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章丘 | 刘玉荣/红色老区之旅

文摘   2024-08-23 23:22   山东  

“章丘故事”红色之旅采风团,在平台主编、济南红色传承模范老兵、文峰书院王德清院长的带领下,乘坐中巴车,来到章莱抗日根据地中心茶业口,参观附近几个村的红色旧址,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茶业口,位于莱芜北部,地处章丘、莱芜、淄川、博山四县交界,它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山的地势特点,成为当年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理想之地。

中巴车把我们带到了卧云铺山顶,置身于高高的山顶,新鲜的空气,宁静的山林,让一路颠簸的不适感瞬间荡然无存。来不及仔细观看山顶上那烽火台模样的建筑,更来不及放飞诗心,摘云唤雁,老兵就招呼着我们去看《泰山时报》旧址。


坐上中巴车,我们来到了卧云铺村。石屋,石街,石路、石桥,一步一上坡,古屋挨挨挤挤,随高就低,狭窄的石头胡同里拐弯抹角。这种“拐弯抹角”独特的建筑方式,是在街道遇到转弯时,房屋墙角在2米以下的墙面被抹去棱角,刀砍斧削般。

这种做法当地的说法是“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和气”,即最大限度的方便路人通行,尽可能利用空间。这种建筑风格反映了村民之间互敬互让、和谐共处的理念。

老兵招呼着文友们往左手边方向拐,踏着石板路,步步登高,再扶石栏又上石阶。终于,我们找到了保存完好的中共泰山地委《泰山时报》旧址,文友们纷纷合影留念。


《泰山时报》经理部、印刷部也都在卧云铺,占据有利地形,背靠沟壑和大山,便于隐蔽,进退方便。《泰山时报》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唯一的由地委出版的党报,在南王庄印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为了安全,报社搬到村外山上一个叫泉子的地方印报,后来又迁到了卧云铺。

老兵以超人的记忆力,绘声绘色地给文友们解说着、比划着;我们细心地聆听着,想象着当年《泰山时报》的编辑们用发报机接收、传递延安新华社党的声音的每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想象着革命者们彻夜忙碌的场景——

他们心里燃烧着可以燎原的信仰之火,抱定把小日本赶出中国的坚定信念,用棉被挡住透光的门窗,微弱的灯光下,轻轻的讨论声,滴滴的发报声,吱吱的印刷声……

当年,延安新华社党的核心思想,泰莱地区一条条抗日救国的信息,就是靠《泰山时报》传遍了抗日根据地。


村与村之间路程很远,有些村坐中巴车也要赶很长时间。一会儿转弯,一会儿爬坡,十八弯九连环。那奔流不息的嬴河水,像条玉带在大山里缠绵不断。

虽是初秋,但气温仍然很高。中巴车内空调制冷效果不是太好,我们只好打开车窗通风。行至爬坡路段,一股难闻的汽车轮胎和地面摩擦出的烧胶皮的味道飘进车里,可见,行进之艰难。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住文友们向下一个红色旧址前行的热情。

坐中巴车的时间,老兵是不会白白浪费的。他不断地跟专门写红色抗日传奇故事的老战友“锅王”老师交流着、讨论着,还时时给我们解说着。文友们聆听着,追问着,记录着。

老兵还一个劲地吆喝着,要用脑子记!我感觉老兵的脑子就是一部存储量最大的电脑,里面装得满满的,全是红色革命史。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南王庄。南王庄位于莱芜茶业口镇的最北边,地处莱芜、章丘两县交界,北面是齐长城和著名的黄石关。南王庄属于莱芜茶业口镇,而北王庄属于章丘官庄街道,这是两个写满英雄史的村庄。

南北王庄不仅是莱北一带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地区,还是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他们承载着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记忆。

走进南王庄,家家门口都是坡,真是石头山,石头坡,石头胡同多又多。

莱北抗日根据地有关单位都在这里。泰山地委税务局、食粮局,中共章丘县委成立旧址就在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指挥所对过,还有战时邮局,后方基地蚕坊、弹棉花坊、被服厂以及武工队等前方后方的重要机关部门。


