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讨论:蒙古国“全民反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增补版)

文化   2024-08-15 19:00   北京  

发了个广告文,大家伙走过路过,抽空点一下:必点!带你走进冰岛、老班章、昔归等99个古树茶村落!


5月1日,我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在官方公众号上发文,提醒“来蒙和在蒙中国公民,警惕各类安全风险,提高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确保人身、财产和出行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特意提到,“今年以来,蒙古东戈壁省和南戈壁省连续发生多起涉中国公民恶性交通事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亦有中资企业受到非政府组织滋扰、中国公民被盗抢和攻击。”
公众号文章截图
8月初,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对蒙古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并会见了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呼日勒苏赫表示,“蒙古国高度重视与美国的关系,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蒙方将美国视为可靠的战略伙伴和亲密朋友。(因为)蒙方看到,美国也高度重视双边关系。”布林肯则表示,“美国非常高兴成为蒙古的‘第三邻国’,并希望更进一步成为蒙方的好邻居。”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身在中俄之间、有着“反华倾向”的蒙古国,成了西方阵营频频“离间”和积极争取的对象。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蒙古国会给外界呈现出了“全民反华”的印象?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2024年8月1日,蒙古国乌兰巴托,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1

“官方民族主义”的大行其道

转轨以来(拓展阅读:为什么苏联解体以后,蒙古国迅速倒向了资本主义制度?),蒙古国国家层面的民族主义情绪迅速蔓延开来。

一方面,冷战的结束,不仅让新生的蒙古国获得了重新树立国际形象以及评价本国历史的机会,还有了能在新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的期待,进而催生了国家层面的民族主义或“官方民族主义”。
另一方面,受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得夹在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之间的蒙古国在地缘、经济和文化上处于劣势,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实践,使民族主义更多意味着对本国主权和独立地位的敏感以及对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视。
8月1日,美蒙两国外长在乌兰巴托召开记者会
1)立法保护民族文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蒙古国就对一些有关国家安全的重要法规进行了重新修订,其中很多法规涉及到保护民族文化的内容。
比如在1993年,国家大呼拉尔通过了《国家与寺庙关系法》;1994年通过了《蒙古国国家安全指导思想》《蒙古国对外政策指导思想》等文件;1996年,先后通过了《蒙古国发展指导思想》《蒙古国文化政策》《蒙古国生态政策》等文件,从而使国家的文化安全得到了法律保障。
2)重修蒙古国历史
转轨以后,为使世界更好地了解蒙古国历史和蒙古国的史学观点,展示蒙古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蒙古国总统下令再次编写新版的《蒙古国通史》。2003年12月,五卷本的《蒙古国通史》正式出版发行。
“成吉思汗”博物馆外景
与以往的通史截然不同,该五卷本通史是由蒙古国学者独立完成的,并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通过考古研究,将蒙古地区人类活动史向前推进了45万年,认为“75万年前蒙古地区就有人类活动,是世界三大畜牧业发源地之一”。
