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章丘 | 田茂国/沿着河走

文摘   2024-08-28 22:31   山东  


雨下得并不随意,似是颇费了些心思,为我们这次旅行做铺垫,选在夏秋之交,肆无忌惮地泼墨,描绘的万物蓬勃。山涧溪流动感十足,勾勒的山体窈窕,义无反顾地奔赴。溪水从山巅,从沟壑,从密林,从岩石下涌出,有的高崖倾泄而下,轰鸣声震;有的越石过坎,叮咚清脆;有的在草丛静流,阒然无声。而它们都有同一个目标,汇聚成滔滔江河,扑向泱泱大海。

这片大山是泰山余脉,有着雄浑的气势。红色村庄密布,卧云铺、中白秋、北王庄,闪耀在历史长河;前仆后继的英雄们,像千百条细流,在高山峡谷,在密林深处,在平原沃野,凝聚成浩瀚的力量。

8月11日,立秋的第五天,仍有夏日的酷热,秋天刚刚崭露头角。红色传承模范老兵、文峰书院王德清院长带领,我们一行十七人,沿着河流,寻着英雄的脚步,开展了一次红色之旅。



✭ 深山里的《泰山时报》


车跨过嬴汶河大桥,寻着一条支流,走进山沟深处。蜿蜒至山路高点,视野猛然开阔,烽火台收敛起狰狞狼烟,像一位沧桑老者,有些和蔼,正翘首以盼。登台遥望,其北,一道山梁横卧东西,峰峦叠障,最高峰名曰霹雳尖,海拔853米,山顶悬崖壁立,怪石嶙峋,如犬牙参差。齐长城从那里经过,饱蘸着严冬和酷夏,书写了一段春秋史书,绵延悠长,奔入东海。

据说,遇阴雨天气,云山雾罩之时,山峰便与密云相约,肆意亲密,碰撞出爱的火花,电闪雷鸣。村人管打雷叫霹雳,故称霹雳尖。霹雳尖是章丘、莱芜、博山三区界线交点,登至峰顶,一脚踏三地,放眼看三区。三界碑嵌于巨石,国务院1998年立。


俯瞰山谷,绿树浓荫,葱郁之中,山腰处,有石墙屋脊半遮半掩。卧云铺,诗意山村。听名字,就知道仙居高处,与白云共生。寻迹下行,至村口,水声如雷贯耳。抬望眼,村庄如一幅石雕卷轴,徐徐展开,层叠向上。青石阶,黑草房,绿树荫,白水流,色彩清雅,浓淡相宜。

踏阶而攀。右侧河道,溪水呼啸而下,轰鸣如雷,跳山涧,撞礁石,穿石桥,钻涵洞,拍石碎玉,凛然粉身碎骨的傲气,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山势越险峻陡峭,越能激发水的斗志。石阶曲折盘旋,牵着各家宅舍、邻里亲情。


穿行在村中古巷,山谷空间狭小,村居相邻紧凑,石巷狭窄逼仄。人们敬畏天地,在村里,却“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和气”。房角改直为弧,去棱角留圆滑,让行于道,“拐弯抹角”和谐顺畅;房舍内方外圆,体现着村人内心端正,睦邻谦和。

行至村中央,三间石房依溪而立,因山就势,突兀高矗;门口月台为院、为桥,小巧可人,通连街道。王院长指着门口两侧前壁,说:这就是泰山时报旧址。众人快步向前,争相仰视,左壁方牌“泰山时报旧址”,右壁“红色传承教育基地”。这正是我们寻访的目的地。两块匾牌像两把钥匙,为游客、为学子、为子孙后代,打开尘封的红色记忆。


王院长博闻强记,对章丘的红色文化熟烂于胸,边走边讲解,滔滔不绝。他对红色文化是那样的酷爱!这源于他是一名老兵,对部队生活有切身感受,被评为济南市首届“百名最可爱的泉城模范老兵”。听着王院长的讲述,我们仿佛看到了历史的风烟。

《泰山时报》是泰山地委机关报,诞生在今莱芜区茶业口镇南王庄村。1939年9月,中共泰山地委成立,领导泰安、莱芜、章丘等多县党的工作。日寇疯狂凶残,把抗日根据地分割包围,信息沟通受阻严重,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不能迅速传递。

