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举行“长征路上看法院”实地采访报道活动。25日,采访组从江西省进入湖南需采访的几个基层法院有5个(新田、蓝山、宁远、道县、江永)在永州市,领导安排我随同“全国模范法官”李增亮,《人民法院报》记者罗书臻、安克明、曾妍在湖南、广西段进行实地采访报道。经过7天的实地采访,我被周敦颐的理学清廉文化、少数民族的纯朴民风、基层法官为民司法和伟大的长征精神所吸引感动。
尤其是红军听党指挥,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深深植入我的脑海心间,激励我去学习、探索和汲取红色力量,把传播红色基因作为己任。
4.我会写作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前辈的优良基因所赋。太爷盘敏荡为方圆几十里的群众代写书信字据和处理矛盾纠纷,德厚流光。爷爷盘自明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毅然参军保家卫国抗击日寇,在前线战斗空隙为战友写了许多家书,以身殉国后名字载入南京档案馆的史册。父亲盘福德获得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长期从事人民法院工作”荣誉称号及奖章,《零陵法院志(1928-1992年)》主笔(单位领导安排我随父编修),《湖南日报》聘任10余年的优秀评报员,写有《笔韵》《岁月回首》《我的家乡》。20年后,永州市进行第二轮修志时,大哥盘树峰担任《永州市法院志》主编,单位安排吾儿盘泽明参与编志,我担任《永州市检察志》主笔,我家被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评为“修志世家”。
我们四姊妹在父母的教育影响和大哥盘树峰的带领下,每天放学和吃过晚饭就各自坐在四方桌的一边,围着昏暗的煤油灯写作业,都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我们一家十分感恩中国共产党,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式新时代让我们变得更加幸福。
5.逼出潜能。鲁迅先生说过:“想要成为真正厉害的人,就一定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狠狠地逼自己一把。我读书时语文基本功扎实,文科成绩好些,后来的写作潜能都是被逼出来的。一是在部队服役,政治部宣传科长培养我写材料时,把我逼得苦思冥想,寝食不安,经过努力后写出的材料才被认可。进入法院工作,单位领导安排我在办公室写材料做报表,一写就是10多年。二是最高院举行“长征路上看法院”活动。随行记者听不懂永州话,就让我记录整理写出20余篇初稿由他们润色发表。三是市委党史办组织参与挖掘红色文化。先后写出《将永州打造成全国党性教育基地的思考》《永州在红军创作中的独特地位》等调研报告。四是父老乡亲们的殷切希望。红六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探路经过我的家乡,如“分水岭阻击战”“一名红军战士被敌哨兵伏击牺牲”等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老家。我每次回去父老乡亲都催我把这些故事写出来,让后人记住这段革命历史。五是近90岁的父亲知道我在写这本书时,找出40多年前发了黄的资料给我,为我提供了珍贵的创作素材。初稿出来父亲又不辞辛苦为我校对。六是我的家人是我的坚强后盾,温馨港湾。七是省市区文联、作协的支持厚爱。为我召开看稿会,提出许多宝贵的写作思路和修改意见。
下步设想
正在创作长篇小说《检爱》。反映90年检察史、检察业务和检察重大改革的作品,从检察院在瑞金沙洲坝杨氏宗祠独立办公开始,在不同时期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服务大局、服务发展、为民司法,爱国、爱党、爱人民、爱检察事业和案件当事人……
请大家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我。
衷心的感谢关心支持和爱我的人,也感谢我爱的人。
作者简介
盘树高,瑶族,出生于零陵古郡。工诗歌、散文,善书画、摄影,尤精篆刻。1992年从第二炮兵80411部队退役分在永州市法院工作,20多年后任职回避至市检察院工作至今。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湖南日报》等40多种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章600多万字,被称为“秀才法官”。已出版《零陵名胜印谱》《盘树高篆刻集》《法眼》《夜语》专著,主编《善良与公正》《秋风落潇湘》《永州检察志》等书。
系中国法学会、中国检察官文联会员,湖南省作家、书法协会会员,湖湘文化交流协会红色文化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省政法系统书画诗词研究会高级研究员,永州市文联兼职副主席,永州检察官文联主席
作者:盘树高
策划:易 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随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