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02
【原文摘录】
对一个适宜的目标来说,最好的反馈是完成目标的成就感。好的反馈还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带来的成长。
【概念转述】
大家都认为达成目标后的外在奖励是最直接的反馈,其实,真正的反馈在于内心的成就感与自我提升的过程。
【个人体验】
美国一所小学为了鼓励阅读,跟学生们说只要完成每周阅读任务,就可以得到一块巧克力。
一位学生的爸爸是行为经济学家,知道这件事后去找校长,说千万不要这样设计反馈,这只会激励出一群讨厌阅读的胖子。
因为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巧克力是最棒的东西,要为它而努力,而阅读成了为了拿到巧克力而不得不忍受的苦工。
这就是奖励带来的“动机转移”,本来孩子阅读是为了享受阅读本身,却因为糟糕的反馈设计变成了为了奖励而忍受阅读。
这样的反馈设计,虽然可以让孩子达成目标,但却会让孩子不再享受阅读,只是为了拿到巧克力而阅读,得不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和有效成长。
什么样的反馈不会导致动机转移呢?什么样的反馈是好的反馈呢?这里有三个思路:
第一个思路,问自己必须设奖励吗?其实有些事情完成本身就是奖励了。
第二个思路,让目标完成后的奖励和目标本身是同类。
第三个思路,围绕关系(而不是用实物)来奖励。
比如,我们要设计实现阅读目标的反馈,以下这些奖励就不错:
A.一本新书
B.搞一个图书中角色形象的化妆派对
C.读完了就可以给爷爷奶奶讲
D.完成目标,爸爸陪你讨论这本书
E.一张兑换券,可以兑换和爸爸妈妈同一个房间睡觉
经常出现的误区是:孩子没兴趣时,父母试图用奖励让孩子感兴趣(或声明惩罚逼他去做)。
奖励(和惩罚)的好处是起效快,可以让人勉强去做。坏处是靠奖惩基本不可能让人喜欢上一件事。
如果孩子不喜欢,首先要解决不喜欢的问题——也就是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有三个要素:目标、反馈、难度。
奖励(或惩罚)属于反馈,而且只是反馈的一小部分,是最不适合单独用来促进兴趣的部分。
【行动指引】
围绕兴趣、成就感及成长设定目标及反馈。
目标完成后的奖励与目标是同类,尽量减少实物奖励,围绕关系设定奖励。
【字数】924字
【用时】30分钟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关注我 👇🏻让我们一起成长 ,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