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章丘 | 颜承功/五音如水,润物无声

文摘   2024-08-22 22:28   山东  


绣江河滋养我长大,五音戏伴随我成长。

我的家乡在绣江河畔,是个比较富裕的村庄,每逢过年村里都要搭戏台唱戏。登上舞台的多是吕剧,村民爱看爱听爱演出的也是吕剧,如《李二嫂改嫁》《借年》《龙凤面》等等。这不仅给村民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也减轻了村民劳作的辛苦。

有的人虽然喜欢登台演戏,但入戏还有点羞涩。如我的一个叔叔,出演《两垄地》,饰演儿子角色,面对剧情故事叫娘,但怎么叫,也不像,引起村民阵阵笑声。



村民过年爱看吕剧,平时也爱哼哼几句五音戏。我虽然没看过舞台上的五音戏,但挺喜欢这个旋律,还听村民说鲜樱桃(邓洪山)五音戏唱得最好。

真正让我开眼界、看到唱五音戏的,是我在章丘四中上初中时,学校举行的一次联谊会中,低我一级的颜景丰唱的《王小赶脚》。



“六月里三伏好热的天,二姑娘行程奔走阳关。婆婆家住在二十里铺,俺娘家住在张家湾。俺在俺婆家得了场病,阴阴阳阳的七八天,大口地吃姜不觉辣,大碗地喝醋不觉酸。俺也不知道是得了什么病?哎哟哟,俺的娘呀,怎么浑身发酸,俺不愿价动弹。今年我才二十二,摊了个女婿三十三,二十二,三十三,俺丈夫比俺大着十一年。人人都说俺那女婿大,他大不大的俺不嫌,嗨,他知道疼俺。”




这亲昵而甜蜜、带点酸味的唱声,引起同学捧腹大笑。从此,我对五音戏产生了很大兴趣,只要听见五音戏就想起家乡的时光,年轻时候的味道。但那时只知道五音戏是淄博的地方戏。

直到2024年8月11日,济南文峰书院王德清院长组织部分文友,到章莱抗日根据地进行红色之旅采风活动,参观了文组街道办事处的青野村,才明白淄博的五音戏是在青野村“肘鼓戏”或“周姑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鲜樱桃(邓洪山)也是从这里拜师学艺走出去、出名的一代“五音泰斗”。



传说清道光年间,一个皇宫周姓宫女,逃出来到章丘文祖,以唱戏谋生四处云游化缘。她唱腔优美动听,颇有才华,人称周姑子,曾长期在青野村居住。该村赵国庆因喜爱其唱腔,遂拜师学艺。赵又传艺给同村的靳成花、靳成章兄弟,二人后来成立了章丘第一个“周姑子”戏班,成为“周姑子”戏的第一代艺人。

“周姑子”戏因地方语言不同、风俗习惯各异,有东、西、北三路之分。鲜樱桃属于西路,因做得好出名。靳氏兄弟在济南演出时,鲜樱桃弃章丘梆子改学“周姑子”戏。鲜樱桃唱旦角,明鸿钧(青野村人)唱生角。二人成为该剧种第二代艺人中的佼佼者。



鲜樱桃称“周姑子”是五音戏的“二祖宗”,并多次讲到,“五音戏这支花,原根在章丘,那里是它的故乡,我们去章丘演出,就等于出门的闺女走娘家”。一语道出五音戏的渊源在章丘。

五音戏唱腔的特点,是以字行腔,以情带声,先吐字,再行腔,边唱边说,唱中加说(或说中起唱)。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唱词是“一嘟噜一穗”,很注意词义的完整性,能够把描写的事与物、人和情变现得淋漓尽致,“喜得人掉泪”。其旋律和韵味也都体现了方言的声韵特点。所以,五音戏深受群众尤其是妇女群众的喜爱,曾博得“栓老婆橛子”的戏称。



五音如水,润物无声。五音戏潜移默化影响人、改变人,给村容村貌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王德清院长带领文友们走进青野村,就像进入了“戏魂乡韵”的“五音戏村”。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村口“中国非遗·中国五音戏发祥地”牌坊。沿路可以看到“进了青野庄家家周姑子腔”、“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等标语;村前广场上有同真人一样的五音戏雕塑,休息的长廊长椅。



村内有干净整洁的街道,能喷水十几米高的水池,古老的五音戏台,五音戏博物馆,还有洁白的墙壁上,绘画着各式各样的五音戏人像。一位陪老人推着轮椅散步的村民自豪地说,“我们村漂亮吧。”

愿青野村的五音戏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前程似锦。




【作者简介】


颜承功,济南市章丘区人,1947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省直机关退休干部。喜欢文学,其文学作品在全国、省、市等报刊上多篇被刊用;喜欢摄影,现为省和市摄协会员,亚洲“一带一路”摄影大联盟会员,舜耕摄影俱乐部主任,其摄影作品在国际、全国、省、市摄影大赛中都曾获奖和被报刊入选。出版摄影作品《中国摄影家全集·颜承功卷》、《在路上》和文学作品《桑榆集》。

【声明】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网站、微信公众平台转发,需注明来源章丘故事。


商务合作请加主编微信:

yiqing3979(一清)

章丘故事
关注章丘本土资讯,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讲述章丘精彩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