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文/孙慧丽
图片来自:北京钢哥访谈
如果有来生,我绝不会把我的孩子培养的优秀点!
这话是刷视频刷出来的,吓我一跳。如果不是看到说这话的是核工部下属研究所的一位高工,我真的不敢相信这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啊,有理有面儿有神气!
核工部的高工,高级知识分子,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怀着好奇往下看。
老人不是开玩笑,她例举了身边事例。她有一个姐妹,养育了三个孩子,都在国外,老伴儿在世时还好,老伴走了,自己一个人,没有兴趣爱好,每天去食堂吃吃饭,溜达溜达来回绕和,枯燥无比。
还有一位同事,女儿大学毕业就出国留学,一直没有回来,就连她爹爹去世也没回趟家,挎兜里装有几百万,可身边没一个人,有啥意思!
老人还举例了《人世间》,说最没出息的孩子最孝顺。
《人世间》我看过,剧中的周家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周秉义当了市长,女儿周容是大学教授,可父亲病了,母亲瘫了靠谁,还真就是靠那个留在家里最“没出息”的周秉坤 。
就此看,老人的话还真不无道理。不过话说回来,没出息守在身边就一定孝顺吗?还记得前几年网上疯传的佳木斯女公务员狂扇母亲耳光的视频。
母亲和女儿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本应该是老有所依,其乐融融。 可视频里的女儿却将母亲狠狠地摁在沙发上,一边叫喊着“把字给我签上”,一边疯狂抽打。记得当时看这个视频,真的目不忍睹。
后来,视频在网络发酵,执法部门介入,经调查才知这位母亲早已经将房子过户到了这个女儿名下,但女儿依然不依不饶,还要老人工资卡里的存款。有知情人士爆料,该女子打母亲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次施暴都是因为钱。
所以说在身边的也不一定孝顺,不在身边的也不一定不孝顺,关键在人,在品格。 所以,我觉得问题的关键还在教育培养这条路上。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言传身教,敬老孝亲、家庭和睦,孩子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亲情的真谛,将孝顺内化为自身的品德修养。
反之,如果只注重成绩与个人成就的培养,忽略了亲情教育与品德塑造,即便孩子在事业上取得再大的成功,也可能在孝道上有所缺失。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