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实战经验:孩子记易错字,抄千遍不如巧记一遍

情感   文学   2025-01-10 19:08   北京  



实战出真知

 文/新月


清晨,整理古诗词(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不经意间想起儿时母亲陪伴我学习的画面,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儿时,除了日常课本上的知识外,母亲最爱督促我的便是背诗词和抄写容易认错的字。


背诗词,于当时的我而言,虽然偶尔也会心生烦躁,但只要反复吟诵、 那些优美的诗句便能印刻在心底了。


每一首诗词都有它独特的意境和或动人或奇妙的小故事,母亲总会耐心地给我讲。


喜欢的少读几遍,也就记下了,不太喜欢的,凭借着反复诵读形成的肌肉记忆,也能顺利完成任务。最让我苦不堪言的,是写那些容易认错的字。


小时候,家中有一本绿色封面的书,它像是一个神秘的文字宝库,收纳了众多形形色色、模样相近却又有着细微差别的字。


比如“己”“已”“巳”,“未”“末”,最要命的是“戊”“戌”“戍”“戎”之类的,简直犹如一团乱麻,让人头疼不已。


母亲为了让我能准确区分这些字,常常要求我反复抄写。一个又一个练习本,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写是写了,可下次再见,我依然一脸茫然。一脸茫然,自然就是不认识,不认识就得再抄,于是周而复始,后来也不知抄了多少遍,但最终依然茫然。


好在后来,天怜我,一次搬家,那本书终于消失不见了。母亲找来找去叹息不已,我却暗自高兴,终于脱离苦海。


细细想来,那时的我,只是机械地将那些字一遍又一遍地临摹,却从未真正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所在。


就如同一个只会盲目执行指令的机器人,虽然能够重复动作,却不明白其中的意义,自然也便难以牢记心中。


后来,我也成了母亲,每每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类似问题,我都会想起小时候,想起那本绿皮书,我深知,单纯的重复抄写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枯燥乏味,而且效果不佳。


就像我小时候经历的那样,即便抄了千遍万遍,如果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其内在的规律与区别,下次遇到依然可能形同陌路。


记得女儿上小学时,我曾尝试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来帮她记忆。


比如“己”“已”“巳”,我告诉她:“‘己’字不封口,是自己的己;‘已’字半封口,已经的已;‘巳’字全封口,就像一条蛇在框里扭。”


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口诀,孩子一下子就记住了它们的不同。


针对“戊”“戌”“戍”“戎”,我还找了一个顺口溜:


横戌(xū);点戍(shù);没有念戊(wù);十字交叉,戎马一生(róng);两手持刀,戒备森严(jiè)。


这样,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把这几个字区分清楚了。


实践证明,这些巧记的方法远比机械抄写有效得多。


女儿不再对这些易错字感到恐惧和厌烦,反而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我想,这也是我从自己的童年经历中汲取的经验吧,愿我的这些回忆对你有用,能在你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光中,点亮一盏小小的灯。

 

 ---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阅读。


    

帮人就是帮自己,心一软买下了所有的菜,后续来了

蟹爪兰被爱“淹死”  养娃莫重蹈覆辙

从“药罐子”到“女战士”,生育赠我华丽转身

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画,雁栖湖的秋美翻了天

幽默宇宙的超级巨星,老舍先生

多年的夫妻终于熬成了你说我猜

看不速之客如何搅黄了国庆假期

箩面雨  岁月温柔的呢喃

在车里听雨

满架蔷薇香
小窗眷诗行 , 满架蔷薇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