其次,以全新的基调改写了成吉思汗在蒙古和世界历史上发挥的作用,旨在从不同的角度论证成吉思汗是“全球化的奠基人、蒙古国的缔造者、伟大的统帅、蒙古民族的常胜英雄和巨人”。
“成吉思汗”博物馆中的成吉思汗像
第三,新书不仅突出了“蒙古人的祖先自古以来就占有着自己的故土,两千年以前就建立了国家”的核心论点,还自视为“匈奴帝国与大蒙古国的直接继承者”,并将1911年和1921年发动的革命视为“民族革命与民族民主革命”。作为对比,“满人成为了侵略者,清朝皇帝是殖民统治者”。
用发展的眼光看,蒙古国之所以不惜人力和财力重修历史,极力回避历史事实并试图抹杀历史上与古代中国的联系,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文化安全战略,进而从文化和历史上与中国划清“界限”。
成吉思汗博物馆的内景
3)恢复使用传统蒙古文字
1991年5月,蒙古国小呼拉尔(议会常设委员会)于做出第36号决议,全国从1994年起恢复使用蒙古文。但因经费等因素的多重影响,该决议未能实现。
1995年,蒙古国大呼拉尔审议通过了政府提交的《蒙古文字国家纲要》,总结了未能恢复使用传统文字的原因,确定了为期十年的恢复使用蒙古文的规划。
2005年,该纲要到期。尽管在全国恢复使用传统文字的目标并未实现,但传统文字已被赋予了蒙古文化的象征意义。
蒙古国的书法作品
2004年5月2日,依据蒙古国总统的命令,蒙古国首次举办了“在国家事务中使用蒙古文8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举办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向世人展示蒙古国的文明史,唤起国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推动恢复传统蒙古文的进程。
2004年,蒙古国政府还决定,“将2001年以来的总统令将使用传统蒙古文字抄写一遍,作为永久珍藏文献,留传给后人”。
现如今,国家的国玺、议会和政府各部公章、各部门的牌匾都用传统蒙古文。蒙古国接待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的国宾接待厅,也悬挂着用蒙古文书写的成吉思汗语录。
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于2020年访华期间向中方递交的赠送3万只羊的证书
4)恢复传统习俗,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
进入90年代以后,蒙古国加强了对传统文化习俗的研究,在恢复文化习俗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首先,恢复蒙历新年的庆典,国家领导人会在蒙历新年、人民革命胜利纪念日等重大节日时穿着民族服装,拜年时会按照蒙古传统文化礼仪互换鼻烟壶,新老总统交接国玺、新老议长和总理交接公章时献哈达,并使用银碗敬奶等。
其次,蒙古国总统会亲自参加祭祀圣山的传统仪式,军队中会祭奉黑纛,政府中会祭奉白纛的传统也得到恢复,部队还增设了民俗室,允许请喇嘛念经等。
除此之外,政府对民族文化遗产给予了高度重视,拨出专款聘请老艺人传授传统艺术和工艺,以抢救文化遗产。
蒙古国举办的那达慕大会
5)突出对成吉思汗的研究和宣传
转轨以后,蒙古国不仅竭尽全力进行宣传和利用,还加大考古和宣传力度,意在证明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英雄,并对中国学者提出的“成吉思汗不仅是蒙古族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等观点表达了质疑与否定态度
从1990年开始,蒙古国先后与日本、美国、韩国、土耳其、俄罗斯等国进行考古合作,主要目的是寻找成吉思汗陵,从而证明“成吉思汗不仅生于蒙古国,而且也葬于蒙古国,是蒙古国的可汗。”
成吉思汗博物馆的内景
2004年,蒙古国总统和总理联合签发了“纪念大蒙古国建立800周年”的命令。依据这一命令,在大蒙古国建立800周年的2006年,将会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为此,蒙古国特意在当年成立了以总理为首的组织筹备委员会。
2005年12月,蒙古国又成立了“大蒙古国800基金会”,由总理亲自担任基金会主席,向国内外的机构、企业和个人募捐,所得捐款用于2006年各项纪念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试图割裂同中国的文化联系。
乌兰巴托郊外40米高的成吉思汗雕像
6)小结
早在1996年,蒙古国通过的《蒙古国政府的文化政策》一文中就指出,“蒙古国文化是本国独立、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是体现蒙古人民民族自豪感、团结统一的根本,是发展进步的支点”。
由此可见,在全面“去中化”的氛围下,各界的“中国印象”可能不见得太差,但也肯定好不到哪儿去。