地委审时度势,创建《泰山时报》,面向人民群众,传达党的声音,宣传抗战形势,动员参加抗日斗争。编辑部克服重重困难,用无线电收报机,收集新华社电讯、国际国内大事、党中央的声音,及时排版印刷,送至人民群众手中。


抗战进入最艰苦的岁月,报社转移至卧云铺。我想,选在这个地方,看中的不仅是背靠大山,易于隐蔽和转移,更是不让天地让和气、不畏强暴扶正义的淳朴民风吧!1944年,抗战形势好转,根据地交通畅通,《大众日报》传递顺畅,《泰山时报》停刊,胜利完成了历史使命。

凝望着旧址,心潮如桥下的溪水,汹涌澎湃,仿佛看到了英雄们忙碌的身影,编辑文字,刻版印刷,徒步传递,把党的信息传遍根据地。


✭ 红色北王庄


嬴汶河,跨越章丘和莱芜,发源于章丘池凉泉村,沿线不断有支流汇入,形成水势浩荡的大河,向南流入莱芜境内,是雪野湖重要水源。两区边界沿岸,一南一北,两个村庄临河相依,上游北王庄,隶属章丘区;下游南王庄,地处莱芜界。两个美丽的山村,便是抗战时期,章丘抗日武装的核心。


王院长像一幅红色活地图,在他心中,插满了红色标记,英雄战斗工作过的地方,哪怕是一处藏身洞,一间矮草房,一口水井,他都熟记在胸。这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酷爱,对英雄们的崇敬,更是责任和担当。正如这次活动的主题,追寻红色记忆,缅怀峥嵘岁月,重温信仰的力量!

走进南王庄,王院长步伐矫健,思维敏捷,凭着深深的记忆,带领我们穿街过巷,在每一处遗迹前,详述发生的革命故事。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章丘人民对日寇的侵略罪行义愤填膺,揭竿而起,纷纷投入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朱家峪,闯关东精神发源地,地处章丘胡山东麓,山村自古重学,现仍有古校遗存,近代的女子学校,更是开章丘之先河。村里的进步教师张游,心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积极寻求抗日救国之路。


一九三八年九月,他几经周折寻到莱芜,找到了县委书记刘莱夫同志。俩人促膝深谈,从济南乡师的同学友情,谈到抗日救国,刘莱夫深感张游的执着与坚定,发展其为中共党员,介绍到抗日军政大学山东分校学习。

一九三九年二月,张游学习结业,受泰山特委的派遣,与孙志超同志组成“章历工作团”,分别在章丘、历城县开展抗日工作。张游以卖笔做掩护,在朱家峪一带村庄,秘密宣传抗日,为主力部队搜集敌人的情报。

听着红色故事,完全忘记了旅途劳顿,思绪随着故事穿越时空,英雄们战斗的场景历历在目。

“这就是章丘县委、章丘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旧址。”王院长的话语带着骄傲,把我们的思绪拉回来。一座荒废的深宅大院,残破的石头院门,坍塌的房脊,荒芜的杂草,掩盖不住它昔日的辉煌,更掩盖不住血雨腥风的抗战历史。


门口七级青石台阶,留有英雄们匆匆的脚步。青石何其有幸,记忆着红色履痕;老宅何其有幸,有缘助力抗战。历史烟云远去,青石固守使命,牢记英雄魂魄。踏上石阶,一级、两级、三级,能感受到英雄的脚步铿锵。

一九三九年九月,泰山特委为加强章丘抗日工作,派七十余人组成工作团,由四支队敌工科长徐仑带领,开赴章丘六区的北王庄、三白秋、西周峪等村,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活动。经泰山特委批准,建立了章丘县工作委员会,朱家峪走出的教书先生张游任书记。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中共章丘县委建立,亓仲文任书记,吴建章、张游、刘延博、张健飞为县委委员。是月,章丘县委成员在南王庄召开会议,秘密宣布章丘县委、章丘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县长吴建章。章丘县委的建立,有力地领导章丘人民抗日斗争的深入,为革命斗争取得胜利,贡献了力量!


