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万仞,只登一步。知行合一,安住当下。
文/孙慧丽
丙戌年春末,微风和煦,阳光正好。王阳明先生和几位好友一同登庐山。
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大家兴致勃勃,都表示要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可刚走一半就有几人气喘吁吁,走不动半途而废了。
最后只有王阳明先生与董萝石、王正之、王惟中等几人成功登上峰顶。立在山头,极目远眺,峰峦叠翠,云蒸霞蔚,真是美不胜收!
登山必有赋,临水必有歌!望着眼前美景,王阳明先生说,此情此景咋能没有诗,来,每人吟一首。
几个人瘫坐在地上,气喘吁吁地说不行了,不行了,说话都不成调了,还吟诗!但为了不扫先生的兴,董萝石还是咏了一句,王惟中状态稍好,咏了一首。
看到大家累瘫了的样子,王阳明先生说,你们不行,我来!说罢,踱着方步连吟三首,神态自若,气定神闲!
大家十分惊讶,问王阳明说,先生,您年纪比我们大,平时也不锻炼,为什么我们爬个山累成了这个狗样儿,而您却没事儿人似的。
王阳明先生笑着说,我登山的时候只登一步。
董萝石满脸疑惑地说,不对呀,先生,我一直走在您的身边眼看着您一步一步走上来,怎么会只登一步呢,您又不是孙悟空!
王阳明先生不疾不徐地说,登山不外乎三种,一种是刚踏上山路,便抬头望顶,一看山顶云遮雾绕,高不可攀,太遥远了,任务好艰巨,我做不到啊,所以还没走就累了!登山半途而废!
第二种是刚踏上山路,看脚下曲曲弯弯,看身前深不可测,再一走泥泞湿滑,坎坷难行,前途好渺茫,我走不动啊!路还没走,体力就消耗了一半,登山夭折。
第三种就是像我这样的,一不看山顶,二不看山路,只看眼前这一步。定好目标,想好方向,过去的那一步已经走完了,不纠结,不回头,未来的那一步还没有来,不着急,不担忧,一步一步往前,跟平常走路没什么两样,所以轻轻松松登顶。
听完王阳明先生的话,大家恍然大悟。
王阳明先生看似是在给几位好友讲登山的秘诀,其实说的是人生的道理。
人生之路漫漫,目标或许远在天际,道路或许荆棘丛生。若总因遥不可及的终点而惶惶不安,因途中的艰难而颓丧焦灼,那前行的脚步必然沉重而踉跄。
所以无论什么事什么时候,都要先安心当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在生活的广袤舞台上,无数事例都在佐证着这一深刻的哲理。
--- END----