2

“民穷”背景下的舆论投机

苏联解体以后,迅速实现了政治制度转型的蒙古国,同时丧失了往日的经济与战略支柱。

尽管议会制、政党政治等政治制度的运作比较稳定,宪政体系也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了巩固与完善,但无论是哪个政党上台执政,似乎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贫困、高失业率和官员腐败等结构性难题。
蒙古国国家宫
1)客观存在的“民穷”现状
蒙古国经济里面呈现着资源型与输出型的特点,而且债务负担沉重,对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是水涨船高的财政赤字。
自2011年—2013年,蒙古国经济尽管连续三年保持高位增长,但也大幅度增加了财政支出。财政赤字从占GDP比重的4%扩大到10%,2年内财政支出就翻了一番多。
在2014—2016年间,经济状况恶化严重,但赤字规模却继续扩大,2016年财政赤字甚至是2015年的3.2倍。
其次是外汇储备不足。
蒙古国的外汇储备,截至2012年末时曾达到最高峰值的41.25亿美元,但随后一路走低。2015年末,蒙古国外汇储备13.231亿美元,同比下降20%左右;截止2016年11月底,外汇储备额为13.0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61%。
苏赫巴特广场旁边的乌兰巴托市政府办公楼
第三是沉重的债务负担。
截至2016年9月底,蒙古总体债务总额为237.8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0%,已超过GDP的210%。
具体而言,政府负债47.59亿美元,中央银行负债17.29亿美元,其他金融机构负债23.51亿美元,其他领域负债81.28亿美元,因直接投资发生的公司间债务68.17亿美元。
根据测算,蒙古国只有每年保持15—18%经济增长速度,才能承受债务负担。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沉重的内外债压力将会成为制约政府财政政策实施的重要掣肘因素。
2020年7月,蒙古国新政府成员在国家宫宣誓就职
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蒙古国经济持续低迷,货币贬值严重,导致国内消费走低,居民购买力明显下降。比如在2014—2016年间,蒙古国进口贸易连续3年下降。虽然促使蒙古国对外贸易出现顺差,但也改变不了外汇储备逐年减少的事实。
根据蒙古国国家统计局与世界银行共同公布的数据,2016年蒙古国的贫困率为29.6%。其中,相当比例的原脱贫人口又重返贫困群体;2018年,蒙古国贫困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依然高达28.4%。
另外,在2007—2016年间,蒙古国的平均失业率为9.12%。其中,2016年第一季度的失业率一度高达11.6%。
另据蒙古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2012—2014年间,20—24岁城市年轻人的失业率约为18%,超过了国家失业率的2倍之多。
蒙古国警方在国家宫附近应对抗议者
作为对比,围绕资源分配与政治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机制一直都不够完善,使得很多蒙古国的政治精英们纷纷入股或创办企业,从中获利。
早在2014年,蒙古国媒体就曾在报道中表示,在国家大呼拉尔的76位委员中,74位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国家GDP的7.6%,其中4位又占据了这些财富的64%。
出于对多党议会制的不信任与对政治腐败的强烈不满,年轻人的参政积极性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打击。比如在2012年的国家大呼拉尔选举中,60%的青年人未参与投票。要知道,18—35岁的青年人占到了选民数量的近一半。
