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聊聊:中国会成为移民国家吗?

文化   2024-09-05 20:03   北京  

在7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当中,特意提到了“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一句。对此,有人将之解读为“90后无论男女,都要65岁退休”。

当然,所谓“65岁退休”的说法只是一种猜测,因为截至目前,具体的延迟退休方案尚未出台。不过话说回来,舆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声音,无外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生育率下降,另一个是人口老龄化。
那么问题来了,我国的人口现状大致是什么样的?人口老龄化与生育率下降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难道真的需要“引进外来移民”才能解决劳动力短缺这一棘手问题吗?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决定》原文,转自财政部官微

1

中国的人口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给到的数据:

2020年,我国总人口数为141178万人,与上一年相比净增了204万人;2021年为141260万人,净增了48万人。
2022年为141175万人,同比减少了85万人,首次出现了负增长;2023年为140967万人,同比减少了208万人,连续两年出现了负增长。
中国总人口的变化
实际上,生育率下降已经呈现出了全球化的趋势。早在2021年,就有超过一半的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低于维持人口更替的水平;进入21世纪以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经历出生率低于维持人口更替水平后恢复。
因此有观点认为,未来的全球总和生育率还将继续下降;即便是成功推行了促进生育的政策,也会保持在低生育水平。
今年3月份,《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Global fertility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50-2021, with forecasts to 2100:a comprehensive demograph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1950—2021年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生育率及到2100年的预测: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综合人口分析),下称“人口分析”》的研究论文。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不仅领导了这项全球性的研究,并提供了全球疾病负担、伤害和风险因素研究(GBD)的评估数据,旨在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全球、地区和国家生育率变化趋势。
论文内页
该团队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总和生育率(TFR)为2.1才能维持人口的长期代际更替。用通俗的话说,一名女性平均生育2.1个孩子,才能保持当地总人口的稳定不下降。
1950年,1名女性生育约5个孩子;等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已经降到了2.2,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超过一半(110个)的TFR低于能够维持人口更替水平所需的2.1。
论文还提到,我国的总和生育率(TFR)为1.23,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文章预测,这一数字在2050年和2100年将分别为1.14和1.16。
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还在早前发布的论文中做出预测,截至2100年,我国的总人口将从现在的14亿降至7.3亿。
不同国家在2021年和2100年的总和生育率(TFR)对比
与前者相比,民间智库“育娲人口”的态度更为“悲观”。根据其发布的《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中给到的数据显示:
截至2050年,中国总人口将下降至11.72亿;截至2100年,中国人口将降到4.79亿,占世界人口比例将从现在的17%降至4.8%。
不过话说回来,与人口总数下降相比,更令人担忧的是人口结构的变化。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显示:
第一,截至2023年,中国只有不到20%的人口处于“60岁及以上”的退休年龄范围之内;但到了2100年,这一数字极有可能将增长到令人惊讶的52%左右。
第二,截至目前,约12%的中国人口是20—29岁的年轻劳动者,46%的人口是30—59岁的劳动者;但到了2100年,年轻劳动力的比例将下降至7%左右,30—59岁的劳动力的比例将下降至29%左右。
第三,中国19岁及以下年龄的儿童和年轻人的数量将从2023年时占人口比例的21%下降到2100年的11%。
劳动人口占比的激荡变化(图源:育娲人口)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相对较少,所以老年人口的规模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为14.2%,开始进入所谓的“深度老龄化社会”,2022年上升至14.9%,2023年65岁及以上人口规模2.2亿,人口占比为15.4%,约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26.8%。不夸张地说,大致每4个老年人口当中就有1个是中国老人。
学界预计,我国在2030年前后将进入到占比超过20%的所谓“超级老龄化社会”,2084年之后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一半。
作为对比,日本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合计用了24年、德国用了40年、法国用了126年,我国只用了21年;日本从深度老龄化到超级老龄化用了13年、德国用了36年、法国用了28年,我国预计只会用20年左右。
我国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图源:育娲人口)
总的来说,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与国力的强弱息息相关。人口总量的萎缩,不仅影响大市场的优势,也将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规模;剧烈的人口下降,还会对中国的劳动力造成严重破坏,导致不计其数的经济问题。

2

如何理解延迟退休?

