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前身为古代的腊日。
十二月初八也是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成为民间节日。
腊八节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
故事01 赤豆打鬼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那么一段阴霾笼罩的岁月,每至腊八这一天,村子里便会发生离奇之事。
当日,村外来了一个形销骨立、面色苍白如纸的怪人,他脚步虚浮,眼神游离,逢人便嗫嚅着讨要一口吃食,言辞间满是可怜之态。
村民们心地善良,见他这般模样,心生怜悯,纷纷慷慨解囊,将家中的饭菜递与他。可谁能料到,待怪人吃饱喝足,转瞬之间,村子里便陷入了一片恐慌——村民们的孩子竟接二连三地失踪了!
起初,大家还未将孩子的失踪与这个怪人联系起来,可随着失踪孩子的数量增多,村民们开始仔细回想事情的经过,一番打听探寻之后,终于发现了惊人的真相:
原来这个怪人竟是魔怪的化身,而腊八这天正是他的生日,他竟用如此邪恶的手段来庆祝自己的生辰,带走孩子们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村民们得知真相后,怒不可遏,他们怎能容忍这等恶行继续发生?于是,大家齐心协力,四处寻找制服这个魔怪的方法。
他们访遍了村里的长者,探寻了周边的山林,试遍了各种草药和物件。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村民们发现赤豆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当他们把赤豆放置在孩子经常玩耍的地方时,魔怪竟不敢靠近。此后,经过多次验证,村民们确定了赤豆能够驱逐疫鬼。从此,“赤豆打鬼”的说法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每逢腊八,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锅赤豆粥,以驱赶邪祟,祈求家人平安顺遂,这一习俗也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演变成了腊八节的独特传统之一,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邪恶的抵御之心。
南宋时期,金兵屡屡侵犯中原,百姓深陷战火之苦,岳飞元帅临危受命,率领岳家军奋起抗金。
彼时,战事正酣,岳家军一路征战至朱仙镇。正值寒冬腊月,数九严寒之际,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恶劣的天气让本就艰难的战事雪上加霜。
岳家军因长途奔袭作战,粮草供应严重不足,战士们身着单薄的战甲,食不果腹,在冰天雪地中挨饿受冻,却依然坚守着保家卫国的信念。
朱仙镇的百姓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他们对岳家军的英勇和爱国情怀满怀敬意与感激。于是,大家自发地行动起来,各家各户纷纷拿出家中仅有的余粮,有杂粮、豆子、果实等,汇聚在一起,煮成了一锅锅热气腾腾的粥,送到岳家军将士们手中。
岳家军的将士们手捧着这来之不易的“千家粥”,心中满是温暖与感动,他们深知肩负着百姓的期望与信任,于是士气大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最终大胜而归,而这一天恰好是腊月初八。
然而后来,岳飞元帅却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致死,噩耗传来,百姓们悲痛万分。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为了铭记岳家军的英勇事迹,从此,每到腊月初八这一天,百姓们就会用杂粮豆果煮粥,相互馈赠、共同食用,以此缅怀岳飞。
随着时间的推移,腊八节喝粥的习俗就这样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习俗,承载着人们对忠臣英烈的深切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故事03 勤俭持家
从前,有一对老夫妻,每日破晓而出,日暮而归,在田间辛勤耕耘,日积月累,终于积攒下了一份颇为殷实的家业,成为了村里众人钦佩的对象。
然而,他们的儿子和儿媳却全然没有继承父母的优良品德。这对年轻夫妻好逸恶劳,沉迷于吃喝玩乐,花钱如流水,毫无节制。没几年的工夫,原本殷实的家业便被他们败得一干二净了。
腊月初八这一天,寒风凛冽,饥寒交迫的小两口家中粒米无存,在走投无路之时,幸好得到了善良乡邻们的接济。大家你一把米,我一把豆,凑出了食材让他们煮了一锅“杂合粥”。
小两口手捧着这碗来之不易的热粥,回想起曾经富足却不知珍惜的日子,愧疚与悔恨的泪水夺眶而出。这一刻,他们终于如梦初醒,决心痛改前非。
此后,他们每日早起晚睡,男的重新扛起锄头下田劳作,女的操持家务、织布养蚕,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节俭的生活方式,一点点地重振家业,日子也渐渐恢复了生机。
周围的百姓们听闻了他们的故事,都深受触动,为了让后人铭记这勤俭持家的教训,从此每逢腊八便都煮起了“杂合粥”,并将这一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故事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