参与抗议的蒙古国民众
2)民族主义思潮下的政治投机
为了能在选举当中力拔头筹,“中国威胁论”一直都是政客们大肆捞取选票的有效工具和得分手段。
比如在2017年的总统大选中,三名候选人不约而同地将“中国威胁论”作为攻击对手的有力杀伤武器。
从左至右,人民党候选人恩赫包勒德,人革党候选人冈巴特尔,民主党候选人巴特图勒嘎
展开来说,一直以“爱国者”自居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巴特图勒嘎就在竞选宣传活动中提出了“为了强大的蒙古”、“蒙古胜利”等口号。
对此,有网友通过社媒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的对手是谁,你想如何胜利?”
不久,他在公开演讲中如是回答道:“蒙古国的经济一直遭受着南部国家的威胁,许多省份的地下资源出口到中国,是纠正这个问题的时候了。这不是民主党人,也不是候选人个人的义务,而是每个蒙古人的义务。”
民主党哈勒特马·巴特托勒嘎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向主要竞争对手、人民党候选人恩赫包勒德发难,不仅称他有“中国人的血统”,还言辞激烈地指出,“这样的人不应该成为蒙古国总统,否则会出卖蒙古的利益”,甚至要求对方公布自己的五代家谱。
见对方来者不善,恩赫包勒德丝毫没有示弱。他不仅公布了自己的家谱,还指责巴特图勒嘎“与中国商人勾结牟利”,称其收取中国商人200万美元贿赂,是个“虚假的爱国者”。
另一个候选人,人民革命党候选人冈巴特尔也没有闲着。他在总统候选人辩论会上居然公开声称,“中国大量有毒食品出口到蒙古国,威胁到蒙古的人口安全和国家安全”。
醉汉的身后是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
鉴于这种相互抹黑、揭短的做法实在有点上不得台面,以至于不少蒙古国民众气愤地表示,“这些人都是蒙古国的耻辱”;更有一部分人表示,“自己不会参加投票,因为三个候选人没有一个是中意的。”
当然,也有很多专家表示,“反华情绪不会在选举中占主导”。原因很简单,“蒙古人民正变得越来越理智,他们更关心如果经济得不到改善,他们的日常生活会出现什么状况”。
当选总统的巴特图勒嘎
值得玩味的是,巴特图勒嘎在当选总统以后,对华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不仅积极与我国展开合作,还多次参加“一带一路”等合作项目。
在新冠爆发之初的2020年2月,宁可回去被隔离14天,也要带3万只羊来访华;与此同时,蒙古国政府还向中方提供20万美元捐助,乌兰巴托市政府提供5万美元捐助。
由此可见,蒙古国的政治精英们都知道,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固然是未来的努力方向,但在短时期内还无法做到。
作为对比,均衡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会在大项目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等方面提高中蒙经贸合作档次。更何况,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蒙古国提出的“发展之路”,在理念、内容及利益上高度契合,双方合作的机遇远大于分歧与挑战。
3)小结
根据世界银行在5月份发布的《蒙古国经济半年报》显示,蒙古国2024年的预期经济增长为4.8%。简单地说,因为扩大的采矿业、较为强劲的私人消费以及财政扩张抵消了恶劣气候条件导致的农业部门萎缩。
报告还预测,蒙古国在2025—2026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6.4%,可以说“稳中向好”。不过话说回来,报告也同时指出,全球增速放缓、地缘紧张局势升级、极端气候以及财政扩张和家庭收入增加带来的通胀压力等都是潜在的不利因素。
由此可见,蒙古国的领导班子可不敢更不能“提前开香槟”。
乌兰巴托俯瞰