需要指出的是,“延迟退休”作为一项正式的制度,是在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被正式提出来的,原文是“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在2021年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当中,更是明确提出了“要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旨在促进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由此可见,“延迟退休”其实已经成为了一个要尽快落实的具体任务。
“十四五规划”原文
实际上,我国是世界上退休年龄最低的国家之一。其中,男性为60岁,白领女性为55岁,蓝领女性为50岁。作为对比,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均在65岁及以上,比如日本的退休年龄在65—70岁之间,一些企业甚至还会招募70岁以上的老年员工。
长期从事人口经济学研究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在接受《经济观察报》的采访时表示,当前的退休年龄制度已经不符合我国人口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境况。
原因很简单,50年代初的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45岁左右,但现在已经达到了78.2岁。因此,将退休年龄停留在平均只能活四五十岁的时代是不合理的,这不符合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
1959年的重庆
为了进一步解释其观点的准确性,他给出了三个理由:
首先,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整体人群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也在不断推迟。
就拿一个博士生来说,按照现在的学制,假设他7岁上学,将会接受23年的教育,用25—30年来创造财富,最后的养老时间是21—29年。在寿命延长的大背景下,受教育程度越高、能够创造更多社会价值的高知人士,生命周期当中用来创造财富的时间反倒是被缩短了。
坦诚说,这样的比例关系是不合适的。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其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高等教育的重要价值。
清北校门
其次,我国的退休年龄起源于1951年制定的《劳动保险条例》。当时规定,女性职工与干部50岁退休,男性职工与干部60岁退休。
1978年,国务院颁发的新规将女性干部的退休年龄调整到了55岁。另外,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为代表的部分单位,会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退休年龄,比如不少大学教授都是65岁才退休。坦诚说,这些单位已经在循序渐进地推行着延迟退休的政策。
第三,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机械化程度非常低,只能拼体力。因此,一个60多岁的人不可能从事重度体力劳动。
但在今天,伴随着随着机械化、科技化、智能化的发展,体力劳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在逐步下降,这实际上放宽了老年人就业的条件,体现了劳动的年龄包容性。
打农药的无人机
还有一个问题,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是因为养老金紧张吗?严格来说,答案其实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延不延迟退休,这个问题都将会到来,只是早一点还是晚一点的事情。
所谓“养老金不足”的问题,其实是制度设计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之间的矛盾共同造成的。不止是中国,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将面临这一问题。
简单地说,全球的养老保险制度都是在年轻型和成年型社会基础上建立的。前面的时间段缴费的人多,领费的人少,当然具有持续性;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领费的人开始增多,缴费的人越来越少,当然就变得不可持续的。
因此,单纯想通过提高退休年龄来“填补养老金亏空”是行不通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 首先,提高退休年龄无助于减缓人口下降的问题;

  • 其次,对在职成年人和离职成年人之间的比例而言,这一举措只会产生边际效应;

  • 第三,提高退休年龄充其量就是让这一问题晚出现几年而已,不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我国还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图源:育娲人口)
这就意味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在未来将会变得至关重要。因此在“十四五规划”当中,着重提到了“完善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制度,优化做强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内容。
总而言之,深度老龄社会已然成为新常态,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建构于年轻型和成年型社会的经济发展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老龄社会,我们迫切需要一场多维度、深层次、长时期、全面的经济社会适老化转型与改革。
大致每4个老年人口当中就有1个是中国老人(图源:泽平宏观)

3

移民“拯救”日本?

对于“如何提高生育率”这一问题,柳叶刀《人口分析》一文认为,解决办法无外乎就是加强育婴假、免费托儿、财政激励与额外的就业权利等内容。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对策只会对生育率有小幅提升,大多数国家仍将保持在人口更替水平以下。”

为了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的棘手难题,文章给出了这样的“药方”:一旦几乎每个国家的人口都在减少,对开放移民的依赖大概率会成为维持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节目中的“润”美中国人
原因很简单,至少在大多数欧美发达国家境内,相当一部分外来移民会主动从事一些辛苦(Difficult)、肮脏(Dirty)、危险(Dangerous)乃至丢人的,当地人不愿意从事的“3D工作”。
实际上,很多生育率较低的主要国家都是依靠移民来提供年轻劳动力,这些年轻移民生的婴儿也比本地人多。比如美国和德国的外国出生人口比例分别接近14%和18%,日本和韩国的比例分别为2%和3.7%;相比之下,我国的这项数据为0.1%。
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记者采访的“润人”
实际上,日本已经做出了类似的尝试。数据显示,该国已经成为了继德国、美国和西班牙之后全球第四大接收移民国家。
根据法务省2023年4月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在日外国人数尽管只占到了总人口的2.74%,但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
另据该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同年6月底,日本境内的外国人数量达到了322.3万人,与1989年相比增加了将近240万。
简单地说,在这些外国人当中:
  • 永久居留者为88万人;
  • 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翻译、设计师、外语讲,师等34.6万人;
  • 技能实习生为35.8万人;
  • 留学生为30.5万人;
  • 从事护理、工业产品制造、建筑、船舶工业、汽车维修、航空、农林渔业、餐饮外卖等“特定技能人员”合计为17.3万人。

