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章丘 | 颜承功/“章”显非遗,再创辉煌

文摘   2024-08-30 22:56   山东  

石匣村是坐落在章丘南部山区的古村,是章丘梆子的重要发祥地之一。6月15日,章丘故事平台部分文友在王德清院长的带领下,驱车来到石匣村,与章丘戏曲协会举办了一次石匣传统文化主题采风活动,让文友感受到了章丘梆子文化为振兴乡村经济、发展文化和旅游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呕心沥血挖掘章丘梆子


章丘梆子,又名“山东吼”、“章丘讴”,也叫东路梆子。最早起源于山西蒲州梆子和陕西秦腔。明朝初年随山西、河北移民传入章丘等地,与章丘民歌、民间音乐、方言土语相结合,形成了章丘梆子。章丘棒子男腔雄浑豪放,高亢激扬;女生典雅委婉,细腻深沉,富有浓厚的乡村气息。


石匣村民既是干活的行家,又是吼梆子的里手。随着岁月的流逝,会唱章丘梆子的老艺人相继过世,章丘梆子濒临失传。从2013年开始,教师于永宗和出身戏剧世家的青年于亮兴,出于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携手搜集整理、改编传承这一传统剧目。

于永宗老师负责整理章丘梆子剧本,这是一项繁杂冗长事情,为此,于老师在整理剧目中,精读细研,字斟句酌,夜以继日,费尽了心血,达到了痴迷的地步,甚至影响到个人的家庭生活。每一个剧本,都要通过通读、字词、标点、格式、板眼、对词、校正、定稿、剧情简介等环节反复推敲,耗费近三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于亮兴为搜集丢失的戏剧,到处拜访求教有关演员。一出戏有若干演员,他就逐一去拜访。有的演员保守不愿意讲,他就花费上千元,带上烟和酒,拉近感情争取讲。有的路途远,没有车就下步走,脚都被磨破。为赶路就风餐露宿,能凑合就凑合。10多年奔波,花费10多万元,终于把散落民间的上百部戏搜集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于永宗、于亮兴历时5年,整编35出戏,出版了《章丘梆子传统剧目汇编》上中下三集,90多万字,为抢救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大力发展地方戏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方筹集章丘梆子所需资金


2015年,山东出台了做好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章丘梆子传承人迎来了新的契机。经过半年时间的筹备,于永宗、于亮兴等众人自筹资金50万元,向上级争取资金30万元,成立了章丘戏曲协会和章丘梆子剧团,于永宗为会长,于亮兴为团长。

接着,于会长和于团长走出石匣,去周村、到山西,购置锣鼓乐器、戏剧服装。同时,还筹建了章丘梆子博物馆、章丘梆子戏曲研究会,《章丘戏剧》学刊,专门搜集整理、传承弘扬章丘梆子传统剧目和文化遗产。


于永宗在主题采风会上说,章丘梆子剧团成立后,在章丘各地巡回演出上百场,多次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大型演出,登上齐鲁电视台录制春节文艺晚会节目,在电影《寻味秘盗》录制章丘梆子,受到上级的表扬和群众的好评。

章丘故事平台王德清院长在发言中表示,今天我们走进石匣,开启传统文化主题采风活动,就是深入了解石匣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助力石匣乡村振兴的一个新起点。


“章”显非遗,再创辉煌


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的章丘梆子,2006年被山东省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过半年”乡村振兴艺术节,更多的人走进石匣村,了解石匣的戏剧民俗文化,也促使休闲农家乐、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乡村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增加了个人及村集体的收入带动了石匣经济发展


在江西德安举行的“戏剧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发礼上,章丘梆子代表性传承人于亮兴被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授予“戏剧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称号,这是章丘非遗人荣获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

于永宗会长、于亮兴团长的辛勤付出,让章丘梆子不仅重现旧时风采,还走出山东,走向全国。愿章丘梆子久唱不衰,路子越走越宽。


这正是:


非遗剧目章丘梆,旧时石匣曾荣光。
后继无人濒灭绝,“两于”携手来唱响。
协会剧团为桥梁,走出山东全国唱。
“戏剧中国”是动力,章丘梆子再辉煌。



【作者简介】


颜承功,济南市章丘区人,1947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省直机关退休干部。喜欢文学,其文学作品在全国、省、市等报刊上多篇被刊用;喜欢摄影,现为省和市摄协会员,亚洲“一带一路”摄影大联盟会员,舜耕摄影俱乐部主任,其摄影作品在国际、全国、省、市摄影大赛中都曾获奖和被报刊入选。出版摄影作品《中国摄影家全集·颜承功卷》、《在路上》和文学作品《桑榆集》。

【声明】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网站、微信公众平台转发,需注明来源章丘故事。


商务合作请加主编微信:

yiqing3979(一清)

章丘故事
关注章丘本土资讯,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讲述章丘精彩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