3

“靠天吃饭”背后的“中国焦虑”

进入80年代以后,苏联与其他“经互会”国家对蒙古国的援助,一直是以所谓“交钥匙”的方式完成的,“你不需要做任何努力,一切由兄弟国家包办”。

这就意味着,即便是蒙古国的精英阶层也几乎不需要掌握这些现代工业项目的管理方法与运营逻辑,“等现成的就可以了”。用发展的眼光看,这种“坐吃山空”的心态,最终为自己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经互会”主题宣传画
1)“卖矿”的后遗症
截至2014年底,蒙古国境内合计有80余种矿物的1470处矿床和8240余处采矿点,具有重要地位且开发潜力大的矿种包含并不局限于铜、钼、锌、煤、铁、金、钨、萤石、石油以及铀、银、稀土、页岩等。
根据蒙古国矿产资源局2015年12月统计公报及相关资料的数据显示,截至年底:
  • 铜矿金属储量4580万吨,居亚洲第一;
  • 煤炭储量258亿吨,位居世界前十位;
  • 金矿金属储量59.8万公斤,位居世界前十位;
  • 铁、金矿、萤石、铀、稀土、磷、石油等能源的储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蒙古国的矿藏分布
众所周知,蒙古国矿业基本上为采掘和初级加工产业。因此,能源销售一直都是蒙古国投资回报率较高的产业之一。
资料显示,在2004—2008年间,蒙古国的经济增长率一度飙升到了9%;到了2011年,增速更是达到了17.3%,经济总量也从2000年11.37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125.8亿美元。
不过话说回来,自1997年第一部《蒙古国矿产法》颁布以后,在极低门槛的吸引下,蒙古国矿业发展进入粗放式开发阶段,非专业性的中小企业的大规模涌入,引发了矿权市场和矿产开发环节的诸多问题。
在工厂的烟雾和贫民窟的围绕中,乌兰巴托原本的样子逐渐变得模糊
比如作为外资最多参与者的中资企业,大多存在独资、控股、非国际化、非属地化经营理念,以及恶性竞争等问题。
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过分追逐利润,普遍缺失社会责任感,大肆使用早就被淘汰的落后工艺,屡屡引发环境与生产安全问题。
就拿一些小型金砂矿、萤石矿开采企业来说,不仅手续不全,而且还使用最原始的方法开采,造成了当地环境的严重污染。更令当地人感到气愤的是,即便河流与草场遭受破坏以后,他们也不会按照规定予以恢复。
乌兰巴托郊外的小型煤矿
再加上中国工人的技术熟练度、敬业程度远超当地工人,因此他们的收入水平也颇为可观。于是,大量中国工人以合法或非法途径涌入蒙古国境内。突然出现的数量庞大的中国人,令蒙古国民众普遍感到不安。
因此,在进入21世纪以后,至少在蒙古国民间,“中国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资源掠夺者”与“环境污染者”的代名词。
乌兰巴托的郊区
2)“资源民族主义”与“中国担忧”
矿产资源无疑是属于蒙古国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然而利润的大幅度外溢、利益分配不公,使得矿产的开发预期与现实产生了巨大差异,最终于21世纪初形成了席卷全境的“资源民族主义”运动,并直接导致自2006年开始大刀阔斧地调整矿产法规。
乌兰巴托郊区
2006年,蒙古国颁布《蒙古国矿产资源法》和《战略矿名录议会决议》,里面明文规定:
只有在蒙古国注册成立的企业法人代表才可申领矿产证;设立15处战略矿,国家有权在战略矿中持有34—50%不等的股份;地方政府根据需要有权把许可证区域征收为“特需地”;抬高技术、环境、税收、外籍劳工的进入门槛。
2012年5月,蒙古国颁布《战略领域外国投资协调法》。该协调法规定,“矿业被列为战略性行业,外资参股超过49%的项目需提交议会审核,企业的外籍劳工数量不能高于20%,外资进入受到了更大幅度的限制。”
蒙古国的煤矿
众所周知,矿业开发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行业,对投资环境的稳定性要求相对更高。外资协调法的颁布,进一步加剧了外国投资者对蒙古国法律环境的担忧,因此一直持停止观望状态。
结合矿产许可证持证者的国别和地区分布情况看,在合计1899家持有者当中,蒙古国内占78,4%,外国独资占15.1%,蒙外合资占6.5%。在外国独资当中,中国占50%;在蒙外合资中,中蒙合资占43.5%。可以说,上述法律的颁布,对中国资本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