日本的在留外国人数量的top10
有预测认为,随着日本移民政策的进一步放开,截至2040年,将有600万人来日本定居。
当然,日本移民数量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移民政策的不断调整。目前,日本为外国人设定了29种签证,其中24种被允许从事相关劳务工作,比如“技能实习生”、“特定技能”签证等。从政策取向看,日本接收外国移民主要为解决本国劳动力短缺问题。
除此之外,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国高素质人才,日本对移民政策进行了优化。比如从2019年开始推行“特定技能”制度,2023年又在实施了十多年之久的“高度人才积分制度”基础上设立了“特别高度人才”制度,加大了对高学历的外国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高收入外国经营者移民日本的政策优惠力度。
日本国会内景
用发展的眼光看,上述政策为日本吸纳外国劳动力尤其优质劳动力,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首先,可以有效补充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广泛需求。外籍劳工可以第一时间投入到急需行业,在填补行业劳动力缺口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行业生产效率,促进行业经济增长。
其次,加大对“高度人才”的吸纳,将会显著提升劳动力的人口素质。
所谓“高度人才”,普遍具备一般人才没有的高技能、高专业和高学历等优势,是典型的优质劳动力群体,能够给一些趋于保守、停滞的产业带来理念与技术创新,显著提升日本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第三,大量外来移民在日本开展业务或创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强化日本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日本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第四,鉴于日本国内有效需求长期不足的现状,外来移民的大量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和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产生如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消费需求,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
更何况,部分移民会在日娶妻生子,成为永久居留者甚至加入日本国籍,他们的生育观念或许能够带动日本人的生育欲望,有效提升日本的生育率。
位于横滨的唐人街
当然,开放外来移民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加重了日本政府的财政负担。
虽然外来移民对经济有积极影响,但其对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也会显著增加,这就要求政府为此将支出更多的长期性预算。对于资源禀赋本就有限的日本而言,这个负担是不容小觑的,甚至可能引发国民的不满。
其次,外国移民增多可能带来与本土民众之间的跨文化交流障碍和文化冲突等问题。
理论上说,大规模引进移民有利于日本建立“多元包容”社会,但日本民族的单一性和保守性会让外来移民真正融入日本社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实际上,一些保守的日本民众认为,外来移民将对日本的血统和民族文化进行稀释。
第三,日本还将面临非法滞留者数量攀升、移民违法犯罪数量增加等危害社会治安和稳定等问题。
这位名叫Tasha K,油管拥有126万粉丝的黑人女网红,曾在5月份发表了一系列暴论
总之,长期的少子老龄化、人口负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劳动力供给不足乃至经济复苏缓慢等问题,决定了日本的移民政策将是长期的、不断优化调整的。当然,影响也将是多方面的,能否如日本政府预期真正发挥效用也有待观察。

4

我国能否开放移民?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中指出,“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是吸引和服务外国人来华创业投资、工作生活的重要手段”。《意见》这样解释了制定永居条件的具体原因:

