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03
【原文摘录】
为什么挑战会带来乐趣?准确地说,是难度适宜的挑战会带来乐趣。这涉及一个非常普遍的心理学现象:心流(flow)。
【概念转述】
过去我常常觉得呆在舒适区里躺平更快乐,事实上难度适宜的挑战,进入心流状态,才能带来真正的乐趣。
【个人体验】
什么是心流呢?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你尽力做一件事情,整个人完全沉浸其中,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你可能有点累,但状态很好,完全不想停下。
当孩子学习一样东西投入进去的时候,就处在心流状态。
为什么沉迷游戏者众,上瘾学习者少呢?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被称为“心流之父”,他用一张图说明了这其中的关系,即只有当技能与挑战恰好匹配时,才能进入心流状态。
当你做一件事情时,如果自身技能水平很低,这件事又没什么挑战意义,你就会觉得无聊、没劲。
当你的技能大过你所面对的挑战时,你可能很快会感到厌倦。
当你面对的挑战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时,你可能会因为力不从心而恐慌、焦虑。
很多时候孩子拒绝学习就是这个原因,他觉得自己的技能不足以应对挑战。
实现心流的状态就是:难度适宜,感觉自己尽力就可以应对挑战。
我们希望孩子的学习,尽可能多的处在这个状态。
这就需要充分了解孩子在各个科目的技能水平,了解学习任务给他带来的挑战到底是过大、过小,还是适宜。
对孩子的短板科目,不是简单地降低要求,而要规划更平顺且循序渐进的个性化进阶之路。这往往需要分解目标。
调整难度不是把高目标降为低目标,也不是把大目标拆成小目标,而是把目标分解为让孩子感觉可控的一系列子目标。
一位二年级的孩子,特别怕写作文,目标“三天写一篇作文”是在他的恐慌区,那么把目标订成“一周写一篇作文”,他就能做到了吗?没用的,他还是一想到写作文就难受。
合理的目标分解可以是这样的:第一天攒素材,关于这个作文题目你能想到的任何东西,写到卡片上。
第二天串草稿,把前一天写在素材卡片上的内容调整顺序、组织连贯,使之成为草稿,无论这个草稿是说出来还是写出来都可以。
第三天写作文,这时候只要把打好的草稿落在作文纸上就行了。这样分解之后,第一天的目标能做到,第二天的目标能做到,第三天的目标也能做到。
【行动指引】
给孩子提供个性化的难度调试,把握孩子是不是在尽力后刚好可以应对挑战,获得心流的快乐。
当目标对孩子来说太难时,学会帮孩子将目标分解成孩子感觉可控的一系列子目标。
【字数】1081字
【用时】30分钟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关注我 👇🏻让我们一起成长 ,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