蒙古国的煤炭,整体质量还是比较高的
更令蒙古国各界感到棘手的是,进入2010年以后,国际市场上的煤炭、铜和铁矿石等矿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比如在2011—2016年间,全球铜价从10000美元下跌到4500美元。于是,外国直接投资开始下滑,国家经济遭遇重创。
数据显示,该国的GDP增速从2012年12.4%迅速跌至2016年的-1.6%,官方货币图格里克贬值了60%,一半企业停产,本国金融几近崩盘。
面对这一不利局面,蒙古国政府不得不改行比较温和的法律政策,但收效甚微。
2016年8月,蒙古国财长宣布国家破产,并从2017年开始举国还债,欠债23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80%,最后不得不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55亿美元的救助才起死回生,勉强躲过了国家主权债务违约的不利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笔援助当中,中国方面的援助多达22亿美元之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实际上,进入2010年以后,中国一直都是蒙古国的最大投资来源国和贸易伙伴国。截至2016年,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和连续19年成为第一大投资国。
2015年,中蒙贸易占到了蒙古国外贸总额的62%。其中,出口占比83.5%,90%的矿产品出口到了中国;在1990—2015年间,中国对蒙古国的直接投资存量为43.4亿美元,占到了总存量的25.9%。
2016年,蒙古国对华贸易总额49.63亿美元,占同期外贸总额的60.0%,对中国贸易的依存度为72.54%;对华出口超过了出口总额的80%,进口占其进口总额超过30%,中国投资占蒙古国吸引外资总额的30%。
位于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广场的苏赫巴托雕像
不过话说回来,基于发展“第三邻国”的利益考量,蒙古国政府在《国家安全构想修正案》当中要求,“与任何一国的经济依存度不能超过30%”。原因很简单,“对中俄两大邻国的过度依赖,将会打破蒙古国最理想的均衡、多支点和中立的外交生存法则”。
比如包括中国中铝集团、紫金矿业集团在内的几十家世界跨国公司,都曾参与到了蒙古国奥尤陶勒盖金铜矿的开发竞标,但最终被澳大利亚力拓集团(Rio Tinto)击败出局。
比如中铝作为力拓的最大股东,曾于2010年7月初通过力拓表明了以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购入艾芬豪股权)的方式加入进来,但遭到了蒙古国的激烈抵制,他们不希望与力拓的交易最终成为与中铝集团的交易,使得中铝的努力未能实现。
力拓集团是蒙古国巨型铜金矿奥尤陶勒盖(Oyu Tolgoi)项目的最大股东
站在发展的眼光看,蒙古国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简单地说,低附加值的矿业开发项目的不断扩容,不仅使传统的畜牧业得不到资金、技术支撑,也造成了其他行业的投资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最终导致竞争力下滑乃至萎缩,加剧了国内产业结构失衡的严峻情况。
实际上,蒙古国的机械、石化、电子等制造业产品和大部分轻工业产品不能自给,基础建设和信息两个产业仍停留在初级的阶段,不仅不具备扩大发展的条件与环境,也缺乏投资吸引力。从蒙古的实际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产业基本都处于受到产业安全威胁状态。
乌兰巴托郊区
3)小结
截至2020年,蒙古国的贸易伙伴虽然超过了150多 个。不过话说回来,但是贸易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只有中、俄、英、韩、日、德、美、瑞士等8个国家,实现贸易总额为77.256亿美元,占外贸总额的91.25%。
在这些国家中,蒙古国对中国的依赖更为严重。用发展的眼光看,这样的局面是蒙古国各界都不愿意看到的。鉴于此,这种带有“恐华”、“厌华”甚至是“反华”色彩的民族主义思潮,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延续下去。
蒙古民众对政府官员卷入煤炭贸易腐败事件和通胀高企的民生状况感到愤怒