伴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人才竞争加剧,迫切需要以更加积极主动、开放自信、灵活务实的态度,创造更为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
在《意见》的政策导向下,《条例》意见稿松动了之前的严格规定,降低了获得永居资格的门槛,并开设了其他的绿卡通道。可即便如此,新规依然高于美国的就业类移民标准。
因此,在我国对全球人才移民的吸引力总体来说远不如美国以及移民门槛还设置得很高的大背景下,不可能出现大批外籍人才来华定居的情况。
上海豫园,中国人置身其中,感觉自己才是外国人
可即便如此,《条例》意见稿在发布之后,第一时间就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舆论风潮,质疑与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其中,相当数量的批评之声集中在外籍人口的“超国民待遇”上。
对此,华东理工大学黄玉琴领导的调研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57%的受访者认为在华外国人享受了超国民待遇,尤其体现在了奖学金、医疗和政府部门服务方面,只有5%的人认为外国人在中国的待遇比本国居民差。
除此之外,相当数量的外籍人口居住在京沪等一线城市,如果他们获得了永久居留的权利,会让渴望落户到大城市的中国公民感到不公;再加上外籍移民不受计划生育的限制,容易造成外国人拥有特权的印象。
最具争议的是,一些永久申请者原本是中国人后来通过移民成了“外国人”,其子女因外籍身份更容易进入国内名校,这一现象也激怒了那些享受不到一线城市教育资源的外地户籍人员。
北京王府井,两个法国人跳舞,一群法国人围观
以在华的非洲人群体为例,国内不少人以为其数量已经高达数十万人,有的网民还称“黑人就快成为中国第57个民族”。该团队还在调研中发现,国内民众大大高估了在华非洲人的规模,将其数量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来自亚洲的黄种人移民。
国内媒体经常引用一项数据,称广州城内有20万非洲人,以致广州副市长谢晓丹不得不回应称这纯属误解”。实际上,根据广州市公安局给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常住广州的非洲人仅有13652人。
可即便如此,出于对在华非洲人的排斥心理,部分网民对中非通婚感到忧心忡忡。因此,《条例》意见稿中“允许与中国公民结婚的配偶获得永居资格”的内容,让一些人担心非洲人通过这条通道大举移民中国。
其实,在华非洲人与中国公民通婚的情况很少见。根据不同时期京沪穗三地的调查研究,跨国婚姻主要发生在中国女性和欧美日等国的男性之间,与非洲男性的外嫁婚姻只占涉外婚姻中的很小一部分。
广州城内的黑人

5

尾声

总而言之,在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扑面而来的当下,养老金改革与促进生育无疑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作为对比,日本的“移民策略”几乎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因为我国各阶层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群体普遍抵制移民。
但问题是,具体推行什么样的养老金改革?如何放开国家生育率?具体建设什么样的老年友好型社会?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难题,恐怕并不容易。

激情邀请各位主理人/创始人/CEO朋友们,来咱的公众号上投放正经广告哈:

首先,本号最近的涨粉和阅读数据真的还不错,基础数据有保障;
其次,本号粉丝比较优质,几乎都是靠码字敲出来的严格意义上的活粉;
第三,号主至少在现阶段依然处在“话少、活好、不粘人,要价便宜”的状态,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以后火了就贵了,真的!

大家呆着没事儿
可以点一下关注哈
要是能顺便给直播打打赏
就更好了
推荐阅读:
一文概述:为什么他们主动选择当汉奸?
论“建国之梦”的彻底倒掉:为什么德王无法取得成功?
一文概述:什么是靖国神社?
理智讨论:为什么从自古以来,犹太人就不招欧洲人待见?(增补版)
一文说透:俄罗斯与乌克兰,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恩怨情仇?(增补版)
【旧文回顾】剧变1978:为什么邓小平要坚定支持“改革开放”?
理性讨论:为什么全世界尤其是欧洲国家似乎都不咋待见俄罗斯?(增补版)
理智讨论:蒙古国“全民反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增补版)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坚定认为,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烂的朝代?
一文概述:近代日本是如何占据并妄图“同化”东北的?(增补版)
【养眼】醒醒,志田千阳从来也永远不会是你的老婆!
一文概述:古希腊人的“妇女观”
炸裂的豆知识:明清小说中的“男风”,到底是是咋回事?
作为“兄弟之国”的金帐汗国与伊尔汗国,为什么总是打来打去?(修订版)
理性讨论:法国大革命真的让乾隆皇帝大受震撼了吗?
【养眼】盘点巴黎奥运会八大高颜值美女运动员!
一文概述:是谁奠定了中国版图?
一文概述:蒙古帝国是如何分崩离析的?
一文概述:突厥和土耳其,到底有没有关系?
理智讨论:元朝到底有没有划分“四等人”?
理智讨论:为什么晚清的蒙古人“不能打”了?
居安思危:政治腐败,是如何彻底摧毁苏联的?
一文概述:为什么奥斯曼土耳其被肢解了,而晚清却没有?(增补版)
【养眼】卢昱晓:被爱包裹长大的“糊涂”孩子?
一文概述:为什么晚清会爆发义和团运动?

汗八里文艺之声
关于人文地理/历史的一些碎碎念,偶尔也会写写体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