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成果展】以研促教,学思践悟——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低年级数学组教研成果展

2024-12-05 19:00   河南  


以研促教

学思践悟

低年级数学组教研成果展


冬意渐冷,携一缕暖阳,共话教研。为了激发教师们的教学热情,探索更为高效、生动的教学模式。2024年12月4日下午,淇滨区明达小学的刘丹老师带来二年级上册《分物游戏》一课,琚国利老师以《沟通关联——感悟运算本质的一致性》为题做微报告。

01

教师成果展示

刘丹老师执教的《分物游戏》,沿着两条主线展开教学,一是围绕知识脉络主线重点理解平均分,二是渗透“总数”、“份数”和“每份多少”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暗线。在教学中带领学生经历了三次“分一分”的过程:第一次是分桃子,从不同分法中初步感知分的一样多就是平均分;第二次是分萝卜,在具体的学习操作中学习平均分物的方法,初步体会分的一样多就是平均分,感知分法多样性与结果一致性并渗透总数、份数和每份多少之间关系的模型意识;第三次是分骨头,呈现多样化的分法,在展示交流中进一步感知平均分,再次渗透模型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02

专题汇报

琚国利老师以《沟通关联——感悟运算本质的一致性》为题展开报告,她以整数、小数、分数除法为例,前后贯通,感受它的一致性,同时也感受到了数概念和数运算的一致性。就是因为他们所涉及的核心要素一致,计数单位还有位值,十进制;所涉及的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是一致的,数感、推理意识、运算能力。我们老师对教材的本质把握能够通了,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通理通法,掌握本质,建立这种结构的整体化。

数与运算的主题学习,我们要注重推理发展思维,落实核心素养。新课标特别提出:要注重迁移,从未知到已知;注重推理,让孩子们从会算到会想;注重系统,从散点到结构,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建好核心知识、核心素养的承重墙,打通知识之间的这样的一个隔断墙,建立起整体的结构;注重关联,从表象到本质,让孩子们去体会到数概念的一致性、数运算的一致性,特别是能够从结构的整体性来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落实核心素养。


03

组内评课

琚国利老师:

刘丹老师的课从“情境+问题串”展开,由初步感知到摆一摆,再到画一画,从直观到抽象逐层递进,引领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当学生完全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后又给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想怎么分?”来激活孩子们的思维,无形之中又渗透了函数的思想。

总的来说,刘丹老师的这节课,语言有温度,知识有深度,内容有广度,不失为一节新时代下的“美育课堂”。


陈静玉老师:

刘丹老师的课,环节完整,表达凝练。课堂气氛活跃,活动多且活动时间长,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一节值得学习的好课!具体如下:

1.“分了多少次,每次分了多少根,一个小兔子拿到几根胡萝卜”。要求明确,课件给出需要表达的内容,给学生表达借力的地方,规范数学语言,树立学生自信。

2.“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呢?”老师要求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根骨头,学生说:“不用数,题目已经告诉我们了是15根。”课堂生成非常精彩。老师强调,我们不仅要看到图片信息,还要看到文字信息。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3.在练习的时候,刘丹老师不局限于让学生解说自己的作品,还让学生猜一猜别人的示意图是什么意思,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自己对平均分概念要理解透彻,还要用数学的眼光看懂别人,再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

4.如何让独立学习有质量,小学合作有效率?学生思维很重要。小学起始阶段,老师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守恒思想、互逆思想等。本节课“每次分的越多,分的次数越少”,刘丹老师点明函数思想,并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函数思想。


本次教研成果展是一次教育理念的交流与碰撞,它激励着每一位教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教师们也会将展示中学习到的优秀做法和经验融入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成长,为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人民教师而不懈努力。


END


供稿(初审初校)|低年级数学组教师

编辑(复审二校)|鲍振巧

审核(终审三校)|孙佩强



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
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共筑孩子美好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