4

客观存在的民间冲突

众所周知,蒙古国曾经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拓展阅读:理智讨论:为什么晚清的蒙古人“不能打”了?)。

以至于直到今天,国内依然有不少人还在一厢情愿地谈论“回归”的可能(拓展阅读:一文概述:外蒙古独立的前世今生)。但现实情况是,蒙古国民众一致认为,“回归是100%没有可能的。”
蒙古国国家宫的成吉思汗雕像
1)“中国印象”的流变
不过话说回来,蒙古国民众的对华印象其实不是一成不变的。
苏联解体以后,当时的大多数蒙古人认为,“中国人好,苏联人坏”;相传,中国工人与前来敲诈的当地流氓发生冲突后,本地的黑社会都出面帮忙解决问题。
据一位90年代初赶赴蒙古经商的华侨回忆,那时候双方颇为亲近,甚至大街上的陌生醉汉都会主动喊他到自己家里喝酒。因此,自己在蒙古“就像自己的家里一样”,可以随便在公开场合使用中文。
但在进入21世纪以后,他呼应开始听到部分中国人被当众辱骂为“Hujaa”,甚至被无端殴打。现如今,“Hujaa”已经成为中国人与蒙古华侨的贬义统称,少数蒙古官员在电视上接受采访时也会脱口而出。
90年代初的乌兰巴托
同样在进入1992年之后,伴随着前往蒙古经商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乌兰巴托的大街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汉字招牌。但从2006年以后,这些中文招牌陆续消失直至绝迹,一些华人商铺或饭店还不断遭受当地极端人士的暴力冲击。
进入21世纪之后,一大批来自大陆的皮草贩子与废旧金属回收者涌入蒙古国境内。与此同时,蒙古人也开始大批前往中国境内批发日用品返回蒙古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带去了除了商品和投资之外,还有假货与造假技术。据说,乌兰巴托百货大楼也曾经出现过不少假货。与此同时,一些内蒙古当地的蒙古族人也会主动为前往中国采购的蒙古人充当中介,从中赚取欺骗性的“差价”。
有文章指出,有中国的蒙古族人亲眼目睹一个蒙古国醉汉,在乌兰巴托街头手持砖头,见到中国人就砸。一问才知道,这个人曾前往中国做生意,刚刚被骗了精光。
其结果就是,在蒙古国流传的说法已经变成了“俄国大哥好,中国人坏,懂蒙古语的内蒙人更坏”。比如一名蒙古国留学生回忆,小时候对中国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商品质量差,报纸上经常骂中国人坑蒙古人。
90年代的蒙古国民众
另外,与注重礼节穿着、识字率一度高达99%的蒙古国民众不同,少部分中国人穿着邋遢,喜欢随地吐痰,进入餐厅后大声喧哗、不按蒙古习惯将外套挂在入口处乃至随地小便等行为,激起了当地民众的强烈反感。
对此,蒙古民族主义组织“达亚尔”成员也不住感叹,“世间少有的没文化的人都来到了蒙古”。直到今天,“中国人”依然在蒙古国境内留有暴发户、没文化等刻板印象。
进入2010年以后,当地华人违法乱纪的行为越来越厉害,对整个社会的负面影响在增加。其结果就是,原本的不和睦逐渐升级为了暴力冲突。
蒙古国的“中二青年”
2006年11月26日,即独立日的晚上,三家中资商家遭到数十名蒙古年轻人打砸抢烧,包括一家宾馆、一家超市和一家餐厅。
2010年4月份,2名华侨在24小时内被杀。两起惨案之后的半个月内,南亚某国使馆代办疑似被误以为是中国人后,在蒙古农业部门前遭到痛殴,险些丧命。有目击者称,“行凶者边打边喊,Hujaa,滚回中国!”旅蒙中国人在浓烈的仇华氛围之下,遭遇巨大生存压力,举步维艰。
2015年,多名内蒙古游客于3月28日在蒙古国肯特省不儿罕山游览时,受到了极端组织人员的人身攻击和侮辱。其中,受辱视频和照片被上传到社交网站,引发中国国内严重不满以及蒙古国社会各界的关注。
报道截图
对此,新华社记者王宁分析认为,“肇事者大多数是社会底层人士,其中很多是没有找到工作的年轻人。由于人数少、诉求偏激,他们的影响力实际上非常有限,大多数蒙古国民众也不会买他们的账;另外,不排除有些人是蒙古国当地利益团体和个人的“商业工具”,试图以极端言论和行为赶走中国企业。”
2)难以割舍的历史包袱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蒙古国民众认为,“蒙古在元朝也曾征服过中国,为什么不说现在中国是蒙古的一部分呢?”这种史观的叙事范本,全部淋漓尽致地展示在了位于首都乌兰巴托的国家博物馆里面。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博物馆,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向参观者证明自己国家民族的正统性与唯一性。通过展品的内容、陈列样式与展馆大小等细节,我们可以了解蒙古人对自己的历史究竟是持怎样一种态度。
蒙古国家博物馆
蒙古国家博物馆内共有9个常设展厅,其叙事脉络是“上古蒙古(旧石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匈奴帝国(匈奴、鲜卑、柔然)——突厥汗国——回鹘汗国——契丹(辽)——蒙古帝国(北元)——满洲统治之下的蒙古——革命前夜的蒙古——社会主义时期的蒙古——民主化后的蒙古。”
这样的历史排序,就想告诉每一个参观者,蒙古国是历史上活跃于长城以北的游牧帝国的合法继承者,漠北草原帝国的世居居民的嫡系后裔就是现在的蒙古人。
退一步讲,草原帝国的统治者要么是蒙古人的直系祖先,要么与蒙古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蒙古国家博物馆内景
鉴于历史上的游牧帝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中原政权呈现着压制状态,使得今天的部分蒙古国民众,依然在内心深处看不起汉族。
他们始终深信自己的政治制度比中国优越,深信能靠美、日、韩的援助成为一个新兴的发达国家。
再加上越来越多的蒙古国民众斗通晓汉语,大陆互联网上多如牛毛的对蒙古国的歧视性语言以及部分中国网民四处传播的所谓“蒙古议员想提议回归中国”等各种自我意淫言论,越来越多地被传入蒙古国境内。
其结果就是,一些主张“捍卫民族血统的纯洁性”的非政府团体,大多都会做出带有排华倾向的暴力行为,以示回应。
另外,与绝大多数东亚国家不同,不少蒙古国民众尤其是年轻男性似乎一直对“挑战外国人”情有独钟。他们不仅挑衅中国人,哪怕是韩国人、日本人乃至欧美人,都可能会成为其“比划比划”的对象。只不过,中国人的不幸更为普遍而已。
蒙古国家博物馆内景