南王庄群众基础好,抗战时期的多个政府机构设在这里,泰山地委粮食局、税务局、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指挥所、淄川县武工队、茶业区战时医院、弹棉花坊等。

沿着河走。从车窗眺望,一道断裂的山崖巍巍,王院长说:这是黄石崖,齐长城黄石关遗址。一句话,同车文友的目光,齐刷刷投向遗址。关隘已没有了踪迹,只留高崖耸立,诉说着春秋往事。

走过黄石崖,车拐向河西岸,山村整洁肃静,如精雕细琢的版画。一面红旗迎风飘扬,提示我们,这里就是英雄的北王庄。小村背靠西关山,东临嬴汶河,雨后的河水奔腾汹涌,有着势不可挡的豪迈气势,如同英雄们无畏气概,奔涌不息,勇往直前。


跨过小桥,浓烈的红色氛围包围过来,村口“青山绿水”门,古朴典雅,青石构建,拱券门洞,两侧白墙插图,再现英雄战斗的风采。穿过石门,左侧彩色画栏,讲述英雄事迹;右侧墙壁巨幅铜色浮雕画,军民融合,鱼水情深。同行文友群情激越,被英雄事迹深深感染。王院长既是领队,也是导游,讲起了西关山战斗。

1942年冬,由于汉奸告密,驻扎在淄川和莱芜的日伪军分别从东北、西南方向,向北王庄偷袭围攻而来。得到消息后,县委、县政府组织干部、武工队,以及抗日民众在村西的西关山上,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武工队不怕牺牲,坚守阵地,不少战士身负重伤,毫不退缩,仍顽强战斗。打到最后时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经过一天的浴血奋战,打死日伪军28人,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这次战斗,有18名战士壮烈牺牲,他们中有县委干部、武工队队员、民兵,还有没有留下姓名的烈士。战斗结束后,村民们满含热泪收殓了烈士们的遗体,全部埋葬在西关山脚下的烈士墓地。青山有幸埋忠骨,热血挥洒写千秋。巍巍西关山,滔滔嬴汶河,英雄精神与山河同在。


✭ 中白秋修械所


中白秋,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个红色目的地。

蝉噪山愈静。此时,已是中午时分,燥热难耐,而文友们的情绪,随着太阳冉冉升到头顶,高涨到了极点,在车上,讨论着、追忆着。

十七人大多已六七十岁,爬山过岭一上午,竟然没有疲惫之态。车停在虎头泉畔,村内清幽,静悄然;溪流清澈,水潺潺。小溪流、虎头泉、青石桥,和谐素美,恬静淡然,绝美的山村水墨画。泉水无言,默涌静流;老树遮天以蔽日,独留清凉似深秋;跨石桥,下台阶,亲近泉水,暑气顿消。石桥未老,才知天命,观它的体格,多少年后,桥必称古,与村庄、与山泉、与溪流永生。


沿溪水而行,不远,有修葺高崖凌然巍耸,崖上侧柏苍郁,一左一右,抚肩厮守。登临崖顶,仰视老树,树冠厚密,能遮日月星辰;环抱树干,一搂有余,名树标牌曰:280年。老树历经风霜,见证了英雄们的事迹。

王院长遥指北方,那里就是修械所遗址。抗战时期,八路军武工队缺乏枪支,为武装自己,打击敌人,八路军组织铁匠打造修理枪支,在此处建立了修械所。由于汉奸告密,遭到鬼子和伪军的偷袭,军工战士全部被捕。

树林中,有一处青石老宅,低矮的院墙,截不住视线,房屋素颜依旧。内心确定是此处无疑,驻足观瞧之时,王院长指着屋后的新宅,说:是这里。枪械所旧址已荡然无存。王院长面露惋惜,这名红色传承模范老兵,凝视着新潮的房屋,对我说:三年疫情我没来,遗址就没了。很遗憾,旧址没能得到修复,只能在心里默默缅怀。

下山的路上,王院长忽然想起了什么,说:我还有留存的照片,回去后发给你们。


河水奔腾不息,如革命洪流滚滚向前,前仆后继。而今,美丽乡村建设,每一座山村,都成为秀美画卷,英雄们憧憬的强盛与美好,已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简介】



田茂国,笔名巴陋河。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章丘区作家协会会员。小说、散文、诗歌散见于报刊。


【声明】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网站、微信公众平台转发,需注明来源章丘故事。


商务合作请加主编微信:

yiqing3979(一清)


章丘故事
关注章丘本土资讯,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讲述章丘精彩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