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栖水落浪痕消,晶晶沙铺两岸遥。独自骑驴官渡过,无须远觅客行桥。
雁栖湖地处京北燕山脚下,北临雄伟的长城,南偎一望无际的平原,水面宽阔,湖水清澈,风光迤逦,素有“京北小西湖”之称。
这么美丽的地方,自然少不了神奇的传说,今天就来挖一挖。
故事01 萧太后丢金钗
相传一千多年前,雁栖地区范各庄一带是辽国萧太后的驻跸之所。
萧太后经常与大臣在此看花、游历。有一年秋天,风和日丽,艳阳高照,萧太后一行离开燕城准备去大水峪看花。
当她们骑马趟河时,一阵风吹过,萧太后头上凤冠佩饰的金钗被吹落水中。
那金钗鎏金制成,雕有金凤凰花纹,工艺精美,萧太后十分喜爱。
十几个随从急忙下水寻找, 怎奈水流湍急,河底碎石密布,竟不知被水冲到了哪里,左捞右捞也没捞到。
萧太后叹了口气,说声 “恹气”,意思是这水怎么这么贪婪小气,吞没了我的金钗。
然后挥挥手拍马而去。
萧太后从小知书达理,聪明睿智,文韬武略,政绩卓著。
在她57年的人生中,经历了少年的艰难,青年时代的险恶,中年丧夫的惊心动魄,战争的频冗,推行汉化改革的成功,深得百姓崇敬。
谁想雁栖河得此羞辱,自觉十分委屈,便想坦露自己的清白,于是,深深的河水竟在此处一下子变浅,
水从河底流走,直到二里外的陈各庄附近才渐渐浮出,千百年来,这一奇怪的现象至今无人能解。
有人说这才是雁栖河得名的真正原因。“恹气”和“雁栖”十分相像,只是后人嫌“恹气”不好听,才改为“雁栖”。
故事02 两对金蛤蟆
在风景如诗似画的雁栖镇,坐落着一座神秘的村庄,那就是富饶美丽的莲花池村。
传说在几千年前,莲花池和辛营在山的两边,方圆几里只有这两个地方有人烟,因为这两地分别住着两对金蛤蟆。
这两对神物主宰着两个水泉,也主宰着当地百姓的生存,乡亲邻里都敬畏这神物,逢年过节都会祭祀行礼,泉水一直充盈清澈。
世事难料,有一年南方大旱,灾民逃往北方,来到莲花池和辛营这一带,当地百姓淳朴憨厚,友善地接待了逃荒至此的灾民。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在被救济的灾民中,有两个人想把金蛤蟆偷走带回自己的故土出水敛财,
于是设计骗过把守,在偷取了辛营的一对金蛤蟆后,又翻山越岭准备去偷取另一眼泉水的金蛤蟆,
正在这时,天上一条青龙恰巧经过,看见凡人如此亵渎神物,顿时怒发洪水,将这两个贼人卷到九霄云外。
那两个贼也不知道,那金蛤蟆一旦离开自己的水府,超过一个时辰就会逐渐褪去金色,失去法力,
水府误被青龙所毁,于是那对金蛤蟆化为两座大山,守卫自己曾经的家园,正好落在现在莲花池的边上。
从此这里就剩下了一眼泉水,百姓从此不敢亵渎神灵,这对金蛤蟆一直生活下来,
终日呼唤出莲花一样的叮咚清泉,象征着佛性,于是莲花池的名字一直流传下来。
故事03 仙女与大雁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仙女们听闻人间有一处山川秀美、仿若仙境的地方,心生好奇,便相约下凡一探究竟。
于是,来到雁栖湖,湖的四周青山层叠翠绿,鲜花盛开,仙女们陶醉其中,在湖里嬉戏玩耍。
当时正赶上北方的大雁往南飞,长途飞行疲惫不堪的雁群看到湖里仙女的影子,以为是同类,就落到湖中。
仙女们也高兴地接纳了它们,雁群吃湖中的水草鱼虾,在湖边草地栖息,十分惬意。
然而,好景不长。天庭得知仙女下凡与大雁为伴,大为震怒,
认为这有违天规,遂下令仙女们即刻返回天庭,否则将降罪于人间。
仙女们没办法,在离开前施展仙法让湖水永不干涸,给大雁留下栖息的地方。
从那以后,每年秋寒时节,大雁一定会按时来到这里。
它们怀念仙女的恩情,常常在湖面上盘旋鸣叫。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地方就被叫做“雁栖湖”,
这个传说也一直流传,如今,湖光山色仿佛还在讲述着从前仙女与大雁的奇妙故事和情谊。
(文章图片自拍,文字收集整理于网络)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