5

尾声

一言概之,中蒙关系总体上表现出一种“不平衡”的发展倾向。

一方面,在政治外交关系不断深化、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稳健发展;另一方面,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仍相对不足,使得当前双边关系中的信任和民意基础有待巩固和提升。
与此同时,转型后的蒙古国实行全方位开放的平衡外交。这种平衡外交主要体现为,“既要在中俄两个邻国之间,也要与第三邻国间保持总体平衡关系”。简言之,这是一种“双重平衡”外交与“多支点”外交。
鉴于此,蒙古国在重要战略资源的开发和投资等领域,一直与美、法、德、日、韩等“第三邻国”有着广泛的合作意愿。
8月1日,蒙古国乌兰巴托,蒙古国外长巴特策策格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对此,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钟飞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是蒙古国搬不走的邻居,所以“我们应该以大国心态理解蒙古的外交布局”。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历史角度讲,蒙古国都“不可能跳出中俄的圈子去发展同他国的关系,甚至引入外部势力作梗”。
所以,蒙古国同西方发展关系绝不意味着至此向它们“一边倒”,更不会成为西方打入中俄之间的“楔子”。

激情邀请各位主理人/创始人/CEO朋友们,来咱的公众号上投放正经广告哈:

首先,本号最近的涨粉和阅读数据真的还不错,基础数据有保障;
其次,本号粉丝比较优质,几乎都是靠码字敲出来的严格意义上的活粉;
第三,号主至少在现阶段依然处在“话少、活好、不粘人,要价便宜”的状态,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以后火了就贵了,真的!

大家呆着没事儿
可以点一下关注哈
要是能顺便给直播打打赏
就更好了
推荐阅读: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坚定认为,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烂的朝代?
一文概述:近代日本是如何占据并妄图“同化”东北的?(增补版)
【养眼】醒醒,志田千阳从来也永远不会是你的老婆!
一文概述:古希腊人的“妇女观”
炸裂的豆知识:明清小说中的“男风”,到底是是咋回事?
作为“兄弟之国”的金帐汗国与伊尔汗国,为什么总是打来打去?(修订版)
理性讨论:法国大革命真的让乾隆皇帝大受震撼了吗?
【养眼】盘点巴黎奥运会八大高颜值美女运动员!
一文概述:是谁奠定了中国版图?
一文概述:蒙古帝国是如何分崩离析的?
一文概述:突厥和土耳其,到底有没有关系?
理智讨论:元朝到底有没有划分“四等人”?
理智讨论:为什么晚清的蒙古人“不能打”了?
居安思危:政治腐败,是如何彻底摧毁苏联的?
一文概述:为什么奥斯曼土耳其被肢解了,而晚清却没有?(增补版)
【养眼】卢昱晓:被爱包裹长大的“糊涂”孩子?
一文概述:为什么晚清会爆发义和团运动?

汗八里文艺之声
关于人文地理/历史的一些碎碎念,偶尔也会写写体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