在南王庄行走,几乎每一条小胡同里都有红色旧址,有的巷子里,两三步就有一个红色旧址,简直比现在农村“出彩人家”还要多,南王庄就是一个洒满红色种子的抗日英雄村。

从南王庄星罗棋布的抗日组织我们不难看出,章莱地区抗日的革命力量早已编织成一张坚固的网,为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听老兵介绍说,当年这一带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南王庄为“莱北小延安”。

因此,以茶业口为中心的莱北地区就成为日军军事打击和经济封锁的重点。当然,这一带军民抗战的故事也是三天三夜讲不完的。


上次在兴隆寺廖容标司令养伤洞前,老兵给我们讲过廖司令带兵痛打小日本鬼子的故事,从“章丘故事”平台“锅王”老师那一篇篇写不完的抗日根据地的战斗故事里,就能感受到这一带的抗日烽火。

时间已经过了中午,大家顾不上吃午饭,冒着酷暑,跟着老兵从南王庄出来,又来到了北王庄西关山边的小道上。这里是当年的西关山战场,老兵深情地给我们讲述着西关山战斗:

一次,日军集中大量兵力,向南北王庄一带抗日根据地发起了大扫荡。在这次突围战斗中,我方伤亡惨重。他指着西关山左侧的垛篓子山说,当时,有一部分八路军武工队员和县政府人员从此山突围出来,到了莱芜境内。

但是,从西关山突围的官兵们伤亡很惨重,有十八人都牺牲在西关山下。而一名王姓通讯员,从西北方向突围出去后,因伤势太重牺牲在了一片山坡上,年仅十七岁。

抗战期间,章莱革命根据地,有多少英雄好汉,倒在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石新团长、汪洋政委,还有南王庄为了保护民兵联防队员,跳崖牺牲的刘俊林等等。


抗日将士和民众的鲜血洒满了嬴汶河滩,染红了嬴汶河水,多少个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十几岁、二十几岁。

可恨日本鬼子犯下的滔天罪行,此血泪仇民族恨,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虽是酷暑天,思绪透心寒。
英雄洒热血,抗日激情燃。


站在山道旁,望着前面的西关山,心里默默地向烈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山葱郁,水肃然,英雄血染西关山。
保家卫国奇功立,名垂青史万代传。


他们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不怕流血牺牲,他们的身体虽然躺在了血泊中,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灵魂永远不灭。


血洒禾田边,魂立西关山。
保家卫国杀倭寇,虽死亦心甘。

官兵意志坚,卧也勇向前。
化作松柏万年立,笑看赢水潺。



时间紧,任务重。老兵带着文友们紧锣密鼓地在莱芜茶业口附近大山里的几个村庄搜寻着各处红色旧址,半天的时间莱芜茶业口镇的卧云铺、南王庄,章丘中白秋、北王庄西关山战斗旧址,石匣垄子岭(长城岭)等地转了个遍。到了中午一点多,还来不及吃午饭。

行在莱北地区的大山里,访不完的红色遗址,听不完的抗日故事。返程的路上,不觉得疲劳。中白秋村的八路军修械所里,章丘铁匠铁锤叮当维修从小日本手里夺来的枪支画面在眼前,在耳畔,一次又一次地重现。

还有村头那两棵寂寞古老的侧柏树啊,它们见证着章莱地区的抗日历史,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傲然屹立在高高的山坡上。


一处红色旧址,就是一处良好的红色教育基地。走进一次革命老区,就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愿在老兵的带领下,挖掘更多的红色故事,续写更多的革命历史,把红色记忆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


刘玉荣,退休教师,出生于1966年。热爱生活,喜欢阅读朗诵,闲暇之余,学着写点诗词和小文。

【声明】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网站、微信公众平台转发,需注明来源章丘故事。


商务合作请加主编微信:

yiqing3979(一清)

章丘故事
关注章丘本土资讯,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讲述章丘精彩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